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017-07-28陈少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4期

陈少云

摘 要:音乐有助于人们审美理想的形成,使人情操高尚。中职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拥有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将来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情操高尚 音乐知识 音乐品味 个人素质 文学常识

人有七情六欲,各个感官所接收的外界刺激各有不同,在听感上来说,音乐可最直接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人在听了音乐以后,心跳会加速或放慢,呼吸会急促或徐缓,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变化,这些是与音乐的节奏快慢、音量强弱及乐音是否和谐等紧密相连的。音乐有助于人们审美理想的形成,古人说好的音乐可以移风易俗,现在说好的音乐可以使人情操高尚,就是这个道理。

中职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拥有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将来在工作中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近年来,国家教委已经意识到了音乐美育的作用,在中职学校全面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上听到美的音乐,并在音乐中得到熏陶、享受到快乐、获得正能量,这不仅是由音乐本身所决定的,还要由学生所具备的音乐欣赏能力来决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1]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1.从小普及音乐知识教育

听音乐的方法没有什么“正确”与“不正确”的,唯一的标准,是如何从音乐中得到最大的收获,什么准备都不做,光靠听力与直觉,显然不会是好办法。学习了解乐理知识,明白乐曲结构,感应乐曲背后作者的生命与思考,这些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都有帮助。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可见,音乐的出现和发展培养了人的乐感,而要欣赏音乐,则也要提高自己的乐感。我觉得,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限,时间上绰绰有余可以让每个学生懂得如何听到复杂的音乐。从小学音乐课开始,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和音乐产生关系、去接近音乐的基本办法,让他们不只听见旋律,同时能听见和声、节拍、音色、乃至方向变化。[2]

2.在目前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继续渗透音乐知识

我们在课堂上欣赏一首乐曲时,除了介绍其作者、背景等内容,有时会涉及到节奏,如美洲音乐代表之一的“探戈”,它就有鲜明的节奏特点——附点节奏型:ⅹ.ⅹ ⅹ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单独把这个节奏型拿出来详细讲解练习,让学生体会其活泼跳跃的特点;也可以从最基本的二八节奏开始讲解,再深入到有变化的三连音、切分、附点节奏,让学生能全面了解各种节奏类型,为欣赏其他节奏型的音乐打下基础。有时会涉及到音色,如在欣赏经典乐曲时,教材选取的几首名曲《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梁祝》、《黄河》等,分别由古琴、琵琶、二胡、小提琴、钢琴来演奏,而各种乐器都有其不同的音色。教师可以先把音色的概念给学生讲明白,学生再通过聆听、比较、分析这几种乐器音色的不同(古琴的音色深沉清幽,宛如三赖;二胡的音色委婉动听,接近人声……)逐渐学会通过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乐器。

3.可通过体态律动、游戏竞赛等方法来反复练习、巩固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的学习相对于听音乐来说比较枯燥难懂,有些知识学过不用就忘了。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并通过体态律动、游戏竞赛等方法进行反复练习,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我们可以参考电视综艺节目“开门大吉”的游戏形式,播放由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让学生来“听音色猜乐器”;可以给出一个节奏型,让学生利用身上的各个器官来打击出声音,表达出节奏;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按不同的声部演唱和声或者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等等……总之,把枯燥的音乐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了知识。

二、其次,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和个人素质

1.要让学生多听好(和谐、让人感动、正能量)的音乐,包括古典、现代和流行

一个人的音乐辨识能力,要根据他从小所接触的音乐多少而定,不过,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和实践来提高。其关键是要有要求,以及有意识的、有目的性的进行不懈地锻炼。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若只接触某一种类型的音乐,就会产生一种偏爱,可以说是养成了一种自动的主动选择能力,产生了某种特定的审美的音乐知觉结构,出现一种审美习惯。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说“听音乐”,实际讲的是“听歌”。听歌,歌词为主,歌词是悲,音乐听起来就是悲的;歌词欢乐,音乐听起来也就欢乐了。这些听歌的经验,反而成了听音乐最大的阻碍。只有摆脱了“听歌”的习惯反应,我们才有办法“听音乐”,可以感受它“无限的美妙”和“无穷的魅力”,让心灵、精神获得满足,感情得到升华,从而使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3]

