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谊与自我救赎
2017-07-29顾莹范丽萍
顾莹+范丽萍
摘 要:本文围绕小说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主人公是怎样经历友谊和如何面对自我犯下的过错的,以及最后主人公是如何自我救赎的。《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是围绕着两个少年来展开的,这是一个关于爱,友谊与自我救赎的动人的故事。小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像追风筝一样追寻的对自我心灵的救赎。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友谊;救赎;自我救赎
作者简介:顾莹(1994-),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2
第一章 友谊的忠诚和背叛
千百年来,友谊这个话题被许多学者所拿来书写探讨过。本书的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两个少年之间的友谊,更是描绘了他们友谊背后历经选择和心路历程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主人公阿米尔与家中佣人的儿子哈桑是从小到大的玩伴。阿米尔性格怯弱胆小,但是他在风筝比赛上有很高的技巧,他善于用自己的风筝来切断别人的风筝线,是“捕风筝”的一把手。哈桑性格则是忠诚正直且善良,他是“追风筝”的一把好手,总是和阿米尔配合风筝比赛。
阿米尔的父亲认为阿米尔性格懦弱不像自己,哈桑则正直勇敢,更受父亲的关注呵护。阿米尔为了赢得父亲的喜爱和赞赏,暗自下定决心要在风筝大赛上赢得第一,超越历史上父亲的记录,让父亲对自己另眼相看。
在风筝大会上,阿米尔发挥良好,赢过了所有的风筝,并且只要他追到第二名下落的蓝风筝就能赢得这场比赛。哈桑为了阿米尔去追风筝,但在拿到风筝回去的路上被坏孩子阿塞夫拦住,让他交出风筝。哈桑知道这只风筝是阿米尔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希望。所以,当阿塞夫等人对他拳打脚踢甚至是凌辱强暴时,哈桑都护着那只风筝,没有把它交出来。但这一切的发生,躲在角落追寻哈桑到这的阿米尔都看得真真切切,可是他并没有出去阻止这些事的发生。
阿米尔因为内心的胆怯与自私没有去救哈桑。阿米尔认为只要得到了风筝,就会得到父亲的欣赏与宠爱,所以他背叛了哈桑。而这一自私的举动也成为了日后他内心的枷锁。
第二章 内心的成长
背叛发生后,阿米尔拿到风筝,看着哈桑跛着的脚和雪地里点点刺眼的鲜血,他选择了假装没看到,不再提及这件事。
回到家中,阿米尔获得了父亲的赞赏。但是这装满心事的两个人却再也没有了快乐。
阿米尔整日被内疚和不安所困扰,他想得到解脱,希望哈桑狠狠地揍自己一顿。于是阿米尔找到哈桑,拿烂石榴砸他,嘶喊着让哈桑还手。但是哈桑只是沉默地看着阿米尔,他没有还手,也没有一句话。
阿米尔终日觉得无法面对哈桑父子,于是他恳求自己的父亲解雇他们,但是却遭到了父亲严厉的批评与拒绝。一年之后在阿米尔的生日会后,阿米尔诬陷哈桑偷窃了父亲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哈桑知道这是阿米尔想让自己离开的借口,所以他没有反驳揭穿,而是承认了这项罪名。但是阿米尔的父亲却说原谅他,不让他离开。只是阿里与哈桑都下定决心,无视了父亲的要求与请求,一道离开了。
但哈桑的離开并没有让阿米尔觉得好过一点,“我终于得到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是我现在得到了,却觉得十分空虚。”[1]
那日哈桑为了自己不顾一切地护住风筝的场景,和自己背叛他没有挺身而出的自私,一直萦绕在阿米尔脑海中。哈桑的忠诚与自己的背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日夜夜折磨着他。
阿富汗战争的开始之后,阿米尔便跟者父亲一同前往美国。在美国,阿米尔随着环境的改变也开始成长了起来,没有了哈桑父子的细心照顾,没有了种族的优越感,阿米尔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阿米尔不再自卑怯弱。但没有改变的,是他藏在心底的不愿提及的往事。让他想起的都是那个一心为他付出不求回报的哈桑,这更加加深了阿米尔内心深处的对哈桑的愧疚与对自己的自责。
第三章 自我救赎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阿米尔与一位故乡将军的女儿结了婚,并且也完成了年少时的梦想,成为了一位知名的作家。但是阿米尔夫妻二人却迟迟没有孩子,阿米尔对此认为这是对自己所犯下的过错的报应。
这时一通来自父亲好友拉辛汗的电话给予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机会,“这里,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2]拉辛汗这么说道。
通过拉辛汗,阿米尔得知哈桑在阿富汗为了保护自己家的房子,与妻子二人双双丧命。这让阿米尔感到绝望。因为他想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想补偿哈桑。可现在哈桑已经不在人世,这意味着他永远都要背负这沉重的心灵枷锁。但幸运的是,事情出现了转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还活着。
阿米尔又陷入了当初的选择。是回战事不断,危险频频的阿富汗?还是待在有妻子和稳定生活的美国?
