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沈振:影视行业需要“免费水军”
2017-07-28王艺锭
王艺锭
他曾在阿里巴巴工作12年,《人民的名义》
让其公司成了影视投资界的大赢家
因为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创下了收视纪录,其背后最大的投资“金主”也浮出了水面。嘉会义禾,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影视公司成了焦点。而其实际控制人,自称“新手”的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沈振,被认为是今年影视投资界的最大赢家。面对《环球人物》记者,沈振坦言这次投资更像是一次风险投资。他之前怎么也没想到,本来做好亏损准备的一个项目,却意外地名利双收,带来了超过100%的收益。
“高亚麟主外,我主内”
在国内投资圈,投资人往往会因工作经历而被贴上不同的标签,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阿里系”。他们大多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团队成员或早期员工,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出来从事风险投资,站在创业者身后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沈振便是其中一员。
在阿里工作的十余年里,沈振先后担任过运营、市场等部门主管,见证了企业的成长与辉煌。2014年5月,他正式辞职,与他人合伙创立了米仓资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瞄准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云计算、数字娱乐等领域,先后投资了41个创业项目。
“今天的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家族主导或个人说了算,进入合伙人时代。这需要一群掌握不同技能的人共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对沈振来说,志同道合的人是高亚麟。
作为演员的高亚麟因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飾演夏东海一角而家喻户晓。他与沈振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片场。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高亚麟在拍一场电梯里的戏,狭小的空间加上空气不流通,一遍下来,他早已汗流浃背。但当导演表示这场戏通过后,高亚麟却认为自己刚才的状态不是最好,憨憨地去找导演,要求再来一遍。
这一幕给沈振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两人的联系和交流多了起来,直到2015年决定携手创业,成立了嘉会义禾。“促成这家公司的最大原因,便是亚麟身上的那种匠人精神。”沈振说。
嘉会义禾成立之初,创始团队主要怀着复兴情景剧的梦想。沈振自己是情景剧的忠实粉丝,但他发现,最近几年,情景剧似乎淡出了电视荧屏,鲜有新的剧集出现。而在美国的电视剧市场里,情景喜剧、室内剧、肥皂剧等剧种几乎占到了电视剧总量的1/3,这种剧集一般单集时长在25分钟以内,特别适合中国当下快时尚、快消费的市场需求。
沈振认为,无论是对传统电视台,还是网络媒体、视频类平台来说,情景剧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内容来源。“如果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淡出市场,其实蛮可惜的。在和亚麟交流后,我们发现并不是情景剧这个形式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整个制作模式或商业定位出现了问题。只要略作调整,它仍然能够焕发生机,重新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抱着这个共同的目标,沈振和高亚麟开始了合作。虽然同为创始人,他们的职责却泾渭分明:沈振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管理、财务等工作,高亚麟则更多负责战略层面的布局和构想。
“简单来说就是,亚麟主外,我主内。”沈振对记者笑道。
最缺的人才是蓝领
沈振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跟他交流的过程中,《环球人物》记者能明显感觉到,沈振的身上仍然带有学习艺术专业所养成的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特质。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或一件作品,他并不是一个愿意将就的人。他告诉记者,自己推崇“工匠精神”,因此重视作品每一个环节的品质。
事实上,在进入影视行业之前,沈振对这个产业知之甚少。但直觉告诉他,影视行业的未来充满着极大的可能性。“现在说到创业,大家都紧盯着互联网产业,其实在今天的中国市场,最大的机会在于帮助一些传统企业实现商业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但凡花一些心思,投入一些精力,传统行业呈现出来的价值就是巨大的,我认为比互联网产业更大。”
在沈振看来,影视产业就是急需规范管理的传统行业之一。他坚信,只要将现代商业管理方式移植到文化产业中去,这个产业将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进入影视行业两年来,沈振目前在做的仍然以基础性工作为主,比如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他分析认为,如果将我国影视从业人员以金字塔结构划分,中高级的人才储备其实非常充足,甚至是饱和的,加上得益于国际交流的频繁和便利,中高级人才的提升通道也较为畅通。而恰恰是位于整个影视行业最末端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蓝领”群体,数量极度匮乏。
沈振举例说,如果在影视工业较为成熟的美国,就算是一个片场的轨道工也能做到吃透剧本,根据剧情来设计推轨道的快慢节奏,而当下国内的影视业在这些细节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这并不表示中国人就得一味地追捧国外影视产品。“很多人觉得美剧很好看,美剧的编剧了不起,甚至提出要请美国团队来帮我们写剧本。如果真这么做,里面其实会有很多问题的,比如东西方文化差异,尤其是做情景喜剧的时候,东西方观众的笑点是不一样的。”
沈振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比欧美人更擅长讲故事。欧美人的交流比较直接、自然,而中国人会相对委婉、含蓄,在他看来,这体现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我们讲故事的能力是绝不亚于欧美团队的。如果我们要在影视作品的质量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首先需要把一些细节工作做得更扎实,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专业的蓝领人才服务于这个行业。”
沈振希望自己能带领团队沉下心来,花几年甚至10年的时间在基础工作上做一些提升,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追求高额利润。就像网易CEO丁磊说的那样:“做好产品,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沈振也坚信,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做好产品必然能带来可观的财务回报。
“虽然我们是一家公司,要考虑商业收益,但也希望能为影视行业带来一些生态上的改善。就好比大家都想去摘树上最大的桃子,而愿意去种桃树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们就想做那个种桃树的人。”
“观众不需要被取悦”
近些年,国产影视作品迎来了一个爆发期,票房和收视率不断被刷新。但也有人提出,真正做到商业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兼具的佳作还是太少。沈振则对记者表示,要打造一部票房与口碑俱佳的作品并非易事,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
沈振信奉的标准被称为“334结构”,即要打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生产环节只占全部工作量的30%,还有30%的工作量是媒体推广和宣传,剩下的40%则来自观众的反馈与口碑传播。
“这三方面缺一不可。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上不乏好片子,很多时候没有火起来只是因为其中有的因素没有到位,并不一定是片子本身的质量问题。”在沈振看来,生产决定片子的底色,媒体决定片子的“造势”是否成功,但只有当观众被打动,与作品产生互动的时候,才能助推其成为社会现象级的作品,从而形成“自来水”(免费水军,指自愿为电影做宣传的影迷)效应,最终取得票房、口碑的双丰收。
沈振举例说,去年大家都认为整个电影票房市场不是很好,但影片《驴得水》却异军突起,成为一匹“黑马”,靠的就是观众口碑传播的力量。“观众方面有无限的可能性,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不太认同刻意分析观众、想办法取悦观众的做法,你只要踏踏实实把作品做好,再通过优质的媒体渠道把作品传播给观众就行了。”
在影视行业,作品的传播被称为宣发,沈振并不喜欢这个词。他认为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作品里最精华、最能打动人的点提取出来、传递给观众。“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点在哪里,是媒体帮助完成了这个工作。”他也不赞成制片方为了票房或收视率而在媒体上过多地粉饰作品,认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还不如踏踏实实去呈现好作品。
嘉会义禾目前在影视投资界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沈振给公司的定位也是处在刚起步的创业阶段,但他的“野心”并不小。除了影视剧外,公司在话剧、艺人经纪、艺术培训等领域的一系列业务都已悉数开展。看样子,沈振想种的并不只是一棵桃树,而是一片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