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7-07-27平黄芬

南北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平黄芬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其中,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学会阅读可以提升沟通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写作水准,更能给学生以美的熏染,塑造高尚的品德。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学生只会“知识性阅读”而不会“理解性阅读”,这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03

语文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拼音、字词、写作和阅读这几方面出发,为学生打下基础。阅读能力并非仅仅体现在“读”这个字上,很多学生面对一篇课文,能够认识字词并知道正确读音,但整篇读下来后却并没有在头脑中留下任何印象。这种程度的阅读能力并不算合格,只相当于识字的水平,长期停留于此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阻碍。小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从最初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法千篇一律

小学的语文课文大多篇幅不长,教师在讲解时容易习惯性地让学生进行分层,归纳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虽然并不是说这种方式毫无用处,但用同一种方法应对所有的文章显然是行不通的。毫无新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和老师都产生懈怠感。学生将不再期待新课文的学习,更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也是投机取巧的偷懒。

(二)忽略理解性阅读

阅读能力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多都处在知识性阅读的层面。他们努力储备了足够多的字音字意知识,能够顺利流畅地将一篇文章朗读下来。曾经有人说过,大多数人的阅读能力就停留在小学六年级之后便再无长进。小学语文课文的难度是在随着年级不断增加的,知识性阅读或许能够满足这一阶段的学习,但面对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只将目光放在让学生会“读”,而没有更加长远的规划,忽视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目标。

(三)教师定位不清

新课改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尚未成熟,学生更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学习。有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和年龄局限,只做简要的讲授便让学生自行展開小组讨论。这种做法其实忽略了教师应起到的引导作用,也没能让学生得到好的训练。

二、如何进行更好的阅读教学

(一)教会阅读方法

虽然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不可取,但要教会学生阅读依旧离不开正确的方式。阅读方式有很多,例如朗读,默读,略读,精读……各种阅读方式应用于不同的场面,都应该被学生所掌握。朗读可以检测学生的发音,也便于训练正确断句的能力;默读和速读是训练用眼睛阅读的本领,将看到的文字直接在头脑中呈现并进行分析;精读则需要进行详细的阅读分析,注重细节处,这适用于篇幅较短的文章。

教师在教学中要首先解决小学生的生字词难题。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本会进行通篇注音,从三年级开始便只会对部分生字词进行标注。这种改变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应,朗读课文时会结结巴巴。这是因为在低年级的阅读学习中学生没有学会将目光放在文字上,而是机械地拼读注音,更谈不上理解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前先完成字词教学,将生字词整理出来。字词教学能够为阅读打下基础,而阅读也反过来巩固了字词教学。

解决了基础的词句难题后,便可以在阅读教学上进行创新。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将相和》,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别饰演廉颇,蔺相如和旁白。还可以分小组朗读进行比赛。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还可以训练学生朗读时的角色语气模拟,比起单纯的朗读训练更加深入。

(二)培养阅读兴趣

要培养阅读兴趣首先要了解阅读的作用。首先,阅读可以提升沟通表达能力。阅读特别是朗读能够让学生顺利组织语言,声音洪亮地在各种场合进行表达。通过阅读积累的词汇能够为口头语言增添一抹亮色。其次,阅读是写作最好的准备。小学从三年级开始正式学习写作文,很多学生感到无话可说,只好用单调重复的口水话堆砌。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人是怎样写作的,学习遣词造句和结构安排,以及各种作文素材的选择。从阅读到写作这一过程的转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平时积累的材料会在下笔时悄然迸发。最后,阅读还能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小学时各种杂志报刊会推荐“世界名著”,这些经典的书籍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好材料。这些课外书籍相较于普通课文要更长,适合用默读的方式。默读的速度其实是需要训练的,学生阅读的书籍越多,进行的默读训练也就越多,速度自然会有所提升。最常被推荐的名著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可以教给学生执著勇敢的品质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这些潜移默化的熏染是教师直接说教难以望其项背的。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名著的小片段以及各种阅读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逐步深化训练

教师要将学生的能力从“知识性阅读”发展到“理解性阅读”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生命生命》有三道课后题目,学生需要在阅读前先了解问题再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带着问题阅读会让学生阅读得更加仔细,还可以训练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看完这篇文章而阅读。除了课后练习外,教师还可以自行增加几个精心设置的问题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通过精读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阅读教学同样可以在课外进行。教师可以推荐课外读物给学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写读后感。读后感对阅读起到补充作用,帮助温故阅读的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教师要克服用同一套方法讲授所有课文的懒惰情绪,不断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训练写作和沟通表达能力。最后,在知识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性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训练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