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
2017-07-29郑尔君
郑尔君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现象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对副词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学术界对于副词的争论一直广泛存在。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点是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副词,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界定。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由于副词是一个半开放的半封闭的词类,所以无法完成对其成员的准确统计。副词重叠的现象与其他词类重叠的方式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对副词重叠现象进行研究,能够对现代汉语整个重叠系统进行很好的补充。从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的含义及类型出发,解释副词重叠现象的产生及原因,从单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以及多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等两方面,对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进行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副词;重叠
中图分类號:H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11503
副词是现代汉语语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它是属于内容词和功能词之间的一个复杂的词类集合。副词具有实词的很多语法特点,不仅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有的副词还起到了指代功能的作用,还有的副词能够独立运用或者是独立成句。副词也具有虚词的一些功能和特征。主要表现在副词具有封闭、定位、虚化以及黏着等语法功能,而且副词的词义也相对空灵。副词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各类副词的虚化机制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不同类型之间的副词,功能语法化和语义抽象化的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还有的副词是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等实词,经过偶然的机会进入到状位,充当了专职的状语,后来这些词语在功能上逐渐向着定位和黏着的方向发展,在语义上渐渐向着抽象和虚化的方向发展,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以后,逐渐转化成为了副词。
因此,现代汉语副词内部的各个小类以及各个成员在功能和语义方面出现了虚实结合的现状。由于副词的个性较为丰富,所以学术界对于副词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较为基础的层面上。但是,在我们对副词进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由副词的基本形式和其他成分之间的不同点来表达丰富的功能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之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一、现代汉副词语重叠现象的含义及类型
1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的含义
所谓副词重叠,它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这个词语在重叠之前就需要是副词,其次是这个词语在重叠之后词性不发生改变,仍旧是副词词性。换而言之,副词的重叠不仅可以是构词重叠,还可以是构形重叠。我们以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刚——刚刚,仅——仅仅,白——白白为例子,就能够对构词重叠进行很好的把握。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构形重叠。构形重叠的例子有:永远——永永远远,自然——自自然然,的确——的的确确。上述两组词语虽然在重叠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些词语都满足了副词重叠的要求,也就是说重叠之前都是副词,如“仅”和“的确”。它们在重叠之后也仍旧是副词,如“仅仅”和“的的确确”,而有关于这类副词的重叠形式则是我们重点要研究和关注的。
重叠式副词,我们可以从字面上来分析它的含义。它是指一个词语重叠之后的形式必须是副词,至于这个词语在重叠之前,既可以是副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动词,或者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素或者是无意义的音节。通俗地讲,重叠式副词关注的是一个词语重叠之后的情况,即必须是副词。至于这个词语在重叠之前是什么词性,并不予以要求。如:翩——翩翩,脉——脉脉,冉——冉冉,草——草草。这组例子就很好地诠释副重叠式副词的含义。例如这组例子中的“冉”,在重叠之前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音节,重叠之后就成为了副词。副词重叠与重叠式副词,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副词重叠当中的词重叠也是重叠式副词的一种,并且是重叠式副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的范围以及分类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是一个既复杂又十分庞大的词类。由于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于副词重叠的判断标准并不一致,所以对副词重叠统计出来的数量也并不一致。笔者在结合了很多学者统计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思考,以及查缺补漏,发现可以重叠的副词不足一百个。我国学术界对于副词重叠形式的分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根据副词重叠形式的格式来进行分类的,还有的是利用副词基础形式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也有的是根据构词与构形、自由与黏着的角度进行分类的。笔者认为,采用单音节副词重叠和双音节副词重叠的方式来对副词进行分类,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单音节副词重叠,就是说其基本格式是单音节,并且可以进行重叠的副词。比如:大——大大,单——单单等。双音节副词重叠指的是,那些基础形式为双音节,并且能够进行重叠的副词。比如说:逐渐——逐渐逐渐,陆续——陆陆续续。
二、副词重叠现象的产生及原因
1副词重叠现象的产生及发展
副词重叠现象的产生经历了三个时期。首先,是副词产生的萌芽时期。副词产生的萌芽时期是上古和东汉时期。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进行,学者们通过对语料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整理,发现有关于副词的重叠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先秦时期。在上古到东汉时期,我国副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是“连连、渐渐、常常”等。有关于这类词语重叠的例子,我们可以从《战国策》和《全汉文》等史书中找到例子。第二个时期,副词重叠形式的发展阶段。从我国上古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副词重叠形式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为缓慢的时期。从上古时期到东汉末年,我国的副词重叠形式主要是以单音节为主。从魏晋南北朝到六朝时期,单音节副词的重叠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很多新兴副词的重叠形式。如“死死、每每”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死死”这个副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完全消失了。到了隋唐至唐宋时期,副词的发展经历了最大的变革。出现了大批量的新兴副词。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屡屡、恰恰、苦苦”等,都出自于那个时期。与此同时,上古汉语中的一些重叠副词也在逐步地消失。第三个时期,副词重叠形式的繁荣时期。元朝、明朝以及清朝是副词发展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副词不再仅仅有单音节副词,也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副词,如“急急忙忙、原原本本”等。
