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斯特拉蛋糕:从西班牙到日本

2017-07-28周惠民

世界博览 2017年13期
关键词:糕饼长崎斯特拉

周惠民

日本的海外贸易逐渐发展,砂糖、面粉都便宜许多,厨子也渐能掌握烘焙技法,卡斯特拉面包才逐渐本土化,不仅添加许多新材料,还加上许多日本元素,抹茶、羊羹都有。

新石器时代,居住亚洲西南部的人类驯化小麦之后,主要以粉食与粒食两种方式,将小麦做成主食:煮粥是粒食,磨粉和面是粉食。七八千年前,小麦先传到埃及,埃及人磨粉烤饼,还用面饼酿酒。四千年前,小麦抵达中国,老祖先拿来蒸馒头,煮面条。西欧地区文化发展较晚,但也学会烤面包、做派(Pie),形式简单,效果相同。不过当时考虑柴火及场地,一般人家中不会有烤炉,无法自己烤面包,得靠面包作坊集中供应。大户人家或修道院,才有可能自设烤炉,烘焙面包,顺带烤些糕饼。市镇出现之后,居于程中的商家行有余力,想吃些精致点的食物,作坊不免要发展一些面食新作法,满足市场需求。但是欧洲原本不产蔗糖,烘焙技艺也受材料限制,只能多用鸡蛋、奶油与面粉烘焙,充其量只是较好点的面包,与现代糕点有别。

1493年,哥伦布地二次航行时,从加勒比海带回甘蔗苗;大约同时,葡萄牙人也从西非带回甘蔗苗,伊比利亚半岛才开始出现甘蔗栽培的专作区,不过产量有限,只能供应贵族阶级。厨师把糖与鸡蛋、面粉搅拌,烤成蓬松的糕饼,尽管仍称为面包,但欧洲人的味觉开始有新定义。

15世纪时,葡萄牙的修道院中,就常制作这种面包,当成修女们的点心。厨子烘焙面团之际,为提高烤窑温度,会拿马粪糊住烤箱门,就有人戏称这种面包为“马面包”。16世纪的食谱记载,制作马面包时,配比大约是24个蛋黄、6个蛋白,两杯半糖,加上一杯面粉,做出的成品与后世的海绵蛋糕相当类似,现在还有人拿海绵蛋糕为基底,抹上鲜奶油、缀以果脯,巧克力片,制成各种鲜奶油糕点,黑森林蛋糕便是一例。

马面包传到各地之后,随着烘焙技术不断提升,不需再用马粪糊烤箱。16世纪以后,西班牙与葡萄牙的传教士搭着西、葡两国船只飘洋过海,前往拉美及亚洲各地传教,中国、日本都有这些传教士的活动。西、葡水手把马面包改称“卡斯特拉面包(p?o de Castela)”,带到世界各地。

东亚地区原本并没有烘焙蛋糕的传统。咱中国传统饮食中,烧烤不多,胡饼、烤馕,都是受边疆地区影响。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多为素食,米饭为主,烧烤也是明火,不曾出现烤箱。现在的日本却以各种糕饼驰名,都是16世纪以来受西、葡传教士及水手的影响。这些人抵达日本之后,吃不惯日本食物,少不得自己烹煮,日本人看著新鲜,学会不少西方调味及烹饪技巧,油炸食物的传统,就始于当时的葡萄牙的罗马公教信徒。信徒们多谨守四大斋,一到斋戒期,都不吃肉,鱼倒是不忌,他们把鱼或蔬菜沾点面糊,油炸着吃。日本人有样学样,称这种新菜色为“天妇罗”或“天敷罗”,都是葡萄牙语的音译。

油炸食物之外,这些水手烘焙的糕点也吸引长崎居民,称为“南蛮菓子”。当时日本人受中华文化影响,自居正统,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商人为南蛮。菓子可不是水果,而是日文甜食之意,卡斯特拉面包算是最早的南蛮菓子。长崎当地欧洲海船来往方便,不缺面粉、砂糖等原料,市面上也开始出现南蛮菓子的卖店。但当时日本的蔗糖倚赖进口,并不便宜,一般长崎居民还真吃不起。日本天皇定期派遣使臣到长崎,当地藩主必然要准备卡斯特拉面包,算是犒劳,说明这种洋食在 当时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以后,日本的海外贸易逐渐发展,砂糖、面粉都便宜许多,厨子也渐能掌握烘焙技法,卡斯特拉面包才逐渐本土化,不仅添加许多新材料,还加上许多日本元素,抹茶、羊羹都有。以后日本各地仿制时,还是称为卡斯特拉,大约只有外国观光客前往日本游玩,品尝这种日式海绵蛋糕时,才会称之为长崎蛋糕。

猜你喜欢

糕饼长崎斯特拉
为什么核爆城市长崎纪念地位不及广岛
斯特拉文斯基早期芭蕾舞剧中音乐主题的结构方式及特征
卧室里的蜘蛛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音色组合分析
天上星
周恩来与长崎国旗事件后的对日外交
月亮生日
蜘蛛爬进了我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