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管理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创新

2017-07-29郭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管理创新绩效管理

郭颖

摘要:一个优秀的学校对于它的教育理念是十分重视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占据着重要的比重,而且学校自身的行政管理也同样不能忽视[1]。随着我国现阶段高校的不断增加,高校之间招生和就业也面临着更加巨大的竞争力和挑战,高校如果想让自身在众多的学校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增强学校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自身的教育价值。绩效管理的实行可以充分地提高高校本身的竞争力,对于高校的整个管理人员也有很大的帮助,从各方面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素质修养,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使得高校本身和管理人员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2]。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00403

引言

我国高校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都纷纷引进先进的绩效管理制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国内的高校中掀起了一股绩效管理改革的潮流。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进行阐述,了解它的意义,针对绩效管理在高校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绩效管理在高校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分析问题,然后提出一些加强高校绩效管理的相关措施和政策,以期促进高校在管理创新的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1绩效管理的意义

绩效管理可以说是指各级管理的高层和员工之间为了达成上级提出的目标,而一起确定绩效的计划、实施绩效的计划、评价绩效的考核、总结绩效的应用结果、沟通绩效的辅导、提升绩效的目标等。这样的过程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维持和循环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绩效管理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提高组织、部门和个人之间的绩效表现[3]。

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和进步的管理过程,它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部分:计划绩效、实行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和创新绩效。绩效管理的重点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组织的目标,使得个人和组织之间能够得到“双赢”,绩效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精神,所以在绩效管理当中需要各个组织部门的共同合作。

2绩效管理的内容

2.1计划绩效

对于绩效的计划是绩效管理中最初的一个基础环节和重要的步骤,它代表着一个新的绩效考核开始。明确好个人的工作职责和组织的战略目标是制定好绩效的第一步,当绩效的计划一旦确定之后,就不能进行任何的修改,当然也不是拒绝全部的机械教条,针对一些有实际作用的建议,在后期绩效计划实行的时候可以有效地进行变动。在绩效的计划当中,管理高层需要和员工达成目标的高度统一,过程中彼此都要做出如何达成目标计划的承诺,这是让管理高层和员工和谐相处、双向沟通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制订绩效计划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对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如何能够有效地确保员工完成工作的目标?(2)员工的工作岗位和绩效的目标是制订绩效计划的依据体现,那么绩效的目标需要达成哪些具体结果?要从什么角度分析绩效结果的好坏?衡量和判断结果的依据是什么?(3)员工在这次的绩效计划期间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是什么?

2.2实行绩效

在制订好绩效的计划之后,就需要将计划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行。绩效计划就开始进入了实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管理高层对于员工的工作就要展开不定时的监控和管理,如果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任何的问题,就需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并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绩效的计划进行修改和调整。管理高层需要在此期间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第一时间掌握好员工的工作进程和效率。

2.3评价绩效

当绩效计划实行到了最后,就需要对整个绩效的计划进行综合的评价考核,管理的高层需要根据绩效计划的制订标准,对每一名员工进行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对于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估。管理高层和员工在绩效计划实行的最初所达成共识的绩效标准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和凭据,同时对照员工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计划实行的过程,清楚地记录每一名员工的绩效表现,从而评价每名员工是否绩效指标的标准。

2.4反馈绩效

针对绩效进行评价和考核之后得到的结果,进行管理高层和员工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使员工自身明白管理高层对于自己殷切的期望,同时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绩效审核结果,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改正的地方,同时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在绩效实行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向管理的高层进行反馈和询问指导,从而提高自身绩效执行的能力。

3高校绩效管理的方法

针对高校如何有效地进行绩效的管理,需要高校各级管理高层遵守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发挥其主动性,将每个部门的工作安排妥当,在高校绩效管理的实施中需要严格遵守三个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高校实行绩效管理时,需要做到公开透明,应该把绩效的过程和对员工的评价过程进行透明化,这样可以有力地减少学校员工对于绩效管理的抵触心理;“三公”原则,是高校实行绩效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切断了主观的臆断、无中生有以及滥用职权的现象,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绩效标准量化原则——在绩效的计划进行实施的时候,需要把绩效的能量化标准进行数量的量化,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和细致,能够更加规范。通过对高校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量化时间和数量,进行规范的流程,使得高校管理创新得到实现;沟通原则——高校绩效管理过程中,它直接决定了绩效管理的结果好坏,影响着高校管理模式创新是否能够得到实现。高校管理高层和各部门的员工能够有效地发现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解决,促进绩效管理的效率。

绩效管理的方法分为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标准法、全面考核法、平衡积分卡法以及关键事件法,这些管理的方法通常可以有效地记录出员工业绩的好坏,具有针对性强的优点。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高校绩效管理就需要根据学校本身的性质来进行选择性的管理方法創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4绩效管理对于高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4.1人才的创造基础

高校是培养社会的优秀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摇篮,做好高校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的产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效果。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使得学校的综合能力上升,这在一定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高校培养出的技术专业人才比例增加。优秀的人才不仅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高校价值的体现,优秀的人才可以促使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进步添砖加瓦,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绩效管理对于高校管理的创新具有着现实的意义,它是高校生存竞争力的基本基础。

