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7-29周东美曲桂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周东美+曲桂玲

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结合生物学核心素养进行整体设计,从设计思路、实施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教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07402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为一节一轮复习课,在高考考试说明关于本节课的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II)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理性的思维,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上应用的是学校一轮复习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环节是: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通过课堂检测反馈问题检验之前所学,明确下一环节讨论内容并归类问题,之后在构建体系中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形成方法策略,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和理性思维。最后就是通过限时训练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并通过概念图的延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能够触类旁通,应对高考。

课堂要成为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地方,成为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地方,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提炼感悟的地方。为达到此目的,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通过第一次生生交流,对课堂检测的6道判断题的错因进行分析、归类和自主复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题点的分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生生、师生讨论交流针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保温时间、搅拌程度、同位素标记问题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意图在交流和分析中学生积极思考、提炼感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反向法、二看法)。

附课堂检测2分钟的6道判断题: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可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3)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4)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如果搅拌不充分则沉淀物中放射性会增强

()(5)一个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标记后,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

()(6)HIV的遗传物质是DN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二、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运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个知识、掌握一个策略、解决一类问题。

目标1:一个知识是掌握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把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进行实验方面的归类整合,让学生从实验的科学家、材料、过程、结果及结论五个方面来分析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对实验能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找到共性和不同。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设置让学生按照实验的5个方面依次进行描述实验,一方面要让学生回忆所学、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等过程的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体内转化是体外转化的基础,及为什么在此基础上赫尔希和蔡斯又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为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要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識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然后在构建体系之后设计让学生归纳实验成功的原因,掌握实验成功的关键不仅要有科学的设计思路,还要有合适的材料和恰当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标2:一个策略就是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搅拌、同位素标记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噬菌体侵染实验保温时间不合理、搅拌不充分方面以及同位素的标记问题上,用什么元素?标记什么?结果如何等?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行归类,总结出一定的方法策略。笔者设计了两个讨论题:

问题1:如果32P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保温时间不合理或35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搅拌不充分会造成上清液、沉淀物的放射性如何变化呢?

问题2: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和用其标记大肠杆菌所得的子代噬菌体中物质的放射性是否一致?换成32P或18O结果又如何?

最后,教师通过总结归纳,提升高度总结方法策略“反向法”和“二看法”(如下图)

教材知识的夯实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教材知识、方法策略提升之后,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巩固提升,达到检测的目的,并让学生对错因进行分析,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实施流程

教学环

节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板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反馈

提交问题利用学案课堂检测自我评价部分来反馈我们现在还会多少。

参照屏幕的答案对照批改,看自己对多少?错误的用红笔改正,有疑问的标记出来并整理到学案复习疑问处(1分钟)检验之前所学,明确下一环节讨论内容小组讨论

聚焦问题小组讨论环节,讨论问题的范围是课堂检测中有疑问的问题,本课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问题,组内能解决的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并汇报合作学习,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理解问题汇报问题

归纳梳理学生通过讨论,确认无法解决的问题,组长汇报,教师进行记录和归类梳理聚焦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构建体系

释难解疑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从科学家、材料、过程、结果、结论5个方面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叶肉细胞的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并解决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体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提炼方法

形成策略针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和同位素就标记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策略反向法和二看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教师引导总结方法策略限时训练

学以致用限定时间,检验课上的学习效果,并提炼出解题的步骤:(1)读题画有效信息;(2)明确考点分析选项;(3)根据所选反向验证及时训练,巩固反馈,学以致用展望高考

志在必得分析命题趋势,预测高考出题,学生根据解题步骤答题,做到既快又准知己知彼,树立信心布置作业

强化过关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2)完成学案课后篇布置作业,课后延伸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生物学科学科素养进行教学,主要体现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三个方面。以学案导学的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手段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氛围,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方法策略,在将知识灵活运用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蒋琰)2017年7月第36卷第7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l.2017Vol.36 No.7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