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话剧演员角度对电影热行情的冷思考

2017-07-27丁玲

神州民俗 2017年6期

[摘 要]大众消费已由物质消费模式转型为精神消费模式。以文化艺术、休闲娱乐、教育体育为代表的主流精神产品,进入了形式与内容的爆发式扩展阶段。例如电影行业,就处于井喷式发展阶段。电影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行业前景一片繁荣,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话剧专业演员角度透析电影行业的炽热现象,希冀通过冷静客观的思考,寻求演员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与规划。

[关键词]电影特性;演员定位;职业思考;电影与话剧

一、国内电影行情的盛况现象

1993年初《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3号文件”)的发布,拉开了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文件规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不再对国产片统购包销,各制片厂可以直接与地方发行公司进行出售发行权、票房分成等交易,此后中国电影市场的活力被彻底激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保持着世界瞩目增长速度。以2006-2015十年票房数据为例,2006年度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为26.20亿元,2015年度已飙升至440.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2.61%。中国电影票房汹涌澎湃的涨势创造了繁荣似锦的行情,诱惑各行各业的投资商前仆后继跨界掘金,厚实的商业资本争先恐后地注入这个蓬勃的产业。在各界资本的热烈烘托之下,电影市场行情持续升温,热浪叠叠。

中国电影票房的惊人增速也引发了全球关注,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路透社报道中这样表述中国电影行情:“票房收入被认为是衡量该国消费潜力的良好标准,人们称赞它是GDP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一颗闪耀的星星。”整个市场弥漫着欢腾的喜庆气氛,认为“中国电影市场似乎没有极限”。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6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日均新增影院4.42家、新增银幕26.17块。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达41179块。观影人次为13.72亿,同比增长8.89%,国民人均观影次数为1次。

火爆的中国电影行情助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观众对电影的品鉴能力。2016年底腾讯娱乐发布了本年度电影白皮书,对超过十万名样本观众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网友们对国产片的质量满意调查数据,3.7%的样本用户表示满意,52.4%的样本用户表示一般,33.4%的样本用户表示不满意,10.4%的样本用户表示只看海外片。关于去电影院次数变化的调查,46.9%的样本用户表示去电影院的次数减少,85.57%的样本用户认为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好电影少”。超过八成的随机样本表现出了对整体电影水准的否定,显示出了观众日益严苛的观影态度及逐步增强的品鉴标准。由此揣测,在中国电影长期繁盛的行情熏陶之下,观众的感性观影情绪被激发,理性观影也同时进步。大众对影片品质的针砭态度,直接反映到购票意愿上,从2016年度中国电影票房增速可见一斑。2016年全年總票房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远低于过往十年的平均增幅,这与初期大众预期的600亿元票房相差甚远。正如南方日报1月5日报道所描述:“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此前甚至被看好有望于2017年超越美国,但在票补的退潮和观众品位变化的多重影响下,最终体现为去年票房增幅仅为个位数。”

二、电影及话剧的本质特性分析

纵观中国电影市场火热行情的现象,作为一名演艺从业人员,对电影的本质进行思考。按照当代理论体系观点,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态,是人类进入工业消费社会后创造的社会技术平台,其本质意义在于利用影像动作进行叙事,通过运用光声色的高科技手段,用影像记录人性行为,是一种以传播某种图像信息为主的人际交流载体。因此,电影的本质特性即电影性,用影像动作进行叙事。影像叙事性具有影像科技性、影像动作性及影像资本性三位一体的特性,混合了技术性、艺术性及商业性三大特征。其中,影像资本性则直白地反映在了商业资本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之上,而影像动作性则与戏剧动作性具有明显的重叠与相异之处。本文拟针对前述两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本质特性浅析电影与话剧在演员自我定位方面的影响。

