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芬芳的花朵

2017-07-28宁新路

鹿鸣 2017年7期
关键词:红玫瑰芬芳玫瑰

宁新路

我一向不太喜欢鲜花店的鲜花,因为花店的花大多是温室种植的。温室种植的花,与田野阳光下生长的花不一样。田野的花,枝茎壮实,色纯质朴,花香浓郁,插瓶久开不败,且香味悠长。温室里的花,花枝虚弱,色泽娇艳,花香淡然,到了花瓶花朵很快虚脱凋落,且香味无踪。都市里很难买到来自田野的花,所以我不到特别需要它的时候,几乎不买温室种的花。我对温室的花和人造的假花,有种抵触、反感和轻视的情绪。这也是因为我在农村长大、见过原野的真正花的缘故。在我看来,原野上盛开的任何花,都比温室的花开得热烈,开得真实,开得精神。那才是真正的花儿。

几天前到朋友家作客,在客厅里见到了两瓶花。一瓶是山茶花,一瓶是红玫瑰。山茶花相当艳丽动人,但细瞅,是绸子做的假花。红玫瑰是真的,但无精打采,更无花香。忽然想起,昨天是情人节,这红玫瑰也许是哪个男士送她的,可这花却是辜负那位男士火热的情肠,情人节的“味”还在,可瓶里的玫瑰就要凋谢了。心想女主人不知对此有无惆怅?果然,她不好意思地说,这玫瑰不太好。我说,不是玫瑰不好,是因为它是温室种的,娇气。当然,作为四十多岁的女人,看重的是送玫瑰的人的情意,不会像年轻女孩那样计较花的质量。这样的花,是会让人扫兴的。

她由对花的不悦,转向了对她女儿的不悦。她说,她们这一代大多是温室里的花,娇着呢!她的话音刚落,她的女儿已经连珠炮似的扔出了一串串反驳、攻击她的话,言语刻薄放肆。她无言以对,难为情地让步了。

她的女儿在上大学,长得光艳动人,加上她那高档衣服的包裹,真是一朵美丽的鲜花儿。但她刚才对她妈伤人的攻击、指责、埋怨,真似一朵长刺的玫瑰。她把一包带回来的脏衣服朝她妈一扔,大声说,给我洗了,下午我要带走!她妈说,我今天感冒头痛不想动,你学着干点家务好吗?这么大了总不能任何时候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吧!女儿说,你要不愿洗,我就送干洗店去洗!她妈苦笑着,把脏衣服放到了洗衣机。她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

她肯定不知道她妈妈的生日,也不知道她爸爸的生日。因为有一次她妈在电话里对我说,她的生日提前几天就告诉了女儿,那天是周日,让她放下玩的事情,回来跟她吃顿饭,女儿竟然忘了。她苦涩地说,其实不单纯是忘了,而是她心里根本没装进妈生日的概念。她说她的生日,竟然一次也没有听到女儿祝福的话,从女儿懂事到现在。可是对自己的生日,女儿记得牢,她比女儿记得更牢,而且哪次不是她亲手精心地为女儿做菜、买蛋糕、插蜡烛……她说,真让人受不了!这些,在如今的独生子女中,又算得了什么过分的事情呢?

我在一个中学,问过许多个学生,你们爸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并给你们过生日吗?都说不仅爸妈知道自己的生日,甚至爷爷奶奶、叔叔姑姑都知道,并且他们每年的生日过得都很开心。又问,你们知道自己爸妈的生日吗?却只有几个人知道,至于爷爷奶奶的生日,没有一个人知道的。一家蛋糕店的熟人告诉我,他们主要是赚孩子生日蛋糕的钱。我时常被朋友邀请参加他们公子小姐的生日庆祝宴席,当然我是一律婉拒,从不参加。如果是大人的,长辈的,很乐意送上祝福。多少次,我在酒店看到父母、老人,七大姑八大姨给公主或小姐过生日像庆贺皇上生日那样的场面,便产生悲凉,这些父母和老人在做什么?!简直是在作践自己,糟蹋孩子。

我讨厌现在的许多小孩,尤其讨厌他们在父母面前的为大、狂妄、骄横、霸道、冷漠、自私。有一位远在千里工作的父亲,为了给女儿过生日,买一万元一块的金表,不辞辛苦赶来给她过生日,不料女儿不喜欢她的礼品,也不给他面子,当着亲朋的面,把礼品扔了,指责父亲不会买生日礼物,气得父亲直掉泪。我不止一次看到,年轻的父母在商场带自己的公子或千金选生日礼品,结果发生当众和父母吵架的事。有位朋友说,他今年六十岁了,大学毕业已婚的女儿,从来没有在一个生日给他只言片语的祝福,虽然年薪八十万,也没给他买过一件礼品。

尽管他们之间没有感情隔阂,但他有点心寒。也经常听到有些做母亲的怨声,她病了,孩子不仅不给她做顿饭,自己还得给他做饭。也不止一次,我在小区和马路上,看到母亲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或者由于别的什么原因,那牙长的东西竟然拳打脚踢自己母亲,而且是那么的凶狠。我对这样的孩子很厌恶。

这些现象算什么?关于孩子,关于独生子女,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父母能列举出比这更“经典”的事情来……

我由此想起了用“没有芬芳的花朵”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一些孩子。这是让人不能接受的现实,因为我的血液里涌动着一种传统的东西——敬老,爱人。

我的父母生了我们姐弟六个,我们是怎么长大的呢?姐姐带弟弟,哥哥带弟妹,是一个带一个长大的。小时候没见过面包、牛奶,常常饿肚子;十多岁前没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旧衣服缝补的;没有见到过零花钱,甚至口袋里连一毛买糖的钱也没有;没有过过生日,连肚子都填不饱,谁会想到你的生日……

但我们这些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是那么感恩父母的养育。我们每个子女都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在父亲病重长达四十年,母亲生病的日子里,姐姐、哥哥和我们都通过不同方式,家里医院,熬药弄饭,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虽然故去,但也是他那同样病人中高寿而走的;母亲的糖尿病在新元哥和立宏嫂的照料下,居然被控制住而不复发了。这难道正应了古人“贫寒出孝子”的言语?并不完全是,是因为贫苦中的父母传承给了我们一种美德——孝老为内涵的爱心、无私、付出。

我们不可能回到贫穷的年代,让贫穷来教育孩子珍惜什么;我们不可能生出好几个孩子来养,让他们感受有谁无谁无所谓的平常和渺小;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放任成长,要给孩子房子和很多钱来体现作父母的爱心;我们不愿意让孩子受苦和受任何委屈,生怕给他们给得太少太少……传统美德的断层,就这样形成了。这是一种可怕的断层。

我们的周围,没有芬芳的“花朵”,或者说缺少芬芳的“花朵”随处可见,这让人困惑和担忧。温室里的花,有没有芬芳,娇艳与否,不影响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而孩子这朵花中,一些或者更多的如果没有“芬芳”,那将是美德的巨大丢失。没有芬芳的花,是人造的悲哀;没有芬芳的人“花”,是人酿的苦酒。这苦酒,带给我们的却是冷落与失望。如今更多的父母,早已掉入这种冷落与失望中,只是面对这苦酒无奈而已。

让“花儿”回归芬芳与本色,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需要多大,时间需要多长,是我们父母自己的责任,也是社會的责任;是天下父母的担忧,更是一个民族的担忧。

猜你喜欢

红玫瑰芬芳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大爱芬芳
一路芬芳
暴走的红玫瑰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别样芬芳
红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