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导入,课堂事半功倍

2017-07-28陈冬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陈冬雷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白俊红,200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目标。高中英语课堂一个好的导入要尽量能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而且具有艺术性。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才能表现出土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根据笔者的课堂观察,特呈现出被观察对象教师A和教师B在同一课题的导入案例。

案例一:

课题: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 NSEFC Book1 Unit3 Travel Journal

授课人:教师A 班级:高二20班

背景分析:这是一节有关旅游准备和计划的听说课的导入教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想象自己住在青海,要去东南亚旅游。要求他们选择三个不同的地方并查出不同交通方式及所需费用。然后与同学讨论六个问题,以了解旅游的必要手段和必备费用。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现在进行时交流已经计划好的不久将来的行为。由于“住在青海”和“去東南亚旅游”对学生来说都太遥远,而且,学生对票价不感兴趣,正好国庆长假将至,所以该教师把导入教学内容改编为“为你的国庆长假做计划”。

教学实录:

T:Now class, National Day is on the way. What will you do on National Day?

Ss:Stay at home.

T: If you plan to spend your holiday somewhere else, where are you going?

Ss:(没反应)

T:(问一学生): Where are you going?

S:(犹豫地站起来): Maybe…. I dont know.

T:Now please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o make a plan for your National Day trip by answering the six questions. (打出幻灯片: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are you staying? How are you going to…?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in…? When are you arriving in/at…? When are you coming back?).

Ss:(不很情愿地开始讨论)。

从以上这个案例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兴趣仍然游离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外,是明显的“导”而不“入”的现象。学生对教师预设的问题“What will you do on National Day?”的回答是“Stay at home.”,而教师还接着抛出第二个预设的问题“If you plan to spend your holiday somewhere else, where are you going?”。 明显地,学生没有出去游玩的兴致,而教师却要根据自己预设好的问题继续教学程序。直接导致教师一厢情愿的教学局面,致使“导”而不“入”。

案例二:

课题:同上(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 NSEFC Book4 Unit3 Travel Journal)

授课人:教师B 班级:高二4班

背景分析: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找准话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应该说旅游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活动。与其说他们奢望旅游,不如说他们更奢望休息,睡到自然醒,和通过网络的方式休闲一把。基于这一考虑,教师A对旅游的话题稍做了一点别致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了解老师的国庆安排。

教学实录:

T:Guess where I am going without asking “Where are you going?” or “Are you going to…?”。虽然,话题相同,但效果截然不同,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问“How are you going there? ”的,有问“Who are you going together with? ”的,也有问“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there? ”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逐一给予回答,可还是没有学生能猜对,因为“I am staying at home and playing computer games. ”的结果是出乎学生预料的。这时,学生兴奋到了极点。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告诉学生“In fact, it is not good for us to stay at ho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all day long. It will make you a computer potato. Why not go out into the wild and plan for your trip now? ”。于是让学生开始小组谈论设计自己的出行计划“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o make a plan for your National Day travel”。小组活动后,让组长汇报讨论结果“What have you considered about your travel plan? ”。当组长汇报说“Where are we going? ”时,教师板书“destination”, 当组长汇报“How are we getting there? ”时,教师板书“transportation”。

以上案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上和语言素材上的准备,同时还收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并且渗透了文化,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一个人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在积极探索、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并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英语课堂上黑板加粉笔的方式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恹恹欲睡,老师也疲惫不堪。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材料相融合,使得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原来平面、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立体化、形象化,比语言的描述形容更加生动。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教学环境中,感官受到刺激,思维也活跃起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英语学习兴趣倍增。另外,中国的学生英语学不好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语言环境的缺失。封闭式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只能尽力用语言创造情境,对于熟悉的话题,学生较容易理解。但是部分较为抽象或者与现实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的文章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只能凭空想象,理解阅读材料会比较受限。信息技术与阅读材料的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点燃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生后续更好的阅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在长期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许多老师在导入环节用到了视频、谷歌地图、图片、动画、在线查询(如Encyclopedia、google)等信息技术手段。比如The Best of Manhattans Art Galleries一课,文章为说明文体,介绍曼哈顿不同艺术画廊的位置、特点以及艺术作品。学生对纽约曼哈顿博物馆的知识略显不足,本材料中艺术馆名称繁杂,不易分清,故很难保证阅读效果。导入环节,宋梅老师在PPT上与学生分享在英国旅游期间拍摄的著名博物馆的照片,并引导学生对博物馆进行类别划分为四大类:History museum; Science Museum; Theme museum; Art Museum。為了让课堂更活泼,情景更加真实,她通过动画设计(谷歌地图的使用、飞行航线的动画模拟)假定学生今天要乘飞机从济南到曼哈顿进行一次美妙的艺术之旅从而引出主题:The Best of Manhattans Art Galleries。教师博物馆真实照片分享,抓住学生眼球,引导学生分类归纳博物馆,既丰富学生艺术常识又激活背景知识的目的。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周敏静老师选取的人教版教材选修8 Unit 2 Cloning (Reading) 的中心话题是克隆。她在课前搜集与克隆话题相关的热点,剪辑视频“How to clone a sheep ”,既用来导入新课又诠释了教材中难懂的“多利羊诞生的过程”。 视频的内容直观生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一举两得。外国语学校樊兆麟老师的PUZZLES IN GEOGRAPHY一课,先是播放跟学校外教的一段视频对话录像引出了England的改变,接着就两人谈话中的分歧,课堂现场Google搜索,得出答案,解决了学生疑惑的同时轻松导入话题。

除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笔者建议还可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复习原有知识导入。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旧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使学生不但复习巩固了旧知识,而且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学生总是对那些与他们生活紧密联系的,趣味性强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故事歌曲表演导入。教师可在上课前结合教学内容,用表演英语故事的或唱歌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其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学生们很有兴致地在自己的小组内讲解着自己的音乐之旅,互相交流、相互感染着。这样的导入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又能自然导入新课,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加强他们的好奇心,自然就去课文中寻求答案。

设置悬念,以疑导入。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能有思,有思才能产生渴求知识的动机。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思想波澜,引诱揭开 “ 谜 ” 底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可直入主题,又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为课文讲述作了铺垫,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体教学的“序幕”,起着集中注意力、带入情境和铺垫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充分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也使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