(一)电影的影像资本性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热行情、上映影片普遍浓厚的商业气息以及行业对电影票房的狂热追逐,都直观地反映了作为电影本体特性的影像资本性特征。根据电影的艺术叙事逻辑,其生产角度的影像叙事性在于观众性,其消费角度的影像叙事性在于娱乐性,其传播角度的影像叙事性在于大众性。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电影的本性都离不开大众娱乐的宗旨,这是由电影的资本性原性决定的。资本对于电影化叙事的介入,是一种深度的本体介入,更是一种泛度的产业型介入,这是不可回避的影像叙事商业上的特殊性。

从艺术范畴角度而言,任何艺术都存在一定的市场性和商品性,但这只是艺术作用于存在世界和生存世界时产生的附属属性。然而对于电影本身而言,商品性却是由其生产方式决定的与生俱来的特性,这与其他传统艺术类型大相径庭。电影这种超意识的艺术,是人类艺术类型中最具商业性的类别。电影产业概念的基本意义也在于产业资本性,这是电影本质特性的刚性原则,也是电影生产与流通的特殊逻辑。电影的叙事离不开商业的运作,离不开影片票房的市场运作,没有商业,便没有电影的叙事。

从观众的接受角度而言,电影产业资本性在于功能实用性,其核心是影片的娱乐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引起和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这是资本投入的最原始也是最根本的冲动。比如,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具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其原因即在于突出的观赏性。国内电影也逐步效仿欧美大片手法,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同时,除IMAX,3D等成熟技术外,VR、120帧、4K等黑科技不断刷新电影技术、刷爆电影圈,近七成样本网友听说过前述黑科技,超三成样本网友表示愿意为新技术支付更高票价。事实上,观众对新兴黑科技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预期。以李安《中场战事》为例,该片率先启用120帧/4K/3D新技术,尽管全国仅2家影厅可放映,内地票房超过1.59亿元,是北美同期票房的13倍。endprint

从影片的创作角度而言,电影产业资本性在于电影的生产工业性,其核心指的是现代工业体系下的资本性产品生产,依赖生产上下游的协作以及分工明确的流水操作,创意成为产品的高附加值。比如,北美电影产业工业化程度相当高,电影生产、发行、消费的链条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分工明细、协作专业。国内电影产业目前也在高速发展、持续创新中,除了对产业制作链条的打造外,在资本操作手法上也大胆尝试。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对国产电影的保底发行制度倍加推崇,进一步加剧了商业电影市场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繁荣盛况。特别是《美人鱼》的成功让人看到了资本的实力,33.91亿元的票房纪录成为国产电影当之无愧的票房魁首,令观众追捧,令资本垂涎。

从影片流通角度而言,电影产业资本性在于资本市场性,其核心是产品流通的资本化,电影流通的发行成为电影生产的最重要环节,其根本性依靠的是资本对影片制作的最终控制。比如,制片人是影片的投资者,是电影生产的决策者,其商业性包括选剧本、挑选演职人员、监督拍摄过程、进行市场宣传等,总揽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这直接影响甚至作用了影片叙事的营造和风格。大制片公司、大导演和大明星成为电影产业最为关注的核心要素,对通过资本支撑及明星效应成为获取票房的法宝。电影明星制的产生顺势而生,演员接演电影的报酬也随之水涨船高。一线电影明星的片酬动则过千万,一线导演的酬劳则几乎过亿元,而一部大片的制作方投资也豪迈重金投入,以张艺谋执导的《长城》为例,制作成本为十亿元。

