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7-07-28黄袁亥姜仿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校园文化小学

黄袁亥+姜仿其

摘 要: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弘扬学校精神风貌、展现办学特色、凸显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新时期社会要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如何建设好、发展好小学校园文化是弘扬和谐社会、建设美丽校园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本文从明“知”、创“情”、设“意”、立“行”角度深入分析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途径,旨在通过本土红色文化的融入改善当前小学校园文化的低效性,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的直观优势,进一步丰赡小学校园文化特色。

关键词:小学 红色资源 校园文化 许明清中队 创新

一、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

红色文化资源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新时代嘉兴本地的小学充分利用本土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文化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多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健全人格。以“英雄教育”为特色的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卓有成效地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英雄”活动富有乡土气息,发挥地方文化生动形象的教育影响力。特别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与学科教学课程中,教师能够善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润物细无声般地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知到耐人寻味的家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在有关德育课程开发方面,平师附小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发了一系列修德、修礼、修艺等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系统全面的认知提供素材和途径。

2.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知行分离

学校虽重视多方面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校园文化,旨在学生能够现成接受这些教育文化经验,但尚未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缺少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无法获得实实在在的感性认识,某种程度上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缺乏一定的深刻性。[1]

(2)形式单一

学生的德育发展是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家长、社会等都是对学生品德施加積极影响的主体。学校在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将重点放在校内,相对而言较为教育影响范围较为封闭,不能较好协调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

(3)途径陈旧

学校在资源利用上仅仅停留于表面层次,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教师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土文化内容,学校选择的资源内容也较为单一,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调,学生主体性地位难以保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调动,因此学生难以获得关于本土文化直观经验的积累,容易造成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二、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建议

1.本土红色资源多样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明“知”——以知为先 贯穿始终

知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墨辩》中提出了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红色资源作为潜在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经过转化和应用,逐渐从“红色文化教育”本身转向“红色文化教育的本土化研究”。经调查,76%嘉兴地区的小学通过学校中的教材渗透、课堂融入等途径为主吸收本土优秀红色文化,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红色资源,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例如平师附小的品德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人文优势,在二下《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课题中引入嘉兴本地红色文化教学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灵活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单调机械的资源呈现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熟悉、喜欢的形式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身边的红色魅力,进而从中得到领悟与启示。[2]

(2)创“情”——以情动人 晓之以理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本土红色文化植根于当地,其内容蕴含深刻的思想性、厚重的文化性和鲜活的现实性,呈现三性合一的思想文化教育特性。而基础教育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无法抽象概括文化的深刻内涵,需要在教师的启发诱导,情境创设下具体感知,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红色资源的德育功能。一方面,“情”是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中亲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另一方面是课外活动情境。平师附小班级中有嘉兴本地英雄命名的中队,如许明清二中队等,使学英雄活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在这种贴近实际的活动场景中学生更能发挥自身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密切联系本土文化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设“意”——以意导人 持之以恒

本土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艰苦,勇敢品质,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意象,代表着整个校园的精神风貌和办学宗旨,具有重要的教育影响。笔者在研究中了解到美国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充分利用了当地文化的精神象征,被称为学校的“吉祥物”。以UMN为例,校园内随处可见其吉祥物“Gopher”的踪影,传递着积极向上、自信乐观、进取包容等精神信条,成为所有师生的心灵寄托。与此不同,中国学校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虽没有实实在在的实物为载体,而整个校园无形之中始终洋溢着扎实的教风、严谨的学风、良好的校风,这不是简单的说教能及,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知识与文化的内涵。[3]

(4)立“行”——以行为本 实践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在实践中观察 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要真正发挥育人的效益,必须注重学生的亲历体验,提供给学生更多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实现学生“零距离”地与红色资源进行沟通交流,真切感受本土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以及独特的时代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想与行为统一。

2.本土红色资源多样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

历史记忆是构筑文化血脉的基础,而本土文化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其生成体验的过程又是价值目标达成的高效策略。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重视身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红色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实现人文精神的再现,营造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从而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人文意识的养成,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教育影响力,进一步形成校园文化办学特色。

(1)知行合一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红色资源题材广、种类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各学科课程体系渗透利用的优质资源。一方面,结合品德课教学,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成内容上的系列化、目标上的层次化、时间上的常态化等特征。 另一方面,人类一切真知始于客体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知, 才能够实现认知的内化, 促成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和谐发展。学校不仅重视文化思想的传播,更重视学生实际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亲临其境地参与和实践,如在国家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升国旗、唱国歌,参观瞻仰爱国主义基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缅怀先烈;在党、团活动日,组织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探访红色圣地、拜访革命前辈等。

(2)开拓创新 形成品德教育合力

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主体,通过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探索以及相关课程的开发,由单纯的“教书”走向更有丰富内涵的“教书育人”,使校园文化建设由松散走向体系化,帮助学校文化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讓红色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同时,教师及学校领导应积极与家长、社区建立密切的联系,争取来自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让学生不仅能在校内接受思想文化的洗礼,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得到教育与感化。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校园建设,以其特有的生动性、鉴赏性与感召力,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形象直观的教育影响力,继承和发扬地方优势,进一步形成校园办学特色。[4]

(3)网络开发 共享人类优秀文化

把红色资源链入校园网络,让红色文化在校园网络中全面展现、广泛传播,占据校园文化的主导优势。在红色教育领导小组带领下借助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建设一批红色教育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红色资源专题教学资源库,广纳具有红色资源属性的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电子资源,实现红色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的转化,并发展成为校本特色,通过学校教育网站建设、班级网页制作、家校联系群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同时依托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建立红色网站和远程教育机构,可供人们浏览下载,进行自我学习,使红色资源借助网络技术走出深山僻壤,让更多人通过远程方式能够接受红色资源的教育。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作为隐性课程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需要教育者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审视与打量红色教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参与本土红色资源多样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不仅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的促成,同时为学生品德的养成与人格的健全提供合适的情境陶冶与环境熏陶。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丰赡校园文化,多渠道、多样化架起校园文化建设与本土红色资源之间的桥梁,让校园文化更具亲和力,充盈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让红色资源更具想象力,承载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程东旺,黄伟良.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9-21.

[2]林春.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7):42-46.

[3]兰虹. 利用红色资源 构筑校园文化[J]. 继续教育研究,2014,(01):131-133

[4]聂国林.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研究[D].南昌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黄袁亥,女,1996年2月生,浙江省诸暨人,嘉兴学院师范学院小学教育14级学生,本科/教育学士,研究方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姜仿其,男,1964年1月生,浙江省平湖人,嘉兴学院师范学院讲师,浙江大学访问学者,本科/哲学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校园文化小学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