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儿身体不适食疗方
2017-07-29时毓民
时毓民
夏天,小儿的身体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適,用中医食疗可以得到改善。
食欲不振
夏季天气炎热,食欲不好的宝宝更没有胃口。由于长期厌食会对小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用中医中药及食疗,其中食疗是重要措施之一,宝宝易于接受。
措施1.藿香粥 取藿香30克,粳米50克,红枣7枚。先将藿香加水煎取汁,加汁入粳米和红枣煮粥。藿香有芳香化浊、祛暑解表、增加食欲的作用。
2.鸭肫山药薏仁粥 取鸭肫1只,山药30克,薏苡仁15克,粳米30克,生姜、红枣、盐适量。将鸭肫洗净切碎,山药、薏苡仁、生姜、红枣、粳米洗净入锅加清水,用武火煮开,文火慢熬,粥成后加盐调味即可食用。鸭肫有健脾胃、消食的作用,山药健脾,薏苡仁健脾利湿。适用于1岁以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舌苔厚腻和夏季有湿热的小儿。
3.白萝卜粥 取白萝卜1个,粳米50克,糖适量。将白萝卜去皮切成片状,用水煮30分钟,加入粳米同煮至米烂汤稠,加糖少许服用。白萝卜所含维生素C较一般水果高,还含有钙、铁、磷等,具有消积利气的作用。适合内有积食、大便干结的厌食症小儿。
中暑
进入酷暑后,热浪袭来,小儿体温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对周围环境变化适应性差,体温容易变化,3岁以下的宝宝特别容易中暑,家长要防护好小儿,避免酷热引起的中暑损害孩子健康。
措施1.家长要鼓励宝宝多饮水。如果母乳充足,宝宝出汗不多,就不需要额外饮水。吃配方奶的宝宝肾负荷是母乳宝宝的3倍,需要给宝宝多喝水以排出废物。在两次喂奶的间期,妈妈需给宝宝喂30~50亳升的温开水。对大一些的小儿,父母需每30分钟给孩子喝一些水,不要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2.取蚕茧10只,红枣10只,山药30克,糯米30克,白糖适量。先将蚕茧煎汤500毫升,滤液去渣,再将红枣去核,山药、粳米加入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蚕茧止渴、解毒,山药、红枣健脾和胃。适用于暑热、神疲乏力、胃纳减退、大便溏薄患儿。
3.可以喝些绿豆百合汤,也可以用芦根6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有清热消暑功效。
痱子
到了夏季,天气炎热,小儿出汗较多,由于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形成痱子。痱子继发感染还会发生疖子、毛囊炎及脓肿,损害小儿健康。调节饮食及中医食疗对防治小儿痱子颇有益处。
措施 1.荷叶绿豆汤 取鲜荷叶1张,绿豆30克。将绿豆洗净,荷叶洗净切碎,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到绿豆开花,饮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2.薏苡仁绿豆粥 取薏苡仁30克,绿豆30克,加水煎至烂熟。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等功效,适合于痱子的治疗。
3.蜂蜜银花露 取蜂蜜30克,金银花15克。将洗净的金银花加水煎汤,去渣放凉,分次加入蜂蜜溶化后饮用。煎时不要太浓,一般煎成两碗银花汁。蜂蜜对身体需要高热量和进食易于消化食物的儿童特别有益,且能解毒,和金银花同用,能清热、利湿、解毒,可用于小儿痱子、暑疖等病。
热感冒
夏季宝宝容易患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流黄鼻涕、咽红、咳嗽,此时给予中医食疗有缓解功效。
措施1.银菊汁 取金银花10克,菊花12克。将以上加水,小火煮20分钟,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治疗热感冒的作用。
2.冬瓜荷叶粥 取冬瓜100克,荷叶20克,粳米50克,盐少许。将冬瓜洗净去皮切块,荷叶加水煮15分钟,取汁,将冬瓜及粳米加入汁中,煮粥加盐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热的作用。
内热
小儿在生理上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年龄越小差别越大。小儿的脏腑结构及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若喂养不当或因病伤及脾胃就会出现阳火上亢、伤阴的症状,即“内热上火”,如口渴、唇干、舌燥、口臭、口舌生疮、眼屎多、尿少及五心烦热等。家长可以用食疗加以防治。
措施1.取生梨一个,豆腐125克,鸡蛋一个,盐少许。将生梨去皮及心,切成小块。豆腐切小块,鸡蛋打散成蛋液。将生梨加水煮开10分钟,加入蛋液,待滚后食用。有预防心火上升的作用。
2.取银耳20克,火龙果一个,梨一个,冰糖12克。用开水将银耳泡开,摘洗干净,火龙果取果肉,梨去皮及核后切块。将以上食物及冰糖加水用文火煮一小时食用。有润肺、清热、化痰的功用。
睡眠不好
不少宝宝睡眠不好,使妈妈很烦心,宝宝睡眠不好要找原因。有些妈妈晚间给宝宝喂食太多,以至胃部饱胀而睡不着。此外,天气炎热也会使宝宝难以入睡。
措施 1.茯苓50克,百合50克,加水用,小火共煮20分钟后加糖服用。有补肺、安神作用。
2.核桃仁30克,五味子15克,蜂蜜适量,共捣成糊状,分次服用。有补肾、安眠作用。
3.桂园肉20克,莲子肉30克,加水适量煮熟,睡前服用。有健脾安神之效,有内热的小儿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