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2017-07-28印美其
印美其
摘要:教学模式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结构,但在教学中没有唯一的、绝对有效的教学结构;教师的"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好"导"的时机,不能丧失课堂讨论的主导权,把握好导的方向,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正道时,教师不能信马由缰,应及时巧妙地将讨论牵回正道,当学生的讨论卡壳,"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水到渠成地把讨论引向深入,与学生一起共赴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时具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55-01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要与时俱进
1.1 加强整体把握,重视精读教学,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之后,人们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不能淡忘整体、割裂文章只抓重点。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更要根据语境揣摩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这才能体现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内涵和价值。在对文本正确整体把握的同时,注重部分教学,加强精读教学。精读教学中要选准训练点,进行范例教学。选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和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内容,抓点带面、点上用力、点上突破。选准的范例要抓住不放"打井出水",其余的则可以简约了解、自读自悟。这样感悟积累、品味情韵、形成学法,并向略读和浏览推广应用,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1.2 开展综合性学习,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模式的重构中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课内外的结合体,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体,因此要开拓和开发利用课堂资源,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1.3 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鼓励学生發表个人见解。但有的新课改下的课堂却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学生似是而非、甚至曲解文本本意,不敢把握阅读导向,以为会妨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这样不仅不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究其根本是不能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
1.4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模式的重构中要处理好预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关系,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教师应在因势而导、交流互动、顺学而导的过程中,注重生成,建设一种充满活力、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说,习惯决定了成败。的确是这样,有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如人意,并不是他们智力不如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差,或者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为了少让这种现象出现,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好习惯。首先是做人的习惯,教学生要懂礼貌、要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等。其次是生活习惯,自已的事自己做,在家要适当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再次是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经常查工具书、学会搜集资料、看课外书等习惯。通过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扩大语文学习范围
俗话说,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是以阅读为主的科目,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光凭课堂教学,光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用大语文观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我倡导学生不要拒绝任何新的知识,要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多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哪怕只是了解皮毛,也有可能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比如文章中涉及到某一科普知识,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过,可能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就会很困难,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而对那些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了解过该方面知识的学生而言,在做这类题目时便会得心应手。因此,我倡导学生,应该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之上,多多涉猎百科知识,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从而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教学中,除了完成教科书上的任务外,还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如给学生增加背诵《必背古诗七十首》《三字经》等古典文学知识,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名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语文素材和写作的材料。
总之,在工作中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今后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希望通过以上的工作总结,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教学上的经验,使大家少走弯路,尽快搞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