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及新技术的应用
2017-07-29李秀青
李秀青
摘 要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为小麦增产提供了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以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新技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麦种植;机械化;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036-02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相对较大,通过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在松土、播种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自动化。近年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不断深入,土地改革进程逐渐加快,为小麦种植机械化创造了必要条件。以小麦播种为例,科学播种技术是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型复式播种机的应用,不仅能够优化土壤结构,使播种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达到冬前壮苗效果,确保小麦幼苗安全越冬。与此同时,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必须对此加以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机械化种植技术不断完善。
1 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概述
1)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作用。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其发展阶段如表1所示。国家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也给予高度重视,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并将其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建成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发展目标。以2016年为例,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5%,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步入中级阶段。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用机械化技术,其主要作用有以下2个
方面。
(1)适耕期是指适宜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由于天气、墒情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适耕期相对较短,制约了小麦群体产量的提高。传统小麦作业生产涉及到的步骤及操作相对较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播种期限也会随之延长,再加上适耕期相对较短,可能会影响小麦最佳播种时间。而通过机械种植技术的应用,使得播种时间大幅缩短,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播种作业,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2)随着近年来劳务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种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传统小麦耕作模式不仅要投入大量时间,对于劳动力需求也相对较多。小麦种植机械技术的广泛应用,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使小麦耕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减少外界因素影响,降低农业种植负担。
2)小麦种植机械化中应注意问题。现阶段,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已经取得较为显的著成效。但是,在应用机械化技术时,也有相应的技巧及要求,若忽略其中注意事项,将会对小麦生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小麦种植机械化中常见问题有:小麦吸收肥料养肥受到影响,甚至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出现肥料浪费现象,导致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乏充足养分,不利于群体产量提高;其次,经过机械化处理的土壤更加松散,难以控制播种深度,以旋耕为例,其耕种深度较浅,弱化土壤活性层,小麦根系向下延伸过程中阻力更大,不能吸收更深层次的养分;再次,小麦播种完成之后,由于土壤较为松散,在没有得到有效压实的情况下会加剧土壤水分流失速度,进而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因此,必须不断优化小麦种植机械技术,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2 小麦种植机械化中新技术分析
1)小麦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技术。在传统小麦播种技术中,主要以常量播种以及少量条播为主,采用条播机、精良播种机等机械设备。据农业部门的相关实验,将机械设备应用在小麦播种过程中,相较于耧播或者人工撒播而言,其产量提高了10%以上,同时避免了种子浪费。在精确农业发展中,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是重要形式之一,合理规避了农资浪费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入产出比例。实现播种量与施肥量的精确控制,并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调整。在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技术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有效结合了农机与农艺,在保證播种质量的前提下,也促使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机械化开挖沟堑,优化农田排水,防止渍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丰产稳产创造良好条件。
2)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目前,小麦免耕技术得到国家重点推广与使用,属于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一种。在该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主要土壤耕作方法是少耕或者免耕覆盖,去除田间杂草时利用化学手段,尽量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农作物残渣在土壤表层覆盖率得到提高,进而加强了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管理与维护,最大限度保证土壤高产性能。免耕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土壤结构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同时也降低了表层土壤流失程度,具有显著优势。除此之外,也减少了小麦作业生产流程中较为繁琐的环节,不仅减少了投入量,降低种植过程中的能耗,也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在免耕播种技术中,种子在田间分布广泛,且播量不大,确保植株得到充足养分,所培育的麦苗更为优质。经过相关学者研究实验,在播种冬小麦时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其水分利用率提高10%左右,产量增加达15%。
3)小麦灌溉机械化技术。传统小麦灌溉作业中主要以地面灌溉为主,主要有畦灌、沟灌、漫灌等形式。但是地面灌溉技术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且整体利用效率不高,还需要进行农田平整,操作步骤相对复杂,需要投入更多劳动力资源。对于耕地土壤而言,在大流量、长时间灌溉的情况,会带走大量表层养分,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因此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极具现实意义。
(1)喷灌机械化技术。动力首部、终端喷头、管道组网以及灌溉水源是喷灌系统的构成部分,主要是加压处理作用下,灌溉水由喷头喷向天空,并分散成水滴在喷头覆盖面积内实施灌溉。在整体喷灌过程中,不仅能够控制喷水量大小,还能有效保证喷水均匀性,防止出现渗漏或者地面径流现象,造成灌溉水损失。与地面灌溉相比,仅需其水量的50%~80%即可完成同等面积灌溉。同时省去了农田平整这一环节,提高小麦灌溉效率。喷灌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容易受到空气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影响,导致灌溉效果及均匀性降低。此外,喷灌系统所需投资较大,且在灌溉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导致成本与复杂性增加。
(2)滴灌机械化技术。這属于局部灌溉方式的一种,主要是用过滴头或者孔洞,在小麦根部直接进行水肥灌溉,提高小麦养分吸收效率。滴灌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分的损失,防止渗漏现象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在滴灌系统中设置了制动控制阀门,能够进行全自动灌溉,节约了劳动力资源。由于滴灌直接将水肥直接作用于小麦根部,整体土壤不会出现明显的湿度及温度变化,能够降低病虫害出现机率,同时也保护了土壤结构,防止冲刷、侵蚀作用对土壤的影响。但是,滴灌机械化技术同样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在灌溉过程容易出现管道堵塞问题,需要加设过滤器。
3 小麦种植机械化应用的建议
1)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性能。针对现阶段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逐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提高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性能。在优化农业机械性能的过程中,离不开国家政策及财政等多方面支持。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的精神,对于农机重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成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为农业机械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适当加大扶持力度,成立相应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园,逐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引导先进农业机械广泛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2)逐步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率。为了扩大先进农业机械适用范围,促使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经营在经济发展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应逐步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率。目前,我国对于农机购置补贴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以2001年—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中央财政在此方面补贴资金达到了354.6亿元。且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但提高,补贴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将全国所有农业县(场)纳入补贴范围之内,在补贴农机种类方面也有所增加。此类政策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率,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实现,稳固农业基础性地位,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与民生息息相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小麦种植效率,解决适耕期短的问题,优化播种质量,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同时也缓解了农业种植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发展,逐步提高我国综合实力。但是在小麦种植机械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机械,提高农资使用效率,不断改善农业机械性能,推动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确保小麦丰产稳产的实现,提高小麦总体产量,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白爱华.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8).
[2]杜兰肖.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