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活动课形式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017-07-28李建梅

魅力中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数数活动课探究

李建梅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通过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以学生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脚并用,掌握知识,扩大视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它具有活动性,趣味性,渗透性,自主性,主体性,丰富性等等特点。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趣味引导,操作获取,新、奇、趣统一,班、组、个相结合。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课教学的特征,这一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一、激情引入,发现问题

新课的引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创设情境,设问引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课堂开始,正是学生“愤悱”之时,教师如何从旧知识,生活实践,具体操作实践等出发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怎么办等来学习新知识,创设最佳引入法,激活学生原有的内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环节教师要以精湛的教学艺术,知识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精心设计思考题,探索问题力求源于学生的疑问和求知欲,给学生指出探究的方向,创设探究条件,以问题引导整个学习活动的展开,并使每个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为特征。探索过程着眼于发现新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低年级,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如数的拆分,通过摆小棒,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要大量采用具体操作去感知,形成空间观念。这种学法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纯操作的层面,动手操作之后一定要上升到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再如:一年级下册《数100以内的数》时,课前为每一名学生准备了100颗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自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有多少,然后交流数的的方法。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经验,数出了100颗,在交流数数方法中,了解到不同的数数方法,同时感知到,由于颗粒大小不一样,相同数量的物品占的空间不一样。

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也会是困难的。教师要给学习提供必要的學习材料,设计合理的学习的步骤,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习自主学习,认真组织好小组内的讨论与合作,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引向实践

新授内容后课堂练习主要是促使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把新学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对知识和方法可以巩固和强化,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层次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练习,使每一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应用创新的特征是开放性,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小小设计师,当二年级同学学习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习来设计一个手帕的图案;比如看谁的方法最独特;怎样做最简便;谁的方法多。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待我们教师用心去设计。

教学实验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四、课堂总结,拓宽引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概括,将知识点连接成知识线,通过整组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根据当堂所学知识的学法,养成自己独立学习的习惯。教师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造成一种“充而未完,意味无穷”“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学生自然会循着课上的线索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探索心理。

总之,“借鉴活动课形式构建数学学科教学模式”,是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思路、方法有选择地引入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适当扩宽知识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猜你喜欢

数数活动课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爱数数的兔十一
数数
数一数
好一个 “殊途同归”
数数谣等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