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017-07-29马铁军
马铁军
艰苦奋斗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大的
历史和现实意义。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党永不变质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带领人民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家王朝和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党和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带领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两弹一星”“嫦娥探月工程”、空间站建设和科技、经济、工农业发展的诸多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载人航天精神、石油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为世人所景仰,成为成就事业的巨大动力。实践证明,艰苦奋斗精神是克服困难、兴业发展的意志力、信仰力和内驱力,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什么时候坚持了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什么时候坚持了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国家就会兴旺富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不忘初心永不变质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甚至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存。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致力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前提需要艰苦创业作保障,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目标,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国之先。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现实作用
党和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并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坚持用这一精神教育干部群众,使新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一些艰苦奋斗教育的良好做法和传统,在当下也具有实际效果,需要不断继承和发扬。
树立艰苦奋斗典型,寓教于形。长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从雷锋、焦裕禄、孟泰,到张海迪、徐虎、孔凡森等等,这些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典型,为全国人民塑造了学习的楷模,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创业,奋斗不息。大庆油田近70年的开发建设,也涌现出会战初期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和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进入21世纪以来,杨善洲、李保国、罗阳等成为各行各业选树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这些优秀代表是各个历史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影响带动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前赴后继,忘我奋斗。
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活动,寓教于情。中华民族特别重视艰苦奋斗的启萌教育,早期的艰苦奋斗教育立足于家庭,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已经启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语格言寓意深刻,在少年时期就能种下艰苦奮斗的种子。当代父母要继承这些好传统,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及早对子女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党的各级组织历来十分注重对职工进行艰苦奋斗阵地教育。诸如组织职工参观革命圣地、到先进企业、英雄部队学习考察。大庆油田经常组织的参观铁人事迹展览馆、铁人一口井、历史陈列馆、“松基三井”等,触景生情、深入实地教育职工。一些单位请会战初期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工人作报告,以举办座谈会等形式,都使职工认识到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进一步拉近了新老职工的感情,增强了对经历过艰苦奋斗年代的老前辈的崇敬感,不失为艰苦奋斗教育的良好做法。
把握艰苦奋斗教育重点,寓教于理。当代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受过艰苦年代的生活磨难和考验,他们追求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待遇和高品位的经济文化活动。而这些,只有付出艰辛努力,才能达到。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社会物质财富还不够极大丰富,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还需要给青年讲国情、讲理想、讲道理、讲责任,教育青年自觉艰苦奋斗,为民族振兴、企业发展做贡献。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时代特色
开拓创新,因时施教。历史发展,艰苦奋斗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与当前的形势、目标、任务、实际相结合。具体讲:要与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相结合;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相结合;与“两学一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相结合;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相结合;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教育相结合;与岗位成才、科技报国教育相结合;与推进发展、建功立业竞赛相结合;与降本增效、提升效益活动相结合。从而教育和带领职工立足岗位为民族振兴、企业发展艰苦奋斗,创业奉献。
解放思想,因变施教。当今社会,不论从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这就要求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要适应发展变化而变化。在教育的方式上,要由灌输式教育向灌输和诱导式双管齐下转变;由过去的“忆苦思甜”教育向忆苦思甜和“望甜思责”教育并用转变;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由僵化思想、保守意识向改革开放、更新观念转变;由习惯于横向攀比向宏观经济生活的横纵双向比较转变。当代青年善于横向比较,比谁的工资高、谁的待遇好。这样一比,就比出了失落感和抱怨心。要“忆苦思甜”,引导他们纵向与上世纪60、70年代相比,使他们看到如今职工工资已发生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这样比,就比出了幸福感和爱党爱国的民族自豪感。更要引导青年“望甜思责”。当今,我国的经济总量已步入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横向比,我们的人均GDP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还不多。我国还有很多人不能保证温饱,生活在贫困线下。这样比,就比出了忧患意识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进取心。要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质量意识。教育他们自觉摒弃计划经济积习,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引导他们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由单纯求速度向效率质量并重转变;由花钱大手大脚向控成本增效益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强国。
联系实际,因行施教。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实际特点。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艰苦奋斗教育。在干部层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开展反四风、树正气教育;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在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石油、钻井等行业,开展攻坚克难、建功立业教育;在科技领域开展勇于创新、提技攻关教育;在机关部门,开展优质高效服务教育。应提倡企业或行业精神,创造行业艰苦奋斗教育的小气候,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育不同行业职工,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民族振兴、企业发展争做贡献。
(作者系大庆钻探钻井三公司经理助理兼党政办主任、公司机关负责人)
(责任编辑: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