(二)电影的影像动作性与话剧的舞台动作性比较

1、银幕演员回归话剧舞台成为潮流

电影报酬的丰厚吸引了各界人士参与电影演出。即便如此,越来越多活跃在影视界的优秀演员却在诱人的商业报酬之下,热衷于返回话剧舞台,或为检验自己的演技,或为找回自己的创作激情。北京人艺院长濮存昕曾将剧院比喻为自己演艺事业的加油站,表示需要定期“回炉充电学习”。陈道明、宋丹丹、冯远征、徐帆等资深实力明星重返话剧舞台,黄渤、邓超、沙溢、袁泉等当红年轻明星也纷纷参加话剧演出,连李宇春等非话剧科班出身的年轻演员都积极在舞台上锤炼演技。影视明星回归话剧舞台成为新风尚,明星版话剧掀起了新潮流。斯琴高娃、刘佩琦、刘威、雷恪生等人主演的话剧《大宅门》因为明星效应未演先火,正式上演前一个月门票即告售罄。陈道明在北京演出《喜剧的忧伤》,北京人艺的院里排起百米长龙,开票两小时内所有场次门票全部售罄。巨星云集于话剧舞台,台上戏骨飚戏,台下观众过瘾。实力明星在话剧舞台上游刃有余,年轻当红明星在话剧舞台上也有不俗表现。黄磊、何炅、孙莉出演的赖声川话剧《暗恋桃花源》受到了年轻观众的热捧,开心麻花推出的《夏洛特烦恼》、《乌龙山伯爵》等经典喜剧则开启了观众对爆笑话剧关注,而《夏洛特烦恼》亦成功地从舞台搬上了银幕,成为票房黑马。

影视明星游走于银幕与舞台,一方面投身银幕顺应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回归舞台寻求演技突破,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基于该现象,业内人士均对电影与话剧的优劣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学术界对电影与话剧异同点的比较也成为老生常谈。本人作为一名由话剧表演起步、并投身于影视表演的演员,对此现象感触颇深。抛开各界褒贬不一的评论,仅以二者本质特性为着眼点,探究该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如前文所述,电影隶属现代艺术范畴,具有近代浓厚的工业气息,集影像科技性、影像动作性及影像资本性三位一体。而话剧作为戏剧的典型代表,则属于传统艺术范畴,是工业社会前人类有意识创造的精神世界,用如人体、人声等各种媒材来实现功能目标的精神形态,其本质特性在于戏像叙事性,其本质意义在于用表演动作进行叙事。戏剧是动作的艺术,动作是戏剧叙事的最基本手段,是叙述故事、展开清洁和体现细节的依据。因此,动作成为戏剧叙事的逻辑起点,表演动作成为戏剧之本。而电影也是动作的艺术,其本质特性在于影像叙事性,其本质意义在于用影像动作进行叙事,影像动作是电影之本,电影性三位一体特性即包含了影像动作性。由此可见,动作性是作为精神交流的电影与戏剧的共有特性。

2、話剧的戏剧动作特性

以话剧为代表的戏剧动作,主要指的是“自性”动作,一般分为外部动作、言语动作、内部动作、静止动作、辅助动作。其中,外部动作指的是演员的身体动作,即人的身体的可见活动,观众可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且带有一定的夸张性与审美化倾向。言语动作指的是台词,即可听的说话动作,在戏剧艺术中言语动作成为了一种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尤其是“话剧”为典型代表,顾名思义,即以“说话”为主要动作的戏剧艺术,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言为心声,语言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构成戏剧动作的最重要部分。内部动作指的是人物角色的心理动作,将内心活动通过身体的姿态或者面部表情“表达”出来,这种内心活动经过身体、手、脚、脸、甚至眼神外现出来,形成了观众可看见的外部动作。静止行动,即“停顿”,是戏剧动作中的省略号或顿号。舞台上演员的静止、停顿、沉默等,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也没有台词,在外观上看处于静止状态,是一种不动的动作。然而“停顿”可能蕴含着激烈复杂的内心冲突,也可能是采取某一大行动前的酝酿,即是为了外部动作更有力量的生成或爆发而作出的准备动作。辅助动作,包括音响、音乐、灯光甚至布景装置等。仅作为戏剧“自性”动作的辅助,这是一种作为刺激人物外部动作或内部动作的因素,或者说是传达人物外部动作或内部动作的一种信息,或用以再观动作的环境而具有动作的意义。因此戏剧动作是利用演员动作当众表演故事情节,展现的是舞台世界的直观形式,通过在场性的身体外部动作、对话独白等任务动作来创造戏剧形象,通过人物的非直观性的内心、情感、性格与冲突来展开故事的情节与细节。