2副词重叠现象产生的原因
副词重叠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受到音节双音化趋势的影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教授曾经提出:单音节和双音节会对汉语的词语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音节双音化趋势逐渐扩大,并且最终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绝对的优势。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的交际过程中十分常见。比如我们在称呼一个单姓的人时,通常会在这个人的姓氏前面加上一个词缀,比如说“老李”“老王”等。而我们在称呼一个复姓人时,就没有这样的习惯。我们会直接称呼他们“欧阳”“上官”等。也正是由于我们这样的语言习惯,给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创造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条件。音节的双音化趋势,在副词中也同样适用。在古典汉语中,多以单音节为主,我们可以从一些四字成语中看出来,如“明知故问、略胜一筹”等。但是自从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逐渐代替了文言文,使得这些单音节副詞逐渐具有了语素化的倾向,而它的重叠式却在现代汉语的应用范围上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些现象为副词的重叠奠定了基础[1]。此外,在我国传统的民族习惯中也喜爱双数,副词的重叠也为我们的民族习惯提供了条件。
其次,副词重叠还是因为受到了突出焦点的影响。突出焦点是副词最突出的语用功能之一。所谓突出焦点,就是指人们在进行语义表达时,通过利用副词,而使得整个语句的表达重点变得明确而清晰的现象。例如副词“明明、万万、偏偏”等在句子中有很明显的强调意味。在句子中使用这样的副词表达,会使句子的侧重点变得一目了然。一般来说,当人们描写的事物不变,只是事物程度的高低不同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保证传递信息的准确性。第一种是在句子前面加上修饰和限定的成分,英语中的most、more以及汉语中的很、较以及最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另外一种是形态上的重叠。因为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在进行量化的表达时并不像英语一样可以通过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实现,所以汉语在表达量的增加和减少时,就选用了一种重叠的方式。尤其是当人们觉得只说一次,无法突出自我想表达的情感时,就往往会选择对强调的部分进行重复式的表达,从这一角度讲,副词的重叠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求。
另外,副词的重叠还受到了主观标记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标记理论中,一般采用的是二分模式。也就是说,一个是有标记项的,另一个是没有标记项的。但是在我们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有很多语法范畴绝不仅是这两个。语言学家们曾经用一种新的标记来对语法范畴进行描述。例如:单数>复数>双数等。当然,这个理论在副词当中也同样适用。
最后,语体的需要也对副词的重叠发生了影响。语体主要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其中口语语体与书面语相比,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它是更加具有表情色彩和描绘色彩的词语。词语的重叠式与原来的词语相比无论是在表情色彩还是在描绘色彩上都有所增强和提高。也就是说,重叠式词语更能适应口语的要求。比如“他是我最最亲近的人”“这件事情的的确确是我不对”等。所以与传统的书面语不同,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更容易发生重叠,并且口语的重叠大多发生在进行口语交流的时候。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语言材料的调查和整理之中发现,对于副词重叠的现象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副词的重叠形式变得越来越富有生命力。由于语言使用频率的增加,传统副词基式的语素化倾向也会逐渐扩大,为副词的重叠式变成词语,奠定了基础[2]。
三、单音节副词与双音节副词重叠形式的异同
从韵律的层面上来看,单音节副词与双音节副词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体现在副词与其被修饰词语之间的音节组合方面。一般情况下,单音节副词基式的最佳选择是具有单音节性质的谓词。而单音节副词重叠式搭配的是双音节谓词。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单音节副词基式和重叠式对谓语动词的选择大体上分为了三种情况:分别为自由搭配形式,严格搭配形式以及部分受限形式。其中,影响音节搭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音律。为了使音节变得和谐自然,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单音节搭配单音节,双音节搭配双音节的形式。但是在我们的日常交际当中,有些看似不是最合理的组合在使用时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较强的使用频率打破了对音律的依赖和束缚。与单音节相比双音节副词的基式和重叠式都比较自由。通常情况下,双音节副词重叠以后与单音节谓词进行搭配的情况比较少,只有较少量双音节副词的重叠形式可以和单音节形容词进行连用。
从语义层面上来看,单音节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双音节副词重叠形式的用法基本相同。单音节副词在重叠以后,主要表示的是主观性增量,不仅表示一种拟态性,更表示一种较为强烈的语气。双音节副词在重叠以后,最主要表示的是强调以及程度的加强。虽然在文字的表述上两者的语法意义有一定的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两者的语法意义是一致的。从语义的变化上来看,单音节副词的重叠式与基式相比,主要有四种变化,分别为语义的弱化,语义的转移,以及语义的扩大或者是缩小。与单音节副词相比,双音节副词的重叠式与基式的变化较少,只有两种即语义的扩大或者是语义的缩小。此外,单、双音节重叠式在语法意义的层面上也基本一致。
从语用的层面上看,单、双音节副词重叠式和基式相对比,其语体风格大体上一致。一般来说,他们的重叠式都用于口语语体之中,而基式都用于较为正式的书面表达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单音节副词的基式还保存着一定程度的文言意味,而且它们的用法大都十分固定。而双音节副词的重叠式和基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双音节副词的重叠形式大都用于对话当中。从句法层面上来看,单音节、双音节副词重叠式之间的相同之处就在于,这两者都能够使用后附语缀,而且这两者之间的句法位置也大体上一致[3]。但是双音节副词在重叠以后比单音节词不仅在使用上更加灵活,而且在独立性和使用范围方面,都比单音节副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两者在句法位置和句法表现上的使用也基本一致,当然在这两方面双音节副词依旧比单音节副词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由于语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现代汉语也同样如此。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副词家族还会逐渐增加一些新成员,我国对副词研究的理论也不能对所有新出现的副词进行合理化的解释。因此,我们对于副词的研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对副词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副词理论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对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们每一个语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白兰,张明辉.AABB重叠式研究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19.
[2]胡静.试论现代汉语中词语重叠现象[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7—50.
[3]周晓凤.语言重叠现象的实质性问题——以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重叠形式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