阿米尔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电话那头的拉辛汗告诉了阿米尔一桩已经被往事尘封的旧事。原来哈桑是自己的弟弟,而索拉博竟是自己的侄子!
当找到了索拉博时,阿米尔并没有让历史重演,他勇敢地站出来面对恶霸阿塞夫。面对阿塞夫的铁拳打击,他没有退缩。他用这样的方式去完成对哈桑的赎罪,阿塞夫的一顿毒打仿佛让他得到了多年来的解脱,完成了他多年前没有敢完成的事,也终于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阿米尔答应要带着索拉博一起回美国给他新的生活,让他不再用去福利院中过担惊受怕的日子。
然而现实却让阿米尔食言了,长期受塔利班人员的恐吓与折磨的索拉博当得知之后崩溃了,他选择了割腕自杀。尽管被及时救回,但索拉博的心灵已经受到了创伤。一次偶然的机会,阿米尔发现,索拉博看到漫天飞舞的风筝,眼里闪过一丝明亮的神色。为了弥补修复索拉博受伤的心灵,阿米尔决定带索拉博去放风筝。就像他小时候跟哈桑一起放风筝追风筝一样。
当面对有风筝向他们挑衅时,阿米尔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他使用哈桑的绝招,为索拉博切断了那只挑衅的蓝色的风筝。看着蓝色的风筝随风下落,索拉博的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阿米尔询问索拉博“你希望我为你追到那只风筝吗?”[3]索拉博点了点头,“我追。为你,千千万万遍。”[4]这一句“我追”蕴含着阿米尔对哈桑的感情,对索拉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内心的肯定与认可。就像当时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句话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5]
第四章 救赎的意义
救赎,是本书的意义所在。但不仅是在本书中,在当今社会,救赎也是有着意义的。
像文中阿米尔的父亲,通过建立福利院帮助他人。这不仅是救赎了自己的心灵,也是帮助了他人,使他人得到身体与心灵的拯救。阿米尔父亲的这一形象,就代表了通过对他人的帮助来实现自我心灵救赎的一类人。像文中阿米尔对侄子索拉博的救赎一样,这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精神上。
救赎也是人们思想灵魂寄托的表现形式。救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们更加渴望找回本来的自己,追寻自己的内心。救赎是一种强大的思想力量,能够指引我们的内心走向自由,摆脱曾经犯下的过错所带来的枷锁。像阿米尔再一次面对恶霸阿塞夫的时候,是救赎的力量使他没有再一次退缩,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去抵抗。
《追风筝的人》以这样的一个故事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告诉读者勇于担当和敢于实践的重要性。就像书中的阿米尔,通过自我救赎,弥补过错,积极面对开始新的生活。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救赎自我,成为精神与肉体都具自由的健全的人。本书的救赎的意义是对读者的心灵救赎,通过本书引发读者的共鸣,讓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正视自己的内心,自我剖析自我救赎,学会原谅与改过,建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
注释:
[1]出自《追风筝的人》原话.
[2]出自《追风筝的人》中拉辛汗原话.
[3]出自《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原话.
[4]出自《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原话.
[5]出自《追风筝的人》原话.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赛尼.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2]彭敏.《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长与自我救赎[J].文学教育,2014(10):32-33.
[3]韩玉群.人生的回转木马——《追风筝的人》中的成长与救赎[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19-121.
[4]王楠.《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自我救赎[J]. 湖南农机, 2012(9):194-195.
[5]杨伶.电影《追风筝的人》中二元对立的风筝意象[J]. 电影文学, 2014(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