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2017-07-27陈美芳
陈美芳
【摘 要】在幼儿园里我有意识地创设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而那些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很单调、贫乏。
【关键词】幼儿 学前教育 角色 家园联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205
小班幼儿他们似乎还缺乏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或存在交往障碍的现象。
现象1.在游戏中争扮重要角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2.不会交往,时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以至于出现争抢现象;3.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4.还有的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与同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所以,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与分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参与幼儿活动,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喜欢与同伴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如在晨间的谈话活动中,鼓励孩子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区域活动时,除了幼儿自身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我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适当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如乐乐抱着一个娃娃独自坐在角落里摆弄,我就让活泼开朗的浩浩做她家的爸爸,这个角色游戏又重新开始了。
二、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小班的孩子,他们之间开始有了喜欢在一起游戏的兴趣,但在游戏中常常还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有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因此,让孩子们学会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礼貌待人,孩子与教师与同伴与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等等。
其次,通过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三、及时鼓励、引导幼儿,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班幼儿在一起玩时常常三三两两各玩各的,边玩边说,慢慢地互相启发,互相模仿,从而产生互相交流的需要。当幼儿做出交往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学习或游戏时,我就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搭,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交往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交往行为。而对不太会交往或缺乏交往意识的幼儿我则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如“一本书,如果两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我们一起搭,试试。”“你们可以一起玩。”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回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让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体验到“学会本领”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投入的内部动力,这有利于促进孩子有益经验的形成和积累。
四、密切家园联系,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俗话说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使家园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全方位、多视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为此我们教师与家长运用各个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在家里的时间多,接触同伴的时间少。为此,我们鼓励家长创造条件,让幼儿多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与邻居、亲戚的同龄孩子定期活动。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處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