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2017-07-29关羽含
摘 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女主人公苔丝是作者刻画出的敢于同男权中心社会抗争的新女性形象。哈代怀着一种特有的女性意识,对女主人公悲惨的遭遇发出大声疾呼,向不平等的无情冷酷的社会发出有力的控诉。
关键词:哈代;苔丝;女性主义;父权社会;反抗;悲剧
作者简介:关羽含(1994-),女,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哈代,英国作家兼诗人。他能“凭直觉地、悄悄地潜入到女性的生活中去”;他能把“他的女性人物在我们面前如此活生生地再现,以至于她们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对女主角苔丝的刻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用心塑造了一个被人凌辱、遭人压迫、但又不甘心被命运摆布、在社会最底层艰辛生活、最后不惜以结束生命来向社会抗争的新女性。他在这本小说的题词中写到:“可怜你这受了伤的名字!我的胸膛就是一张床,要给你将养。”以此来赞扬苔丝,来颠覆传统的伦理道德。
一、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地位
苔丝是一个农村女孩。她美丽、聪慧、勤劳、坦诚、坚贞,性格单纯,天真无邪。她对人生积极努力,对生活不怨不弃,对自然深情爱戴,对爱情忠贞不渝,具有新时期女性的特点。可以说,哈代塑造出的这一女性形象,是对当时社会道德的挑衅和否定。
苔丝是在农村长大的姑娘,她为了家庭,到德伯家去认亲,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窘况。由于她单纯、不谙世事,被德伯家的少爷亚雷奸污,而且怀上了孩子。面对没有爱情的亚雷,她决然离去,独自抚养着和亚雷所生的孩子。在孩子夭折后,在一家奶牛场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在这里她遇上了安吉,并且大胆而热烈地爱上了他。在新婚夜把自己的过去如实地告诉了安吉,期望安吉能够安慰和原谅她。在被丈夫抛弃后,仍然爱着他。再次遇见亚雷时,贫困的苔丝再次陷入亚雷的魔掌。可是命运再一次捉弄了她,安吉回来了,幸福回来了,可是苔丝知道这种幸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忏悔和绝望中,她杀死了亚雷这个“把她的生命撕成碎片的”男人。
二、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苔丝坎坷的一生以悲剧结束,这和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中,女性没有自主权,她们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男性手中。男权社会,男性给女性定下许多贞操道德观念,但是他们自己可以随意破坏,让女性背负其种下的恶果。如被强暴后的苔丝,独自抚养着和亚雷所生的孩子,却要遭受世俗的冷言冷语,鄙视和误解。
在作品中亚雷代表着占据主体支配地位的社会强权,他在奸污苔丝时可以不计后果,他的邪恶行为是被当时的法律和制度保护的;安吉表面上是一个有资产阶级“先进思想、用意善良”的青年,可是安吉的骨子里其实也是个资产阶级的捍卫者,男权社会制度的执行者,是一个留有封建残余思想的伪君子。他有过放荡行为却不肯谅解不幸又无辜的苔丝,他身上所体现出的虚伪的道德观把苔丝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在长期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心中对男权专治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一种习惯和自然。苔丝在两个男人中纠结时,曾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过罪恶感,她觉得自己是妖女,应该承担一切后果。她认为女人是男人的私有财产,把自己的地位建立在安吉对她的爱情基础上,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苔丝将自己隶属于男性社会,默默地接受这种不平等的地位。苏珊·格巴和桑德拉·吉尔伯特指出“她们都回避着她们自己---或她們的自身舒适,或自我愿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种祭典注定她们走向死亡”。所以悲剧命运是必然的结局。
三、女性的反抗
苔丝是一个善良完整的女人,却始终被亚雷和安吉所代表的两种势力撕扯着,肉体被亚雷所污,精神被安吉击溃。苔丝作为受害者,她不断地反抗,积极地寻求自我完整。在被亚雷强暴后,她可以顺水推舟的嫁给亚雷,正如她母亲说:“那你怎么没有想法子让他娶了你!有了那样的事,任何一个女人都会要求和他结婚的,谁会像你这样。”但是苔丝没有,她宁可忍受“邪恶淫荡”的代号,也绝不委身嫁给亚雷。再次遇见亚雷面对他的纠缠,苔丝的反应是“现在,你就惩罚我吧!用鞭子抽我,用轮子碾碎我,我不哭喊你,一次受害者,就永远是……这就是法律。”这是苔丝对不公平社会的呐喊和抗议。后来遭遇父死家破,家人露宿坟地的窘境时,苔丝不得已做了亚雷的情妇。当心爱的丈夫再次出现时,她愤然地将匕首插进了恶魔身上,然后从容扑死,结束了短暂的一生。苔丝的死,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抗争,是对虚伪道德观的蔑视。
四、结语
哈代站在与当时社会传统观念完全对立的立场上,通过苔丝的悲惨命运,再现了当时不公的社会制度、门第观念和世俗偏见对一个女性的摧残,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中虚伪的道德标准和丑陋的社会习俗。苔丝性格中有那个年代的局限性,但她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尊自强,勇敢抗争,努力追求幸福生的女性主义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参考文献:
[1]哈代.德伯家的苔丝[Z].张若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邹广胜.西方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1999.
[3]张岩冰.女权主义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