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特级航母难产之谜
2017-07-28田小川
田小川
1996年,福特级航母项目启动。福特级航空母舰作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升级版,虽然在尺寸和吨位上并没有太大提高,但是却改进了飞行甲板,优化甲板及机库作业程序,采用全新的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器,进一步提高了航母的作战能力,同时造价也升至130亿美元……然而,原计划2013年11月下水的福特级航母,却一直拖至2017年4月8日才下水海试。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该舰下水服役期一拖再拖呢?请听小川老师与你分享福特级航母难产背后的真相吧!
2017年5月31日,美国著名的“航母之母”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将刚刚完成交船试航的杰拉尔德·鲁·福特号航母(CVN-78)交付海军,等待之后的入编服役。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司令托马斯·穆尔对此表示满意,并声称:“我们的造船伙伴、福特号舰员和每个支持项目的人干得好!”航母项目执行官布赖恩·安东尼奥少将声明:“数年中,在数以千计的人员参与下,被誉为诸多之最(论证方案最多、设计性能最优、吨位最大、费用最高、新技术最多、武器装备最强……)且交付时间一拖再拖的福特号终于交付海军,但计划要到2020年后才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二十年磨一舰
福特级项目作为美国海军21世纪新型航母从1996年启动,至今可谓二十年磨一舰。
1996年3月,美国国会批准新航母项目,由美国海军颁布了航母的《任务需求书》,标志着新航母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随着研究工作的推进,项目名称几次更换,人们最熟知的代号是CVN-21,首舰CVN-78计划于2007年建造,接替小鹰号航母,然而建造合同于2008年才签订。
人们不禁疑问:航空母舰在美国已有百年发展历史,技术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算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武器装备,其研制过程有许多成熟的经验,那为何福特级航母会如此难产呢?
21世纪以来,尽管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不断升级改造,但面对新形势和新技术仍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隐蔽性差,行踪易暴露;核动力装置性能落后,功率小;舰上武器难以应对超低空反舰导弹的打击;蒸汽弹射器日益显现出性能不足等。美国国防部认为,尼米兹级航母是半世纪前设计的旧型航母,很快将难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因而在1995年5月9日,美国国防部正式提出了研发、设计、建造性能超越尼米兹级的新一代航母,作为新世纪的主力航母。新一代航母将采用全新的构思和设计,大量应用新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综合性能,纳入考虑的新技术包括:舰体隐身性、新动力系统、新概念飞机起飞与着舰回收装置,以及减少航母工作人员的相关设计等。
然而,航母研制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项目。美国海军以国防部采办程序为依据和指导,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航母采办方面形成了一套包括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也称“方案论证”)、初步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与(初步)建造、生产、部署、保障等多项工作流程,并分别对应方案精选、技术开发、系统开发与演示验证、生产与部署、使用与保障这5个采办阶段。为此,既要有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的工程总计划或综合计划(包括阶段计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等),更要有许多分类计划、专项计划、层次计划来支持和保证每个环节的风险可控。
美国国会于1996年3月批准新航母项目,同年11月下达了《任务需求书》文件,对整个航母项目进行宏观性的指导;到2000年才形成《作战使用需求书》,对动力、人员等总体指标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初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正式开始首舰的详细方案设计和建造工作。2002年12月,美国国防部和海军宣布将CVNX-1和CVNX-2上刚采用的先进技术,提前应用到CVN-21舰上。相比尼米兹级航母,CVN-21航母在设计上有不少改进,如每天可出动的飞机架次大幅增多、所需舰员大幅减少等,这使得其全寿期内的操作和维持成本显著降低。在美國海军计划中,需要建造至少3艘福特级航母,分别为福特号(CVN-78)、肯尼迪号(CVN-79)和企业号(CVN-80)。2004年4月,美国海军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作为主承包商)签署承包商合同;2005年,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举行首艘福特号象征性的切割钢板起工仪式;2007年1月3日,这艘航母被正式命名为杰拉尔德·鲁·福特号。但是,福特号航母项目于2008年方获得拨款,虽计划2014年底交付海军,取代企业号航母正式开始服役,但后经多次进度延期,2017年夏终于有望服役。
为何一拖再拖
福特级航母在电磁弹射技术、核动力技术及舰载机性能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例如在舰载机方面,该级航母将主要搭载F-35C“闪电Ⅱ”战斗/攻击机,并保留部分F/A-18E/F“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也可能搭载一定数量的F-22“猛禽”战斗机。美国甚至还计划在下一代航母上装备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新概念武器,以获得更强的打击力量。如果两型第五代战机能够上舰,再加上无人战斗机、无人侦察机、更先进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福特级航母的整体性将能得到质的飞跃。同时,舰载机的高隐身性、超声速巡航、非常规机动、全方位侦察、超视距多目标攻击等一系列先进性能,将大幅提高福特级航母的作战能力、防御能力和执行多任务能力,确保美国航母在全世界继续保持顶尖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福特号航母采用了诸多新技术。尽管美国海军在建造阶段开始前,已经在核动力和电力装置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福特号航母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三大关键技术:电磁弹射系统、双波段雷达和先进阻拦装置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无疑将推迟其研制进度,并影响整个航母的建造费用。2013年9月,美国政府问责署(GAO)对海军和船厂就某些关键技术施行“测试和上舰安装同步”策略表示批评与担忧。其原因是:福特级航母在13项关键技术当中,只有7项达到成熟度7级及以上(按美国技术成熟度标准方可采用),而船厂已经开始其他6项并未完成验证的关键技术系统的安装工作,这很可能为该项目带来进度风险、昂贵的设计修改风险和返工风险,并可能增加整舰重量,从而降低航母完成预期使命的能力。
与此同时,福特号航母在2012年的采办费用预计为139亿美元,除去美国海军用于该舰设计和技术研发方面的约34亿美元经费(其中约18亿美元用于新型核动力系统的设计),预计整舰的建造费用为105亿美元,均已超资。这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面临巨大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引起了美国国内的高度关注和大量批评。相比面对批评,由于昂贵的开销所带来的一系列“等米下锅”的问题,也导致福特号航母的问世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