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探微
2017-07-28冯艳
冯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巧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从而增强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运用多媒体;提升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49-0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课堂教学是一种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学习兴趣无疑是推动学习活动开展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当学习者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学习兴趣,就会產生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探求。那么,集大容量、更直观、更便捷于一体的多媒体,必然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1.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把电教媒体融入课堂
首先,趣味的课堂应该从别致新颖的导入开始。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笔者的新课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谈话导入、比喻导入、意境导入、引用导入、演示导入等等。借助电化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实,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再次,运用电教媒体练习说写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笔者经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初识作文的起步。假如这个时机不把握好,轻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就为今后的作文教学设置了一道门槛,使教学陷入被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爱好,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专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最后,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练习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2.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把电教媒体深入课堂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素质教育,即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信赖,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语文科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授语文知识,练习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水平,扩大知识视野,丰富文化素养,锻炼性格意志,培养审美观念等。而运用电教媒体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利用电教媒体可使学生阅读到很大信息容量的光盘内容,且光盘可以存储大量的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并能在计算机屏幕上清楚地显示,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学生通过阅读光盘所展示优雅的文段,欣赏光盘所展现的精美画面、出色的动画及动听的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通过智能游戏类的光盘,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寻找游戏、填空游戏、打炮游戏、配对游戏等方法来学习汉语拼音和一些语文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竞争进行学习,对每一次游戏的结果,计算机都通过声音和图像给予反馈和强化,这样学生能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既把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