古希腊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栢拉图认为:音乐的曲调和节奏都能侵入心灵的最深处,使心灵得到美化。因此他主张提倡表现勇敢和智慧的音乐而排斥悲哀、文弱的音乐。我们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也应选取和谐、让人感动、正能量的音乐,包括古典、现代和流行,这样学生就能听到各种类型的好音乐,热爱所有的好音乐。

中国钢琴家殷承宗一九六二年参加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大奖,第一轮弹的就是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比赛那天天气闷热,然而殷承宗的音乐一出来,很多观众都觉得音乐厅好像顿时亮了起来,人也跟著神清气爽起来。这是一首对抗阴郁的伟大作品,无论遇上的是天气或生活上的阴霾,我们都可以寄望莫扎特的音乐站在旁边,对我们伸出亮晃晃的援手;“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科学上的成就,有一部分离不开他的夫人蒋英,因为她专门演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他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些音乐方面的熏陶,所以才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宽一些、活一些,最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好的音乐能给人带来好的影响,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听好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

2.加强个人文明修养,遵循各种音乐场合礼仪

一个有品味的听众,应遵循各种音乐场合的礼仪,体现出个人良好的文明素质。比如在音乐厅听高雅的古典音樂时,我们应注重衣着整洁大方,在场内保持安静,不乱走动,一曲结束后对音乐家高水准的演出要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在体育馆或演唱厅听流行歌曲时,我们应多跟歌手互动,可以随着音乐高歌、呐喊,把对歌手和音乐的喜爱热情地表现出来。

三、最后,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并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

人们常说,听音乐能促进智力发展、使感情越来越丰富,这与联想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单调,知识贫乏,情感淡薄的人要真正欣赏音乐恐怕是不太容易的。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现了很多好的音乐作者和作品,如贺绿汀、陈歌辛、黎锦光、姚敏、严华和他们的《天涯歌女》、《玫瑰玫瑰我爱你》、《夜来香》、《花好月圆》等,其中《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作品是中国第一首被译成英语在全世界流行的歌曲。它的情绪健康明朗、蓬勃向上,旋律自由宽广,起伏流畅,那鲜明的富有弹性的切分节奏在被美国歌唱家Frank Laine演唱时,更有一种特别的、在当时很流行的“爵士风”。这些“美”歌的作者大都不仅是“音乐人”,而且是“文化人”,他们贯通中西,从民歌到爵士,从诗词到音韵都深有研究,所以作品有品,通而不俗,词曲也结合有致,绝不会出现今天那种由于倒字而把“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唱成“你知道我在等你妈”的笑话。

同样的,学生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也得热爱文学艺术,学点文学常识。有一定的文学底子,才能在听音乐时融会贯通,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到艺术带来的情感冲击,欣赏到音乐更深层次的美。音乐教师在讲授中国古典音乐时,可适当地加入古文、诗词等文学素材。如欣赏古琴曲《高山流水》,可下载 “高山流水”这个故事的古文和译文,并介绍伯牙和子期这对知音,通过典故和人物介绍来讲授乐曲背景,学生在欣赏时就能感受到伯牙琴声里要要达的“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时,让学生搜集描写琵琶的文学作品,如诗歌《琵琶行》中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描写出了琵琶的音乐特点,学生再来聆听作品时就能生动的联想到“急雨、私语、珠落盘”的音色,能感受到轻重和快慢的不同,从而去探究作者或弹奏者背后的情感,进入情感共鸣。文学是人文,音乐是人乐,两者合二为一就更为奇妙了。

音乐是舞动在心灵深处的精灵,其动人的奥秘就在于它能拨动人性的弦索和体察生命的脉动。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能体会出不同的人生,感悟出不同的意境。希望在音乐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中职学生能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会如何听音乐,听什么音乐,听得懂音乐并受益于音乐,使音乐能真正发挥其陶冶情操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陈钢.三只耳朵听英语[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05-01

[2] 叶纯之.音乐美学十讲 [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12-01

[3] 杨丹.如何欣赏音乐[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1

[4]杨照.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M]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20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