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数据库设计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2017-07-28许剑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

摘 要:分析了研究学习的内涵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以文献数据库课程为例构建了该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论述了该学习模式的三种重要特性,最后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做出预测。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课程 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然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授课型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此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受到了学界的广泛重视。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問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的支撑理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⑵齐莫曼的自主学习模型。齐莫曼是当今美国最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者之一,也是自主学习社会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主动控制和调节,而且要基于外部反馈对学习的外在表现和学习环境做出主动监控和调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个体要不断地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状态,观察和运用各种策略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营造和利用学习环境中的物质和社会资源。

《文献数据库设计》课程是我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和计算机类基础课,该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古籍数字化人才所必须的计算机数据库使用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职业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后续程序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基于问题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教学。学生为教学主体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学习、探索新知,逐渐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自身的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遵循“设计性”原则,将教学内容分成“古籍数据库使用现状”、“数据库和表的设计”、“查询和视图的应用”、“古籍数字化程序设计”四个专题,并设计各部分的教学分目标、教学内容范围、教学案例、相关知识点梳理和归类、知识点拓展思考题。遵循“自主性”原则,每部分从引导教学案例开始,提出该部分的学习目标,并在课程上进行案例分析,梳理相关知识点,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并设计与教学案例相类似的课后作业题和上机题,提出相应的思考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探索;每部分结尾部分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遵循“开放性”原则,结合学院各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巩固知识、拓展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数据库设计开发活动,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项能力。

三、文献数据库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

首先把《文献数据库设计》课程的内容分解成四个研究专题。对于每一个专题,明确告知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目标。其次,根据不同的专题设计对应的任务。通过模拟所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设计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准备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材料。第三是研究性教学的具体过程。过程遵循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研究过程:(1)梳理知识点,教师提出研究问题。(2)教师重点讲解事先准备的案例,通过提问答疑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3)学生理解掌握相关案例,进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进入深化归纳的阶段。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以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特别注意那些容易出错的知识内容,进而对教学内容归纳总结,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第五是形成成果阶段。主要包括在掌握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编写知识点案例,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录制案例视频。课程结束阶段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并通过汇报展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六是质量评价阶段。评价方式包括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特别注重强化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同时在课程实施中适时进行师生互评,其评价的结果最终形成教学记录总结,以此进一步调整充实专题目标的设计。

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任务、问题、讨论、答疑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在各环节根据出现的问题形成信息反馈不断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修正依据,甚至有可能对任务本身进行修正或形成新的任务,最终探索出适应我校需要的文科应用型人才研究性教学模式。

四、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三种特性

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文献数据库设计》课程在教学案例、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再设计,从而形成研究性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过程性。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体现出整个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比实施结果更为重要,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关键。《文献数据库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期末考试固然重要,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励学生自主面对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真正理解和巩固各个知识点,并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练习训练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为应用能力。

能动性。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是学生的“学”的层面怎样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就是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能动性的层面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力求让学生从传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究式学习,这一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从他律到自律的状态转换,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終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每部分都将采用教学案例驱动和基于问题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探索,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特定理论知识要深刻得多。同时加强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加强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将能动性体现在课堂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问题性。《文献数据库设计》研究性教学中,将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设置的问题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尽量结合专业特征或生活实际,同时参考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难度适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研究性学习效果预测

开展《文献数据库设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预计可以获得如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是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文献数据库设计》课程是一门软件类课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容易“陷入”一系列枯燥的符号中,事实证明很多学生会感到无趣而缺乏学习的热情。通过案例的有效设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的作用和掌握它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的重新设计,改变原来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使学生在上课中有不断思考、不断练习的机会和过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重新设计课后作业和上机编程题的内容,督促和监控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的能力。

三是通过教学效果评价的重新设计,改变原有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加强了过程性、阶段性的考核,督促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果,发现不足及时补救,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吸取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完成该课程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喻思红, 范湘红, 赵小红.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5):380-382.

[2] 谢树平. 研究性课程的构建[J]. 教育研究, 2001(6):71-74.

作者简介

许剑颖(1973-),男,硕士,副教授,发表论文 10 余篇。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