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大垄种植产量的影响
2017-07-29赵伟斌
赵伟斌
摘要 本试验把同等肥量经过不同方式施于同等密度下不同苗带数目的大豆大垄田,通过对其植株各项考种指标和产量结果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大豆110 cm大垄密植田在同等植株密度和肥力条件下,不同的施肥方式和栽培方式对大豆的生育阶段和生育期没有影响;单株荚数和粒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垄上2、3、4行苗带,百粒重和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以垄上4、2、3行苗带,垄上2行苗带的大豆田,苗带侧施肥产量高于种下施肥。在110 cm垄距大垄密植大豆田的生产上,建议采用垄上4行苗带2行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也可以采用2行苗带2行侧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
关键词 大豆;大垄密植;施肥方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006-01
大豆大垄密植技术普遍采用97.5~130.0 cm大垄,通过改变垄距增大植株密度,进一步有效利用光能,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目前,黑龙江大豆大垄密植田的施肥方式基本都是垄上2行施肥带,且都在外侧苗带种下施肥。本次试验通过调整施肥带距离,对大豆大垄上2、3、4行苗带田进行种下深施肥和侧深施肥对比试验,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农垦长水河农场科技园区中心,黑壤土,秋整地、秋起垄,前茬作物为玉米。供试大豆品种为黑河43,种植密度38万株/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2行苗带2行侧施肥,肥带间距33 cm,肥带距苗带5 cm,深度8~10 cm;处理B:2行苗带2行种下施肥,深度8~10 cm;处理C:3行苗带2行侧施肥,肥带间距33 cm,肥带距两边苗带5 cm,距中间苗带16.5 cm,深度8~10 cm;处理D:3行苗带3行种下施肥8~10 cm;处理E:3行苗带2行侧施肥,肥带间距22 cm,肥带距两边苗带10.5 cm,距中间苗带11 cm,深度8~10 cm;CK:垄上4行苗带,2行施肥,肥带间距33 cm,肥带距两侧苗带各5 cm,深度8~10 cm。每个处理设5行(垄)区,垄距110 cm,垄长10 m,3次重复,小区面积55 m2。垄上苗带距离:垄上2行苗带行距43 cm,垄上3行苗带行距21.5 cm,垄上4行苗带行距分别为10、23、10 cm。
1.3 试验实施
采取人工单粒点播方式播种,出苗后人工定苗。施肥量为纯N 52.5 kg/hm2、P2O5 67.5 kg/hm2、K2O 30 kg/hm2。中耕3遍,人工除草2次、拔大草1次。人工收割,小区单收测产[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在生育阶段和生育期上没有差异。但从田间实际观察,初花期时CK长势好,处理E的中间苗带叶色有些发黄,发生脱肥现象。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垄上3行苗带的处理株高和底荚高度均高于2行苗带和4行苗带的处理,单株粒数较CK多1~3粒,较处理A、B少5~9粒。处理A、B单株粒数分别较CK多10、7粒。
2.3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是CK,为2 582 kg/hm2;其次是处理A,较CK减产4.2%;处理B较CK减产4.9%。垄上3行苗带的处理产量都低,由于不能进行垄体深松,只能进行垄沟深松,所以产量低。处理C和处理E由于苗期根系接触不到肥区,发生脱肥现象,也是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大豆110 cm大垄密植田在同等植株密度和肥力条件下,不同的施肥方式和栽培方式对大豆的生育阶段和生育期没有影响;单株荚数和粒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垄上2、3、4行苗带,这是由于边界效应造成的;百粒重和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垄上4、2、3行苗带,这说明4行苗带的栽培和施肥方式使大豆田的植株分布更趨于合理,肥带与苗带之间距离更合适。垄上2行苗带的大豆田,苗带侧施肥产量高于种下施肥。垄上3行苗带的大豆田,由于有苗带脱肥和无法进行垄上深松等原因,产量最低。
在110 cm垄距大垄密植大豆田的生产上,建议采用垄上4行苗带2行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也可以采用2行苗带2行侧施肥、肥带间距33 cm的种植方式。本试验只是在黑龙江省西北高寒区域,经过一个生育周期的试验结果,今后需对更多施肥方式在不同积温带不同气候环境下大豆大垄田上的产量表现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大豆大垄种植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
4 参考文献
[1] 李宝华.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5):18.
[2] 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3] 张晓雪,吴冬婷,龚振平,等.施肥深度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2(2):364-368.
[4] 曹娟华,褚国忠.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1(8):11-12.
[5] 孙云飞.大豆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9):26.
[6] 宋秋来,张晓雪,周全,等.侧向施肥距离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4(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