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策略
2017-07-27丁娟
丁娟
【摘 要】近年来,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的问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风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风好坏,不仅会影响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情况,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在社会上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到学生一生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旨在调查、分析等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一个探索。
【关键词】学风建设 第二课堂 现状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87
学风是学校师生整体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学风不仅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品味和格调。学风好坏,不仅会影响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情况,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在社会上做人、做事的态度,影响到学生一生的进步与发展。
一、学风的内涵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是一个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资源不足、生源素质良莠不齐、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风,是学习的风气。从哲学层面上理解,是学习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教育学层面上来理解,学风,是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从心理学层面上来理解,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总言之,学风是一所大学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求学治学过程中群体心理和行为的体现。教师与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二者相互促进、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
二、学风建设的特点
(一)系统性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优良学风的形成,是学校诸方面教育管理的结果。学校方面涉及到学校所有有关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学校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环境。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环境以及各种社会价值观念等各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的学风建设。从学风建设内容方面来看,学校要对学风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自己在学风建设中的任务和职责;师生应认真履行学风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应享受的权利,学风建设的每一方面的具体工作都会影响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
(二)渐进性
学风是师生精神风貌的整体呈现,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又可以通过教学质量、学习绩效等一定的指标来体现。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渐进、积累的过程,要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学风建设中的问题、难题,根据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特点,有效的开展学风建设,这个长期积累、探索的过程,也是大学学风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科学化的现实依据。
(三)层次性
学风建设的层次性具体体现在:学校整体的建设规划和各职能部门具体的实施方法、教师的教学之风和学术之风以及学生的求学之风、勤学之风。这就要求在具体的学风建设工作中,既有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师生员工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又有班风建设和学生个体优良学风培养的要求。另外,学风建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师生个体的变化和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在学风建设中,只有掌握了学风建设的层次特点,才能更好地在学风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复杂性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人,大学的学风建设是由大学中的人、环境、条件,以及社会思潮等等各种因素集体作用的结果,因此,学风建设的复杂性就在于不仅要尊重大学这一环境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从学校内部、社会因素等全面考量,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
三、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人,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师的学风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急功近利、学术领域不正之风盛行。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地方,从19世紀洪堡创立柏林大学起到21世纪的今天,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一直是大学发展的永恒的原则。然而,一些大学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不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缺乏原创意识和创新精神,只重学术成果数量不重质量,甚至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甚至出卖实验数据,赚取巨额利润,长此下去,大学必将难以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学术使命。
就学生方面而言,积极进取、刻苦向上是学风的主旋律,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比如上课迟到、旷课、抄袭、课堂纪律松散,考试舞弊等。而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风建设中这些问题的呈现也越来越让人担忧。比如上课迟到,上课迟到可以说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是一个确实有客观原因的现象,每个人的生存、生活环境不同,境遇和遭遇不同,个人身体条件突发状况不可控制,完全杜绝上课迟到现象也不现实,那么,迟到了,有歉意地跟老师沟通一下,下次注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视迟到为一种风尚,一种常态,这种行为不仅没有歉意反倒不以为然这就极不正常。然而,在这一次的调查中发现,这种现象却很普遍,若在这种氛围中,旷课、抄袭、考试舞弊这些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学风建设的要点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力量,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也要注意有重点。
(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
学术自由是学者自由追求真理的权利,学术自由可以提高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的质量与高校质量,需要整个高校的尊重与理解。我国现代大学的自由精神是在维新变法与西学东渐的背景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后随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初步普及,蔡元培先生任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奠定了北京大学乃至中国现代大学的学术独立,发展到今天,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仍然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每个国家的爱国教育与公民教育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每个国家的高校也都以爱国主义为主导价值观,在自由规定德育相应的价值观的内容。我国高校校园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呈现出的主旋律始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但是教育教学时,形式较为单一,需要改变总以灌输或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总言之,一所大学要始终追求学术自由,要强化学术责任,又要担当起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
(二)重實践,重服务社会
大学一直被比喻成一座“象牙塔”,就是与现实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有利于坚持真理的思考,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要走出“象牙塔”,由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就需要大学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服务社会,一方面履行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承担的基本职能,一方面通过实践的锻炼,理论联系实际,去伪存真,真正将所学学实学透。尤其是目前,就业压力空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大学的壮大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在思考大学生就业的难题,现在的大学一般都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或者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创造条件,让学生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学习练习实际,把自己所学融入社会。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解决目前学生缺少使命感,困惑无助的一种非常实际的方式,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人在一个实际的生活环境当中更容易用所掌握学识完成蜕变,实现自我。不管是苏格拉底到杜威,还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到陶行知,教育对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思考从未停止。
(三)尊重个性
《论语·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要充分尊重个体的个性,以人为本,承认个别差异、尊重多样化,尊重教师不同的教学和学术风格,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和不同需要。同时,要尊重教师的基础性需要,如物质需要,尊重教师的优先性需要,如精神需要,还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态度体验,以求师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在尊重个性方面,我们的大学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有,过于要求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原本应该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并没有为学生的深度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学习违背教学规律,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将学生牢牢的绑在教室,学生天天在上课,哪有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进行深度思考?大学教育应当与义务教育区别开来。当然,尊重个性,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在管理是要有规范,有艺术,有效果,确确实实以人为本。
五、有特色的学风建设工作策略
根据不断的调查和研究,联系目前社会的发展背景和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做出以下进行学风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制度规范
制度是人类追求制度化的一种方式,好的学风建设需要好的制度去规范。“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它明确规范师生的言行,积极引导师生如何实现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共同满足。用制度规范学风建设,一方面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的个性和创作性在合理的范围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加强制度规范,不管是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教师要有教师的规范制度,学生要有学生的规范制度,不能任由老师不好好上课,学生不好好学习,到了学期末,你给我个高分,我给你个理想的评价,两不耽误,对这样的现象坚决零容忍。不能容忍怎么办,用制度来规范,让不负责任的老师混不下去,让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受到应有的惩戒。
(二)重视辅导员的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参与学生管理的人员多是比较专业、职业的,我们目前的学生管理仍然是以辅导员开展工作为主,因此,辅导员仍然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一主题,在借鉴有益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学风工作。在工作中应注意:1.以身作则,用自身对学风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风的态度;2.与各科专任教师紧密配合,便于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形成合力,有效引导学生勤奋进取。3.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紧密联系,辅导员自己要熟悉学校和院系的工作全局,及时掌握相关的动态信息,广泛地拓展校、院(系)各种资源,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严肃灵活。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4.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因此,辅导员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利用第二课堂,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风建设工作呈现出新生易、老生难的特点。因此在学风建设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有目标有重点的开展工作,新生报到后,应集中开展良好学风的教育模式,将入学教育与军训结合起来、严肃课堂考勤,并利用第二课堂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给新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教育工作,可将第二课堂结合高年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需求有重点的进行学风教育,引导启发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高等教育研究 2006年3月
[2]王汉伟.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年3月
[3]刘宇彤.我国大陆高校与美国及香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3月
[4]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概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