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问题
2017-07-28亚群
亚群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48-01
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悬念设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如在开始上课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联起来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必然产生求知欲。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再者,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较为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如在学生学习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课尾可出示这样的思考题:小花猫、大公鸡和山羊是好朋友,他们年龄虽然都不同,但爱好都很相似,正如他们对外夸口说的"忘年交"。一天,大象伯伯看到他们三个正在讲故事,便上前问道:"你们三个,究竟谁最大?谁最小?"山羊幽默地说:"我的年龄乘以11/12,公鸡的年龄乘以13/15,小花猫的年龄乘以10/3,这样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你能把我们三个按年龄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吗?"大象伯伯糊涂了,同学们,你们能在课后帮大象伯伯找出答案吗?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地进行钻研。这一问题表面看"山穷水尽疑无路"很有难度,但学生一旦把握住"算出来的三个年龄就一样大了"这个关键,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2.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矛盾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吸引住,既让你乐在其中,又使你焦虑不安,却又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
3.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持,因而贴近生活实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師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这时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3)利用现代多媒体动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标》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充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问题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借助形象来实现有效思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在周长一定时面积最大,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各种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进行动态比较,逐步让学生得出随着边形的增多,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大,最后得出:在此种情形下圆的面积最大。学生不仅知道了,而且感悟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教学实践和研究都表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着手,创设"悬念"、"矛盾"、"趣味"的教学情境,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标》语),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
综上所述,"真实性"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 是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一方面,通过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另一方面,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顿悟,同时又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成了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逐渐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