外部动作、言语动作、内部动作及静止动作,与业内统称的“声形台表”如出一辙。发声、台词是演员从事表演专业活动的重要工具,要求清晰响亮具有传送力,使观众听清台词,还需要音质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吸引观众产生感情的共鸣。通过演员的形体艺术地再现人物的体态代表、举止风度、进而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通过舞台行动将人物形象呈现于舞台上。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最终在与舞台美术设计的舞台各部的工作人员的合作下,在观众面前完成。endprint

3、电影的影像动作特性

与戏剧动作比较而言,若戏剧动作主要是演员的表演动作,那么电影的影像动作则是物象运动、镜头运动及画面运动共同作用结合而成,是自性动作与他性动作的叠加结果。除了演员等物象的自身动作之外,还包括摄像机与镜头的运动、胶片与数码技术形成的画面运动。通过利用摄影机位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等运动,以及镜头的远、大全、全、中、近、特写等景别切换,形成多视点、多角度的影像拍摄画面。同时,通过蒙太奇手法对影像画面进行后期剪辑与合成,运用叠印、叠化、淡出、淡入、划出、划入、分割画面、黑格等技巧,利用不同影调、色调的光影氛围,结合背景音响、音乐,以及构图、造型、变格等各种技巧,加上电脑特技的修饰,共同打造声光电的影像奇观,创造出吸引大众眼球的震撼视觉特效。镜头运动与画面运动这两种“他性”动作,正是电影作为艺术的特殊性所在,也是电影动作复杂性的具体表现。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电影的魅力除了演员的演技之外,观众对镜头与画面产生的震撼视觉效果颇为热衷。从《星球大战》、《魔兽》、《美国队长》、《X战警》等国际特技大片,到国内市场热捧的《美人鱼》、《捉妖记》、《西游记》系列、《盗墓笔记》系列等影片,都以奇幻的影片画面挑动着观众的视听神经,吸引着观众走进影院体验科技带来的奇观效果。根据2016年腾讯娱乐白皮书对上映新片类型的统计,奇幻片平均每部票房为4.51亿元成为头号票房类型,远超以2.87亿元列居第二的动作片类型。

电影市场对影片的评价,也由此融合了对银幕展示出的演员动作、摄影动作及画面动作的综合考评。由于各种炫酷的高新科技持续引入电影行业,观众对于影片的科技含量更为着重关注,摄影动作及画面动作等他性动作成为点评焦点。同时,在观影群体的年轻化态势下,追星成为观众观影的重大动机,电影行业对参演人员高名气、高颜值的追逐趋势渐盛,对演员动作这种自性动作的包容度较高,甚至对演员的表演专业性不作要求,通过他性动作进行弥补及修饰。因此,越来越多被稱为“小鲜肉”的年轻演员成为行业新星,“唱而优则演”的跨界人士也活跃于银幕之上。市场对于商业电影的需求旺盛,而演技点评似乎成为点缀性元素,只在文艺片影评中占据一席之地。

4、电影与话剧动作形态方面的异同

电影与话剧作为同属于艺术范畴的两种类型,其最根本意义皆在于叙事,通过不同的叙事媒介及表现手法创造艺术元素,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然而,电影的影像动作是物像、镜头与画面三种运动的“自性”动作与“他性”动作的集合。话剧的戏剧动作则主要集中在演员的舞台表演上,是一种“自性”的舞台动作。这是二者在动作形态上的根本性差异。

