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转换
2017-07-28潘俏俏
潘俏俏
摘要: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文化馆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必须及时转换角色、强化职能,担负起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文化馆;新农村文化建设;角色转换
文化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导向、调试、保障功能越来越重要。发展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文化建设,能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竞争力、吸引力和创新力,提升品位、塑造形象、展示魅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迈上了小康之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文化馆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因此,其建设、巩固与发展直接关系并影响着我国整个文化事业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速度与发展成就,为适应新形式、新发展、新要求,文化馆应及时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有力的作用,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进入新时期以来,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各地组织开展各种农村文化活动,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由于文化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农民自己又无经济实力购买文化商品,因此文化生活贫乏、孤单和枯燥,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不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就会趁虚而入,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大量的优秀文化无法得到传承,传统节目也在渐渐消亡,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农村文化落后,扭曲了农民的价值观念,令人堪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甚至危害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文化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角色转换
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为广大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长期扮演者“中介”的角色。先进文化、城市文化、现代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指导,政府有关文化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文化馆在两者之间所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受诸多条件制约,文化馆主动性发挥不够,很多时候仅仅起着“上传下达”的功能,不能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比如每年的“文化下乡”虽然让身处偏远地区的农民见到了先进的文化事物,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但这毕竟只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辅助手段,关键是引导他们自己重视文化,提高素质,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种文化”比“送文化”显然更为重要。因此,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十分突出,文化馆应该改变这种“被动”工作局面,强化职能,及时角色转换,担负起不可或缺的重要使命。
1.主動出击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现实文化需求
“仓廪实则至礼节,衣食足则至荣辱”在农村温饱问题早已得到解决的今天,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已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经济的附庸与点缀,文化馆要转变以往根据政府要求和安排送文化下乡的工作方式,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农村,了解当前农村文化现状及农民的现实文化需求。我市地区差异性大,近郊地区与偏远山区的文化硬件设施及农民文化需求也不尽相同,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下到各包片乡镇进行全面调查,对农村文化设施、民间文艺活动、农民文化水平以及农民的文化需求、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只有充分了解,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定量、定性的科学分析,文化馆工作人员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引导农民对健康文化主动而积极的追求与向往。
2.积极转变角色,挖掘和培养一批农村文艺骨干
农村文化建设最终要靠农民自己,而近年来的农村文化建设偏重与为农民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科技,这样不仅很难把文化送到所有乡村,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来了就热闹、人走就茶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而且对农民来说,这样一种“喂食”式的帮助,农民选择的余地不大,参与的热情不高。为了使文化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真正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将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工作人员以及热爱群众文化,热衷宣传工作,具有文艺特长、组织才能、示范能力的农民组织起来,培训锻炼,重视农村业余创作人才,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整个村庄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比如我市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就与乡镇结对挂钩,常年深入到文化大户、业余演出团队,协助他们抓好文化活动,帮扶开展新农村文化活动,使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红红火火。
3.积极引导农村特色文艺团队
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以农民为主、自发为主,文化干部起外在的促进作用,以指导、引导为主,切不可越俎代庖。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市财政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因此,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还应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当然,文化馆也要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农村,特别是那些经济困难的偏远农村提供必要的帮助,积极地为农民艺术团体和文化大院做好宣传和扶持工作。灵武市在近几年的文化下乡期间,一改往年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下乡演出的做法,组织农村文艺团队和文化大户到各乡镇巡回演出,由这些团队农民艺术家自己创作一些反映农村现实题材的节目,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这种以农民为主题的文化下乡演出,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是文艺创作面向基层,发挥了农民艺术团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4.积极做好农村文化的宣传,吸引外来投资
农民需要文化,但文化更需要农民。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农村的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是原生态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现代文化的魂。只有农村才具有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才具有内容极为丰富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因此,文化馆不但要争取政府部门对农村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与支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及各种资源优势,做好优秀民间文化的宣傳和发掘工作,使农村民间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创新发展。
5.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创造性文化的发展
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乡镇,农民更需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生活,所以,必须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农村文艺团队、文化大院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导向、辐射、推动作用。同时,文化馆还可以重点投入精力,积极扶持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文化示范村的建立,不断摸索总结,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三、以先进的文化引领时代潮流、推动农村文化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进展,但总体上来看,发展速度仍然相对缓慢,仍然滞后于城市文化的发展。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从根本上来说,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农民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农村文化建设最终要靠农民自己。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以农村独特的乡土文化为内核,在与现代的都市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中,建立现代农民所需要的新农村文化。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培养农民的认知能力,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激发农民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就是以先进的文化为“突破口”,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引领时代潮流推动农村文化的和谐发展。
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他们的内在本领,强化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农村文化建设才能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早日建成。
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可,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要以农村居民自己认可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融入村民每日每时的日常生活,让村民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高尚的精神文明家园,只有这样,才能建设起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