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学中情感投入的作用

2017-07-27罗伟毅

南北桥 2017年12期

罗伟毅

【摘 要】二十世纪,我国智力智商教育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对情感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待研究。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护,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敬佩,感激之情,转移并投射到他所教语文学科上去,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情激情 以情促教 以情促记 以效促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97

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感作用进行深入探索,发现“感情投入”及情感力量在教学中有多重作用。我国有一句的古话,叫“爱屋及乌”。它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爱得很深,对他经常使用的东西亦会喜欢,这是情感的“迁移”功能,是一个普遍情感现象。我国教育名著《礼记》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便是“情感迁移”效应这一作用的精辟总结。“亲其师”,是因为老师尊重我的人格,保护我的自尊心,赏识我,知我苦乐,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我“信其道”。

一、利用情感“以情激情”

首先利用情感的迁移作用。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有颗炙热的爱心,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热爱学生,尊重其人格,与学生心灵建立和谐情感,缩短心理距离,学生对语文老师的情感,会迁移到与老师所教学科上去。可是,教学实践中有不少伤感情的例子,由于教师教育语言简单粗暴,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从而伤害了学生情感,引起师生关系严重对立,使学生强烈逆反心理,敌视对抗情绪难以消解,虽是好好的课,学生也不愿听,这恰好从反面说明与学生建立情感的重要性。从大量优秀教师成功案例可知,他们不仅认真上课,而且都十分注重课外的师生交往,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投资”,都收到了显著的“情感反馈”效果。有人却认不清“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扬长教育”在学生心灵激发出的巨大力量,相反,把对学生的物质奖励讥之为施“笼络人心”、“小恩小惠”,有失老师的尊严。须知欣赏、鼓励,都是对学生渴望自信,渴望进步的无形精神生命赐予一种呵护。

二、利用情感“以情促教”

心理学证明:人们都是伴随着愉悦心情在接受别人的知识、思想、观点,厌烦时则拒绝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真理。教学活动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不同,它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获取较多的信息,若教学缺少情趣,學生心理容易疲倦,效率低下。学习时,老师来“填鸭”,考试时学生似“烤鸭”,三年五载,学生成“板鸭”,心理厌学,更甚者逃学、弃学。教育者用“愉快教育”形式,用声情并茂的讲述,唤醒了学生内心沉淀的情感,用热情去融化学生对学习的冷漠,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轻松容易得多了。运用现代多媒体,如互联网上图文并茂的丰富信息,充实小学语文课文形象,使之五光十色,斑斓绚丽,以此激发小学语文学习情感,为教学开辟了一条非智力因素通道,用以提升智力水平。国内外教育专家早已推崇。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美育的本质就是能强化情感的力量。因此,学习中多制造愉悦,就是制造学习成功的基础。

三、利用情感“以情促记”

提高语文学习的记忆力是阅读的共同需求。当今,有很多人运用趣味记忆,如奇特联想记忆,对数据的谐音记忆,望文生义记忆,顺口溜记忆法(音韵美)等,化枯燥为趣味,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吸引人学习。鲁迅说:“那些情绪性的东西,它们也许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回忆)它们,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子。”情感记忆,有着一种不可言传的神秘情感力量。想一想相声、小品为什么吸引人,是什么的魅力令人过耳难忘?我们教育者将这一原理恰当运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特殊的艺术化情感“包装”处理,那产生的学习记忆效果,将是事半功倍。语文老师要善于向传统教育“借”智慧,传统韵文背记朗朗上口,就是运用了汉字韵律的美产生的情感力量。

四、利用情感“以效促情”

“效”指一次次小的成效与收获,它可以强化情感体验,亦可增强学习动力。成效的喜悦会引起人的兴趣,兴趣又会推动人再去努力。一次次的失败体验必定会使人很快放弃目标,再没有做下去的兴致。三百六十行,有谁选择他们干不了的行业去做呢?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设置低、中、高不同难度的问题、习题,让他们都能通过一定的努力顺利完成,实实在在的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唤回学生做人的自尊感,学习兴趣自然就能得到强化。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同志这方面有可借鉴的好经验。他教不会作文的学生,第一次只写一句话,第二次写两句话,第五次写五句话。学生终于在无压力中学会了写作文。著名的教育家就是这样注重细节上的情感苦乐体验,何等小心翼翼,慎小慎微。

可是,我们语文作文的启蒙教学,很多时候,初期或以后,几次作文写不好,学生被语文老师批得抬不起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作文恐惧心理症结从此形成。这是在让学生积累失败,积累失望,积累自卑,积累恐怖,积累烦恼,积累厌学啊,这样摧残其身心,过莫大焉。

五、情感力量的科学原理

科学家研究发现:愉悦的情感来自于大脑的奖赏中心,对此处给以温和电击,老鼠会进入痴迷状态。置老鼠于斯金纳箱内,它只要压动一杠杆,微量电流便会给它大脑带来快乐,老鼠为了漫足自己的愉快感,竟然在一小时内按压约7000次杠杆,直到精疲力竭。还发现传递愉悦情感的化学递质叫多巴胺,其作用是“奖励”动物与人类做有关利于生存的事。人和动物生理上是相通的,学生学习时能获得愉快感,他们学起来也会不知疲倦。这就是“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神奇原理。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情感体验,不让贪吃、吸烟、喝酒等麻醉性饮料,以及男女情欲、吸毒等不良情感体验扰乱、占据、分流大脑学习的情感能量,若做到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获得极大成功。由上也可知,情感动力是产生于健康的生命体中,锻炼坚强的体魄是多么重要。

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诸多的规律与作用,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效果。我们应记住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成功经验:“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小半取决于智力因素,一半多决定于情感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在当今信息时代,让我们远离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经师”,让我们呼唤着一批批有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的“人师”,去开拓语文情感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