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2017-07-27罗荣华

南北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罗荣华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因为没有纳入中考内容,所以一些老师和学生不是很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但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生又必须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甚至这还会成为某些学生今后主攻的专业,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上好这门课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 方法传授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5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社会是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社会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呢?我们不妨从注重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环节做起。为此,我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具体可以如下做法:

(一)注重课题引入的兴趣激发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二)通过即学即用和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课程,要个让学生不只是看热闹,还有能够看懂门道,也就是说,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还要注重传授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有些方法经常会用到,这里不妨说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

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釋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二)对比讲解法

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

三、注重分层教学的开展

因为家庭原因,以前所上小学条件等原因,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是有所差别的。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将学生按照下、中、上三个层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A层表示的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有发散思维的题目不了解。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在布置作业方面也进行分层。教师在教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概念后,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的知识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所以,在上完一节数学课后,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如对于A组学生,要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比如课后练习题。对于B层的学生,则要以基础性为主,同时还要留几道有提高性质的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一些有点难度的综合性试题。对于学习优秀的C层学生来说,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试题,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有思考程度的试题,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时代在进步,社会各方面也因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而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作为十几岁的初中学生,我们不能够让他们输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上。通过上文说到的教学措施,就能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相应的信息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