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药对重庆市涪陵区白茶黑刺粉虱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2017-07-29邹强刘广银刘芳
邹强+刘广银+刘芳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及其产量的影响,采用大区对比法,试验以常规农药吡虫啉和扑虱灵作参照,采用自制不同稀释浓度的复配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自制复配农药(25%LS乳剂)6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效果较佳,达到96.1%,杀虫效果显著高于2种常规用药(P<0.05)。白茶产量较常规用药(25%吡虫啉600倍液)增产4.9%,前期名白茶产量提高了7.4%,增产、增效明显。试验表明,自制复配农药可替代常规农药应用于实际生产上白茶黑刺粉虱的防治。
关键词 白茶;黑刺粉虱;防治效果;产量;重庆市;涪陵区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02-03
Abstrac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against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and the yield of white tea,with regional contrast method,using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imidacloprid and buprofezin as reference,the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elf-made compound pesticide with different diluted concentrations against the p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600 times diluted concentration of self-made compound pesticide(25% LS emulsio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was better,reached 96.1%,the insecticidal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P<0.05);The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esticide(25% imidacloprid 600 times liquid) increased by 4.9%,the early albino tea yield improved 7.4%,whic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ests prored that self-made compound pesticide could replace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Key words white tea;Aleurocanthus spiniferus;control efficiency;yield;Fuling District;Chongqing City
涪陵位于重慶境内大娄山构造系和武陵山余脉处,生态条件既具有武陵山润湿多雾、日照短的特点,又具有长江流域早春霜冻和夏季伏旱高温的气候特点,是重庆市三峡库区无公害名优茶适宜种植区[1]。白茶是我国六大茶之一,凭借清香鲜醇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被认为是未来几年最具发展潜力的茶类[2]。随着涪陵白茶品种的引进,在有机生态茶园与无公害茶园的建设过程中,茶树病虫害成了限制茶叶生产的重要因子,由病害造成的茶叶损失一般为10%~20%[3],且被侵染茶树的茶叶品质显著下降[4],严重影响茶叶的成品外观、产量和品质。
据报道,我国已记载的茶树病害种类有100 种,常见病害有30 多种[5-7]。黑刺粉虱是茶、柑橘和棕榈等园艺作物和观赏植物上的重要害虫,起源于亚洲,在亚洲危害严重[8],在日本和印度等国均有报道[9]。在美国夏威夷和佛罗里达、关岛、墨西哥、毛里求斯和东非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报道。研究表明,茶叶黑刺粉虱在长年郁闭的茶园发生较多[10],主要以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刺吸汁液,成虫、幼虫均排泄蜜露,滋生烟霉菌而引发茶霉病[11],暴发时茶树一片漆黑,常使树势衰退、芽叶稀滞、散枝枯褐,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12-13]。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枝枯树死,是茶叶生产中常见且难以解决的一大病害[14-15]。目前,尚无针对白茶黑刺粉虱防治的专门研究,不同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亦未见报道。
本试验利用自制复配农药、常规农药吡虫啉和扑虱灵3种农药,研究不同稀释浓度下自制复配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的杀虫效果。探讨3种农药对白茶黑刺粉虱防治效果以及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影响,以期为白茶生产中黑刺粉虱(煤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2年10月,病虫防控田间试验设在29°38′54″ N、107°16′23″ E、海拔616.8 m的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芝南茶厂六年生白茶园西南坡地,试验地土质为黄砂壤。选取茶树病虫害程度相对一致、茶园管理相同的园地,并根据茶园实际布局,分别取长宽不等、面积相同(66.67 m2)的茶园小区设为一试验小区,然后打桩定位。
1.2 试验材料
1.2.1 自制复配农药(25%LS乳剂)。该药剂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杀灭蚧壳虫的药物”,专利号为ZL200610054191.5[16]。药剂配制是将2.5~7.5重量份烟梗叶和0.1~0.4重量份松香加入85~115重量份液体烧碱中搅拌混合,熬1~3 h后过滤,对滤液进行离心分层,使其分为上、下2层,并进行分离,将有机磷制剂分别加入所得的上、下层滤液中,使上层溶液的pH值为7~8,经乳化得溶液A;下层溶液的pH值为11~13,经活化得溶液B;在使用时将等量的溶液A、B混合,配制而成。
1.2.2 常規用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处理1~5为自制复配药剂(25%LS乳剂),稀释喷雾浓度分别为1∶400、1∶600、1∶800、1∶1 000、1∶1 200;处理6为常规施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喷雾浓度为1∶600;处理7为常规施药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稀释喷雾浓度为1∶1 000;处理8为空白对照CK,清水喷雾。通过自制复配农药、常规用药、空白对照,对比研究筛选出自制复配农药的最佳施药浓度及 3种农药对茶叶黑刺粉虱(煤烟病)的防治效果。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1.4 施药方法
根据上述试验小区排列和病虫防控处理设计,在非采茶季茶树休眠期,于2012年10月21日分别按各处理药剂稀释浓度进行叶面喷施,要求上下喷施均匀、透彻,滴水为宜;然后按无公害茶园标准进行一致的施肥、除草、修剪等田间管理[17]。
1.5 病虫害防治效果调查
施药前,每处理分别随机采摘10片茶叶统计茶黑刺粉虱虫口密度,3次重复。各处理分别在施药后7 d、15 d、25 d和35 d随机采摘10片茶叶统计虫口密度(头数),记录统计数据并计算防治效果;2013年将各生产季节所产鲜茶产量分别进行统计。