三、专业演员的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思考

电影的影像资本性决定了影片作为资本产品的不可抗拒性。从供给方面而言,电影的生产发行离不开产业资本的控制,制片方作为影片的投资者,对电影的生产方式起着决策性作用,演员在产业链中的影响能力微弱。从需求方面而言,观众的热情度与关注点集中聚焦在导演与明星,而明星与演员的界限仅存在局部重叠,许多明星跨界于演唱、相声、体育等行业,并未接受专业的演艺训练,即便是专业演员出身的明星也欠缺演技积淀。

电影的影像动作性综合了演员表演的自性动作、镜头运动及画面运动的他性动作,在市场日益追求影片技术与特效的趋势中,观众对演员形体容貌、行业名气等外在条件更为在意,电影产业则对制作单位资本实力、导演名气、明星数量等更为重视,业内外对演员专业表演水平的关注度逐步淡化。

与此同时,话剧作为传统的艺术形态,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底蕴,传承了舞台表演的艺术纯粹性,集聚了造诣高深的表演艺术家。虽然市场较为小众,但受众群体的文艺素养普遍较为高雅,舞台从业人员的表演水平普遍较为精湛。从演员角色自我定位而言,一方面由于商业化程度不高,话剧受资本的控制程度较低,演员群体成为了话剧制作关注的主体,其影响力贯穿了话剧的始终,演员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另一方面由于话剧动作性集中体现在演员的舞台表演中,话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都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演技的精湛与粗劣无可掩饰,表演效果直接体现在演员表演当下。因此,话剧演员演技的好坏高度反映了话剧质量的高低。同时,由于话剧的现场表演特性,话剧对演员表演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需要保证每场话剧表演的稳定性,因此话剧舞台对演员的表演功底具有很好的考验性与塑造性。

而正如前文所提及,许多演员出于对自身演技的学习与提升考虑,纷纷通过话剧舞台进行专业训练及回炉重造。从个人角度而言,这种回炉方式值得笔者效仿,在兼顾平衡影视从业与话剧表演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话剧科班出身的优势,从话剧舞台走出来,再走回话剧舞台,持续检验自身表演功底、提高表演功力。从趋势角度而言,在影视表演从业过程中笔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即便电影行业目前对于拍摄科技、明星名气、资本手法等方面的追逐狂热,该现象也将止于电影产业转入平稳期后,当市场归于冷静,无论业内人士或是观众群体,都将重新审视演员功底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性,届时演技功底或将成为市场返璞归真的聚焦关注点。

结语

在电影市场经历十年高速增长、骤停、转入增速放缓的情形下,以从话剧舞台走向影视荧屏的个人经历,通过对电影与话剧相互转换、对自身定位及职业规划的思考,更明确了演员素质与水准提升,其艺术生命力长久与否是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蓝凡.动作性:戏剧性与电影性的追问.浙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3.11(1):P93-100;

〔2〕蓝凡.动作规定:动作的本质、逻辑与原则. 浙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3.11(3):P79-86;

〔3〕蓝凡.电影论—对电影学的总体思考.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学林出版社,2013(10);

〔4〕周安华.比较艺术视界:电影与戏剧.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P58-65;

〔5〕陈世雄.戏剧思维.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3);

〔6〕电影票房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官网;

〔7〕网友样本调查数据来源于:腾讯娱乐网2016年电影白皮书。

作者简介: 丁玲 (1976--),女,三级演员,研究方向:表演艺术。主要作品: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饰演香兰(2000年-至今)近3000集仍在继续拍摄中;电影版《外来媳妇本地郎》饰演香兰,拍摄于2004年;电视剧《冼星海》饰演李慧,拍摄于2005年;微电影《擒郎记》饰演丁丁,拍摄于2012年;电视剧《寻路》饰演李淑珍,拍摄于2013年;电影《不爱不散》友情客串,拍摄于2014年;电视剧《浴血天涯》饰演宋庆龄,拍摄于2015年;电视剧《余罪》友情客串,拍摄于2015年;网络电影《大风水师》饰演莲姨,拍摄于2016年。现任广东话剧院有限公司演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