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锁记》中曹七巧心理异化分析

2017-07-29乔希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曹七巧金锁记心理特征

乔希

摘 要:《金锁记》有“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之称。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由特定社会背景、周围环境塑造培育出来的,心理和灵魂都具有独特性乃至某种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她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和主要表现,以及造成她这种心理特征的原因,可以更加完整地把握曹七巧的形象。

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心理特征;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张爱玲是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她在《金锁记》里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变态泼辣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七巧在姜家得不到物质与情欲的满足,她本身是一个封建伦理的受害者,反过来她又成了迫害儿女幸福的人。本文从文本入手,通过对曹七巧心理异化的行为和原因作出分析,可以让我们从深层次解读曹七巧的不幸以及心理,从而以这个人物为点,关照那个时代的不幸的面。

一、曹七巧人生三个阶段

(一)少女时代:美丽的少女

七巧家里本是开麻油店的,生活无忧无虑,吃穿不愁。她“泼辣能干”,“她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她喜欢的人,生儿育女,只要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也是有幸福可言的。”[1]

可是从小缺少父爱的七巧,人生大事便成了哥哥与嫂嫂做主。哥嫂在姜家给出的礼金面前妥协了,把妹妹七巧嫁入了姜家。七巧的不幸便由此开始了。

(二)嫁入姜家:金钱的俘虏、无尽的轻视

七巧嫁进了所有大家闺秀想嫁进的姜家,可她虽然摆脱了贫穷,却正迎接生命的苦海。整个姜家,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对七巧好,婆婆只是把她当作一个生育孩子的机器,她拼命想要融入这个姜家,却无能为力。

在姜家那个深宅大院,七巧整日整夜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没有一点生命力的丈夫,她开始变了,她从健康快乐的少女变成了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的少妇,她吸上了鸦片,她学会了叫苦连天;她学会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她变得阴险庸俗,喜爱说长道短、无事生非[2]。

(三)十年之后:沉重的黄金的枷

十年以后,姜家四分五裂,七巧除了分到了一点家产,什么也没有。她没有可拥有的东西,只能捏紧自己所拥有的金钱。这个阶段七巧所有的异化心理全都表现出来,最明显的表现即在她的儿女身上。此时的七巧俨然已经成为了封建伦理道德和物质的牺牲品,最终七巧为自己戴上了一把沉重的黄金的枷,她再也没有以温柔的面目示人。曹七巧自身没有得到完满的婚姻,没有收获真挚的爱情,她把自己对于婚姻爱情的拒绝、排斥,毫无保留地施压在长白和长安身上,用自己的经验把儿女封闭起来。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儿女成为了牺牲品。在长安十三四岁的时候,七巧开始为她裹脚;为了跟姜家的大房、三房较劲,七巧将长安送到女中读书,但上学不久,她就借口丢失小件物品要去长安的学校大吵大闹,迫使长安“自动”退学;她处处寻找理由来拖延女儿的婚事,又想方设法使女儿吸鸦片,最后顺利地阻止了女儿的婚事,耽误了长安一辈子。

儿子是七巧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男人,也是她生活中出现的唯一的男性。可是正因为他是个儿子,“他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逐渐,连这半个人也要离开她的视线——他成了亲。于是七巧逐渐将对于婚姻的不满一点一滴地报复在了儿子身上:让儿子整夜陪她抽大烟、告诉自己他与芝寿的闺房之事,并在大庭广众说出来羞辱芝寿、使儿子抽大烟、挑拨儿子与儿媳妇的关系。在七巧的折磨与羞辱下,儿媳妇芝寿与娟儿相继死去,长白也整日留恋于烟花之地,彻底颓废了。

二、心理异化原因分析

在《金鎖记》中,曹七巧本来是一个单纯美丽的女性,但是她的性格和心理却在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产生异化,并走向极端,葬送了自己及儿女们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纵观七巧的一生,她只有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其他四层没有一样得到了满足。

生理需求:婚姻作为性爱的最高表现形式,要求男女双方在肉体上和精神上同时得到满足。七巧作为一个普通女人,她有着正常的性要求,但丈夫姜二爷患有“骨痨”,“整天躺着”,七巧渴望正常的生育以外的性生活,可是她的丈夫根本不能满足她生理上的这一需要。

情感的缺乏:七巧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父爱母爱的环境下,在封建社会条件下,哥哥曹大年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她的家长,曹大年是一个极其爱钱的人,甚至为了钱把妹妹嫁进了姜家。七巧在姜家,感觉不到温暖,感受不到亲情,哥哥曹大年偶尔来看一次她,也是为了来顺点什么东西走。

在七巧的世界里,没有爱情、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尊重、没有被呵护的温暖,她感到孤独、感到受排挤,极力想融入进去,极力讨好别人,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她变成了一个冷漠无情、自私变态的人。

三、结语

张爱玲在她的书中说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对于曹七巧我们也应持有如此态度,深入了解了曹七巧的人物心理,内心变化过程后,更应对此人物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七巧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人抱有不同的态度,当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之后,似乎感到这个人的可悲与可怜,再也不能简单地用“变态”、“扭曲”二字形容她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她的一生的荒唐与荒凉,命运的悲苦。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精读本[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2]和剑.解读曹七巧[J]. 当代小说月刊,2011(3):9-10.

猜你喜欢

曹七巧金锁记心理特征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悲悯中的苍凉一一透过《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的底色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