1.6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利用Excel和DPS 7.05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防治效果验证采用百分数假设检验[18]计算显著差异性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制复配农药最佳施药浓度筛选
对自制复配药剂(25%LS乳剂),按试验设计处理1~5进行喷雾施药,并在施药前、施药后7 d、15 d、25 d和35 d统计每个处理每次重复随机采摘的10片茶叶黑刺粉虱虫头数,每个处理计算3个重复的加权平均数,统计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自制复配药剂按1∶400(处理1)和1∶600(处理2)稀释喷雾35 d后对茶叶黑刺粉虱的杀虫效果分别达到为97.2%和96.1%,差异不显著。按1∶800(处理3)、1∶1 000(处理4)和1∶1 200(处理5)稀释喷雾35 d后对茶叶黑刺粉虱的杀虫效果分别为90.7%、88.7%和86.8%,与处理1、2对茶叶黑刺粉虱的杀虫效果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从药剂用量上看,自制复配药剂1∶600倍稀释防治黑刺粉虱较1∶400倍稀释的用药量低33%,且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自制复配药剂600倍液可作为茶叶黑刺粉虱防治中的最佳施药配比浓度。
2.2 不同药剂病虫害防治效果对比
3种农药田间试验施药前后茶叶黑刺粉虱虫口密度调查见表2,其虫口密度的统计数据为每个处理的3次重复加权平均值。
田间试验表明,自制复配药剂(25%LS乳剂)1∶600喷雾(处理2)对降低茶叶黑刺粉虱虫口密度具有明显防治效果。施药7 d后,虫口密度降低85.9%,15 d后降低90.6%,施药35 d防治效果达到96.1%;常规施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00喷雾(处理6)与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1 000喷雾(处理7)施药35 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87.2%和83.5%。自制专利复配药剂与2种常规药剂对茶叶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呈极显著差异,2种常规药剂对茶叶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在防治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处理5和处理6),自制复配农药对茶叶黑刺粉虱防治比常规防治用药量减少约50%,在用药成本上较常规用药平均减少成本50%以上,用药减量化、节本增效效果明显。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白茶产量的影响
2013年各小区采样不同分级鲜茶产量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处理中白茶总产量以处理2最高,年产白茶鲜叶达1 024.5 kg/hm2,较处理6增产4.9%,较对照CK增产16.2%;加权平均增产10.5%。其中,名白茶产量也以处理2最高,年产名白茶109.5 kg/hm2,较处理6增产7.4%,较对照CK增产10.6%,表明用自制复配农药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前期名白茶产量7.4%,其总产量与不防治产量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复配农药在有效防治茶叶黑刺粉虱(煤烟病)病虫害情况下,能够使白茶总产量提高10.5%,增产效果明显。
3 结论
采用自制专利配方农药(6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效果能达到96.1%,用药成本较2种常规药剂吡虫啉和扑虱灵分别减少16%和24%。在相同防治效果下,自制复配农药(1200倍液)比常规防治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用药量减少近50%,减轻了对茶园生产环境的污染。自主研制的低毒复配农药制剂可作为常规农药替代产品,节本、增效、减量化明显。
采用自制复配农药6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较施用常规药(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增产4.9%,较清水对照增产16.2%;年产名白茶达109.5 kg/hm2,使前期名白茶产量提高7.4%;提高白茶总产量10.5%,增产效果明显。
4 参考文献
[1] 张龙云,何超群,冉忠明,等.“安吉白茶”引种涪陵后的生物学指标研究[J].茶叶通报,2011,33(1):43-45.
[2] 罗莲凤,马仙花,梁光志,等.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6):847-850.
[3] 蒲国涛,张锡友,胡春学,等.汉中市城固县茶园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7):82-85.
[4] 陈宗懋,陈雪芬.茶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植保问题[J].茶叶科学,1999,19(1):1-6.
[5] 单红丽,唐嘉义.云南腾冲茶园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5(5):601-603.
[6] 叶丽娟.茶叶常见病害的种类及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2006,19(6):23.
[7] 丁丽芬,马巾媛,熊昌云,等.普洱市国家立体生态茶园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3):135-136.
[8] KENNETT C E,MCMURTRY J A,BEARDSLEY J W.Biological control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crops[M]//Bellows T S,WEDS F T.Hand-book of Biological Control: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San Diego,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9:1046.
[9] TANDON P L.Problem and prospects of insect pest management in fruit trees[M]//Dhaliwal G S,REDS A.Trends in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New Delhi:Commonwealth Publi-shers,1991.
[10] 周晚霞,張修林,张冬燕,等.赣北茶树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15(2):30-32.
[11] 韩宝瑜,崔林.茶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J].生态学报,2003,23(9):1781-1790.
[12] 江永跃.煤病的综合防治[J].蚕桑茶叶通讯,2006(3):40-41.
[13] 肖方扬.尤溪县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J].福建茶叶,2015(3):43-44.
[14] 郑南辉.福安市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10(4):31-32.
[15] 詹庆娘.茶树黑刺粉虱绿色防控技术[J].福建农业,2010(11):24-25.
[16] 张龙云,李兴全,陈文,等.一种杀灭蚧壳虫的药物:中国,ZL200610054191.5[P].2008-02-06.
[17] 张琼,向佐军.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5(1):40.
[18] 白厚义.试验方法及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