4.2提高教师水平

高校中实施绩效管理主要是针对着学校的教师员工展开的,教师员工是高校中主要进行知识传授的人群,在教学的过程中,绩效管理的实行可以增强教师员工对于工作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还能让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充满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教学体现,使得学校的教育活动变得充满意义。高校对于教师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让教师进一步地激发出教学的热情,让教师员工从内心地深处对学校制定的每一项措施和政策都充满信心,对学校产生巨大的忠诚度,时刻牢记自己是学校的优秀员工,让教师的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提高。

4.3确立实现目标

在高校进行绩效的管理当中,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目标,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贡献出自身的努力。学校自身也应该树立起一个目标信念,让教师员工能够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奖惩的制度体系,这样可以将绩效管理更加有效地推动和执行。比如一些大型的企业都会设立一些全勤奖,就是为了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是绩效管理当中的一个手段,当然,有奖自然就有罚,教职员工如果出现了工作上的错误,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工资扣除,使得教师员工能够改掉一些不良的工作习惯。合理地制定出奖惩的制度能够促进教师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能力,使高校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中稳步前进。

5绩效管理在高校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1绩效评价问题

从国内的高校对于绩效管理的实行现状来看,已经有不少的高校因为对管理模式进行绩效管理的创新,得到了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的高校把绩效的管理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绩效计划,另一个是绩效评价。绩效计划是对于管理实行的一个指定,而绩效的评价则是更加看重绩效管理所产生的结果,其中最大的問题就是绩效评价。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当中对于绩效的评价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基础的,根据对绩效评价的内容分析,我们了解到绩效评价是当绩效计划实行到了最后,对整个绩效的计划进行综合的评价考核,管理的高层需要根据绩效计划的制订标准,对每一名员工进行绩效的考核和评价,对于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估。那么如果高校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又如何进行结果的鉴定呢?我们又如何知道绩效管理是否已经达到了高校的绩效评价目的?在高校绩效管理当中,如果没有明确好考核评价的目标,那么在绩效管理实行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一些管理执行的不力和松动,这会使得高校绩效管理达不到高校预期的效果,这种可能性非常高。

5.2绩效反馈制度的不重视

因为我国高校在绩效管理当中,更加注意的是绩效的计划和绩效的评价,那么对于绩效的反馈就会产生忽视心理,甚至是缺少绩效反馈制度这一个步骤。很多的高校虽然在学校管理中实行了绩效管理的改革,并且在实施上也进行得比较全面,但是出来的实际效果往往就显得差强人意,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高校本身对于绩效反馈的不重视。因为缺少一个完善的绩效反馈制度,缺少绩效反馈的交流会议,这使得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能够遵守“三公”的原则,使得高校管理制度失去自身原本的意义,也没有发挥出它本来的优点。绩效的反馈主要是为了使员工自身明白管理高层对于自己殷切的期望,同时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绩效审核结果,明白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改正的地方,同时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在绩效实行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向管理高层进行反馈和询问指导,从而提高自身绩效执行的能力。但是因为高校某一个人或者是高校为了本身的利益“面子”问题拒绝绩效的反馈,封闭绩效的评价结果,就会让绩效管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会让高校的管理失去了进步的空间,达不到促进的作用。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绩效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核心环节。

6加强高校绩效管理的建议

高校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进步的过程,绩效的管理同时也具备着这样的性质,如何具体地实行绩效管理,并且掌握好绩效管理的关键,需要明白以下几个部分:

6.1绩效的沟通

沟通是一个高校管理的桥梁,很多高校的绩效管理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因为在管理的过程中缺少了沟通。为了有效地落实高校的绩效管理工作,高校就必须要重视沟通的问题,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沟通体系,时常进行绩效结果的研究探讨,绩效管理的人员和对象必须是高校的本职人员,这样对于绩效管理也能够充分地得到便利。高校需要对每一个教师员工进行思想上的工作,了解每一个员工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同时告诉教师员工他们的工作职责和所承担的义务,了解自身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在实行绩效管理的时候,把绩效过程中的沟通环节当成是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去处理和分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

6.2绩效的问责

另外,绩效问责也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所在,在绩效管理试行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在教师员工出现错误的时候,进行严肃的批评,并根据相关的学校管理规定对其进行责任的追究,让高校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让他们能够明白,既然自己已经参加了教育学生的工作,就需要遵守高校的相关制度,作为人民教师就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修养。绩效的问责并不是单单指教师员工在没有达到工作的标准时受到相应的处理和惩罚,更加重要的是要让教师自身能够从自己的工作态度中进行自我问题的反思,要考虑问题结果为什么会发生的原因,通过对平时自身的生活研究和教学分析,在绩效问责当中进行成长,改正自身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束语

绩效管理需要得到真正的实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且进行随时的改进和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高校的管理制度也需要迎合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改革。面对目前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本身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合理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管理政策当中去。总而言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的制度是形象的代表,更加是教师员工和学生的行为标准,绩效管理是高校管理创新的必经过程。高校在进行绩效管理的实施当中,需要合理地结合科学的模式制定,这样才能够达到绩效管理的良好效果。虽然我国高校的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只要高校的一些相关人员能够重视起来,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就能够使绩效管理提高高校自身的水平,也能增强其在其他众多高校之中的竞争实力,让其在众多的高校当中能够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程国方.绩效管理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高教,2012(2):45.

[2]栾好利.高校聘任制改革视域下的岗位绩效管理本土化理念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5):98.

[3]赵晓荣.创新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1(4):49.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管理创新绩效管理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