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标记” 规则细无声

2017-07-27符海燕

南北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规则游戏

符海燕

【摘 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街道上的斑马线,还是棋盘上的一局棋,大到国法,小到家规,纵横交错的规则到处可见。

【关键词】规则 区域活动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207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规则”同样处于重要的位置。如何在组织区域活动中做到有条不紊呢?笔者认为,合理运用各种明示或暗示的“小标记”就可以很有实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在“小标记”的引领下,不断地建构自我意识,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一、制作方法上求“巧”

我园围绕陶研课题《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与研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我们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多种多样的废旧材料,根据班级特色,智慧、巧妙地制作了各种“小标记”,如:铁皮盒与磁铁完美结合的吸附式“小标记”,挂钩与打孔板巧妙制作的挂钩式“小标记”,花泥与吸管整体设计的插取式“小标记”,运用挂勾、夹子、彩带等制作的“小标记”……幼儿自主选择

区域活动内容、整理区域活动材料、遵守区域活动规则中合理运用,真正让幼儿成为了区域活动的主人,也充分彰显了我园“绿色课程”的办园理念。

二、提示功能上求“趣”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制作了各种充满童趣的“小标记”,既满足了幼儿个体情感和行为的需求,又起到了提示的功能,蕴含了我园教师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和教育智慧。

收纳材料提示

为了顺利地开展班级区域活动,教师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放置于玩具橱中。如果每次开展区域活动时,都由老师取放,那未必会造成时间上的隐形流失,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自主游戏的权利。

这时就需要制作两套显示班级开展的所有区域活动游戏“小标记”,一套贴在开展活动时的区域中,提示幼儿活动时材料应该摆放的位置,另一套贴在摆放区域活动材料的玩具橱壁上。初次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和孩子一起整理活动材料,有序摆放。在多次操作后,孩子便能自主取放区域活动材料了。

活动人数提示

由于区域空間和操作材料的有限,使得幼儿在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进行时,往往会出现混乱不堪的场景,因此约定每个活动区域人数的多少显得尤为重要,“小标记”则会提示幼儿关注同伴选择游戏的状况,从而选择性的进行游戏。时常会发生愿望与环境有冲突,那就需要幼儿逐渐学习约束自己、友好地与同伴协

商、智取等积极有效的方法,在和谐交往中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则需要制作更直观的、显示区域活动材料的“小标记”。如5名幼儿玩“渔家乐“的游戏,那就制作5个画有“鱼竿和小鱼”的“小标记”。如果已经有5名幼儿选择了钓鱼的游戏,那其他幼儿只能选其他活动材料了。而为了更好地便于教师检查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情况,小班幼儿的“进区卡”小标记更适宜是挂绳或夹子类的,让幼儿随身携带,这样教师就能直观地观察到幼儿是否在玩自己选择的区域活动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在每个区域活动的游戏牌上限制人数,数字是最直观的方法。给幼儿每人制作一个由名字、标记组成的“小标记”,结合班级的班名来制作则更具特色。如“豆豆班”,就制作一个豆豆形状的小圆片,再拟人化地鼻子部位贴一个与茶杯毛巾一致地小贴纸,嘴巴处写上幼儿姓名,这样既美观又童趣,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趣味性。

当然,区域活动中的人数规则提示的呈现方式是多样丰富的,有时可用小脚印、小星星、笑脸娃娃等来表示,如小脚印上鞋子放满了,亦或是小星星、笑脸娃娃,取完了,表示人数已满;或者是操作材料中的一个瓶子、一块泥工板也可作提示;“一米线”则提示幼儿要耐心等待;有时活动区域中的一张小椅子也可以提示参与人数的多少,真是趣味横生。

3.活动时间提示

区域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情况和游戏需要自主安排游戏时间。但在游戏的某个阶段,当游戏材料需求大于供给时,或在一些合作游戏中,幼儿除了约定玩伴,还需约定玩的次数和时间等规则,如五分钟换人等,使合作游戏顺利进行。这类游戏规则一般是幼儿根据游戏情况自行即时设计“小标记”,灵活地随着合作、等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或失去效用。如大班区域中制作的时间提示“小标记”--“小钟面”,再给孩子们准备一个定时器。由于时间提示具有灵活性、短期性的特点,一般适用于大班幼儿,通过时间提示,帮助幼儿评价自己的游戏结果,推动游戏进程的发展。

4.操作玩法提示

在色块里显示数字的涂色活动时,我们制作一个提示“小标记”,如:数字“1”涂红色,数字“2”涂黄色,数字“3”涂粉色……;“妈妈的项链”中的表示操作材料排列顺序的“小标记”;在“挑战迷宫”活动中提示探险玩法的“小标记”;“节奏小乐手”中表示游戏的合作要求的“小标记”;“接龙”游戏中表示游戏要求层层递进的“小标记”,操作玩法提示的“小标记”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赋予游戏丰富的内涵。当然,这些操作提示一般不宜太复杂,线索太多则不易于幼儿理解和操作。

三、整合变通上求“新”

教育的先进理念就是要求老师追随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因此我们在使用“小标记“时,则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游戏的进展情况进行整合变通,有针对性地指导,更好地顺应和推动活动的发展。

如两个独立的区域活动“花儿朵朵”和“趣味泥塑”,在游戏不断深化后,“扭扭棒、吸管、花片”制作的花束和“泥塑区”整合变通,制作成了形态各异的瓶花,再放到“精品屋”中出售,既展示了幼儿作品,又使得多个活动区融为一体,要求幼儿思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整合变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约了幼儿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这时,把多个区域的“小标记”放在一起,提示幼儿创造性地摆弄区域活动材料。整合变通的创新无不显现了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及时调整目标的生成能力。再如:建构区未能完成的“城堡”上有下次继续玩的“笑脸娃娃”;“大手牵小手”中的“贵宾卡”;“我去一下卫生间,请不要占我位置”的“小锁标记”……

我们不难看到,根据游戏的发展呈现规则多样性的“小标记”,的确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小标记”作为区域活动重要的一部分,以固定的规则与灵活的变式相结合的样式,保证了区域活动的有序开展,拓展了区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将继续围绕“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与研究”,努力开发规则提示的内涵,发挥“小标记”的大作用,让区域活动更有序。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规则游戏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