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教学 促进自主学习

2017-07-28林浩

职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主营造创设

林浩

摘 要: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巧妙的布置和生动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教学收到情境交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中的经验,阐述创设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情境 创设 营造 自主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知不觉成了各类课案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新课的引入阶段,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更加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怎样有效地创设情境,让情境成为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一座桥梁?笔者根据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 创设问题情境,呈现认知主体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对于创设问题情境,可有以下三点做法。

1.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真正目标在于要学习者能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精心设计师,使学习者善于学习,促进其学习和认知活动。”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经历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二面角及其平面角》时,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1)构成空间几何图形的元素往往有哪些?(2)在这些元素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元素构成的哪些空间角?(3)它们都是怎样转化成平面角的?(4)这些空间角的范围是怎样的?(5)还有哪些元素可构成空间角?可构成怎样的空间角?(6)能在生活中举几个有关这种角的实例吗?(7)这种角(二面角)与平面角相比,它的特征是什么?(8)能自己尝试概括出它的定义吗?创设这些问题,就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自我感悟、自主发展的空间。

2.创设贮存问题的平台

学生在学习中要将获得的问题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贮存起来,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个贮存问题的平台。问题信息贮存多,在进行思考时就容易被激活,容易被提取和产生联想,在学习中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灵感及顿悟的产生。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发现问题,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会更主动、更积极。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对众多的不等式的性质认识常常模糊不清,教师可以在学习了性质后创造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消化、贮存这些性质。在教学中,笔者组织了一次让学生进行“取名字”的比赛,看哪一位学生能把不等式众多性质的名字取得最贴切、最容易记忆。在比赛过程中可规定一些规则,如找特征、找运算、找关键字眼等,最后形成“反身—传递—加法—乘法—乘方—开方—可加—可乘”这一名字链,对不等式的性质学生取得了自己认为最亲切而又易记的名字。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轻松、动态而又开放地掌握了。所以,教师在提供贮存问题的平台的同时,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内化结构不良数学问题的平台,在教学中产生了很积极的作用。

3.创设重组问题的机会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数学学习也应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国著名创新思维学者迪伯诺指出:“思维的目的不在于正确,而在于有效。”这种“有效”思维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重组问题正是“有效思维”的先导,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指出:知识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同样,对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重新组合加工,能使学生获得某种“新的领悟”,从而调节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面角》时,讲解二面角的定义后,可提问学生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能否换个角度来思考:在定义中要求“定点—定边—作角”,那么能否“定边—定点—作角”呢?再结合垂直的特点,学生易想到用三垂线定理“垂线—斜线—射影”的方法,然后比较一下,哪一种思路更好?从而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经过加工和组合,进行思路优化,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另外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学习时,需注意用一些技巧提问。有三个常用的技巧:一是层层推进,富有梯度的提问;二是为解决一个大问题,先提出许多小问题;三是对某一知识点可以多角度提问。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以促进知识建构。

二、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时,认识最深刻的应该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知识。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背景,精心设计生活情境教学,往往有惊喜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创设课堂情境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有所共鸣,这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例如在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时,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椭圆,上课时可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认识,自己试着说一些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或知道的哪些物体是椭圆的,于是有的学生说西瓜、鸡蛋,有的学生也谈到了卫星飞行的轨道,这时教师可抛出许多椭圆的模型,甚至将“神六”的飞行轨道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相信在学生的大脑中一定会留下深刻的直观印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背景创设情境时,往往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利用生活常识促進学生思考,尤其是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

第二,提炼生活素材,激发认知冲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积累的、认识还不明确的知识;

第三,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提炼、加工,让生活更直接地走进数学教学中;

第四,加强数学的应用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第五,可用故事、小品、数学史及数学家轶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 创设动手情境,拓展课堂知识

人类活动源于生活,同样,在教学中引入动手场景,更容易使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拓展课堂知识。

创设动手情境,常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在实践操作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魅力。这样既符合他们的天性——好动,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好——操作,而这两者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二是做好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三是组织学生动手创造数学模型,既能激发乐趣,又能拓展课堂知识。四是创设趣味游戏,在游戏的趣味中乐学。五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研究性课题,让他们在生活中动手运用数学,这样,既能提高数学知识,又能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留些时间让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学生动手搭建几何体的模型,通过对几何模型的搭建,不仅让学生正确地感知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正确地构建异面直线、线面垂直等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图形所带来的美,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正确地读图和画图,深刻地体会空间感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数学感受。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下魔比乌斯纸环,通过破译纸环奥秘,让学生感受一下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不一样的魅力,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探究空间知识的兴趣。

四、 营造开放情境,体验成功快乐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允许学生之间有差异,尤其是困难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人关注、被人赞扬。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练习的机会,既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又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 营造民主情境,体验学习愉悦

学生的學习需要良好的环境。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从而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认识论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良好的情绪、开放的心态、轻松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大都是从数学知识本身出发设计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与创设的数学情境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情感交流,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环境,那么,以情动人、以情出发的教师会将“羊儿”(学生)引入一片犹如被春风吹拂着的“大草原”,让他们在里面自由地吃“草”。

总之,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创设情境时不能让情境仅仅停留在情境中而丢失数学课的数学味,要从现实性、基础性、趣味性、思考性这四个角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让数学课更加原汁原味。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高巧萍.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11).

[3]曹东辉.情境引导探究 审美生成智慧[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11).

(作者单位: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自主营造创设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营造方寸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