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小说中的父权与父爱

2017-07-29刘绪君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父权父爱

刘绪君

摘 要:父與子的关系描写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小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父亲这个角色在中国封建历史文化中属于权威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权利,也是封建社会秩序的主要矛盾关系之一。当然,父权与父爱总是交织在一起的,有社会化的父权,就有自然化的父爱,这种血缘家庭关系纽带是不可替代的。基于此,本文从父权与父爱的不同视角探析了中国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关键词:父亲形象;父权;父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总体来看,父亲形象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演变。父亲严格来说属于社会化的范畴,在家庭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经历了封建礼教思想的洗礼后,父亲形象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独断专横的父权特征。

1、独断专横的父权与隐藏含蓄的父爱

关于至高无上的父权描写在许多小说中都有所呈现,例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贾政、贾赦等父亲形象的描写可以说是对中国封建礼教独断专横父权的最好演绎。当然在描写父权的同时,中国小说中也不乏对父爱的演绎。尽管在多数小说文学作品中,关于父亲形象主要以权威为基本特点,但是,即便是在牢固和稳定的封建社会关系,也不能割舍父亲对子女的爱。只不过,中国小说对于父爱的描写大都是采用隐藏含蓄的方式呈现,不像父权那样描写的直截了当。例如西周生在《醒世姻缘传》中既塑造了一个传统父权意识的父亲形象,又隐含着对父爱的认同。尽管薛父不可能超脱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身份,但在这种封建社会化的父权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父爱。再如吴趼人在《恨海》中也描写了对子仁爱的慈父形象,作为父亲的陈启遵循儒家理念,悉心教导孩子,展现出一幅“父慈子孝”的温馨画面。同时,在家庭危难之际能够坚决地保护妻儿,这些都闪现着父爱的光芒。因此,中国小说对于父亲形象的描写集中体现为对至高无上父权的披露,但在父权框架下隐藏着清晰的父爱。

2、父亲形象的批判、解构与重构

文学作品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展现。中国长期处于一种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中,封建礼教思想映射在家庭组织关系中,就是父亲有着绝对的统治力。所以,中国小说中对于父权的讽刺性批判显露无遗。父权的独断专行,成为封建礼教的一把牢固的枷锁,年青一代寻求独立自由必然需要与传统权威的父权进行抗争。并且,中国小说中对于父权基本上都是单向的批判。例如巴金的《家》中的高老太爷,就被描写中一个封建暴君,父权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包办子女婚姻,掌控子女事业,强制安排子女命运,可以说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了子女身上,象征着封建父权对子女追求自由的束缚,也是对专断父权的深刻批判,表达出作者反抗封建父权的思想情感。

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小说对于父权的批判越来越强烈,开始解构传统封建礼教下的父权形象,这既带有文学色彩,又带有政治色彩,象征着封建礼教下逐渐腐朽的父权开始走向下坡路,中国小说开始展现子女对父权的审视和反抗,新文化思潮开始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例如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捷三,是一个传统封建父权意识依然很浓重的父亲,他独揽大权,肆意支配子女命运,最终与儿子蒋少祖发生冲突,并且儿子的离家出走也反映出子女开始敢于对父权做出反叛。可以说,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小说对于父权的批判一度上升到顶峰,张爱玲更是塑造了精神残缺、身体残障的父亲形象,将父亲描写成自私无比、冷酷无能的符号。而余华的小说对于父亲形象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损父、无父、寻父等一系列创作来对父权进行了解构,尤其是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将孙广才描写成一个丢失道义、禽兽不如的父亲形象,彻底解构了高高在上的父权,并把父爱也拉下了圣坛。苏童笔下的《南方的堕落》、《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罂粟之家》等小说作品也彻底打破了父亲形象,父权与父爱被颠覆,长期以来的封建父权制度开始分崩离析,在此基础上新型父子关系开始重建。例如余华在后期创作的《许三观卖血记》,通过描写父爱的责任重构温情的父亲形象。再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开始塑造父权与父爱相对平衡状态的父亲形象,体现了新时期民族平等的父子关系。

3、结语

中国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大都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根源可追溯的。而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孝道”衍生而成的家庭组织关系中,父权与父爱相互交织,独断专横的父权与隐藏含蓄的父爱自然成为中国小说中的经典主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本土职场小说中的父权制意识色彩[J]. 闫寒英.求索 . 2011 (07):65-66.

[2]跨越世纪困惑的“父亲”想像——试论后新时期三种父亲形象的书写[J]. 贺玉琼,程丽蓉.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96-99.

猜你喜欢

父权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父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父爱绵延
父爱如山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一场角色倒置的本能游戏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
父爱的反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