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策略
2017-07-27胡元培
胡元培
【摘 要】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相关教师应该从学生心理层面出发,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工具丰富教学形式,同时重视数学精神的传递,提升自己对学生心理的把控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兴趣教学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5
在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化教学的策略越发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这种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接受数学知识过程的愉悦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学业进度,以及教師的日常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相比起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结构复杂,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考验。为此,相关教师更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降低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问题设置、进行情景化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引进故事化元素以及教师素养的提升等层面,对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巧妙的问题设置,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巧妙的问题设置,可以在促进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推动教学进程。这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问题设置,激励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比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章节前,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一张白纸的厚度大概为0.083毫米,假如把它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会是多少?是否会高过课桌,是否会高过教学楼?这一趣味问题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纸张在数次对折后厚度的计算方法,而当教师宣布结果:“一张白纸折叠50次的后可能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在对这一结果感到惊讶之余,也有了对指数函数探索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设置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情境的设置,即为学生构建具体的数学场景,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具备形象化的参照物,进而启发学生思维。
比如,在讲授“数列”章节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罗列出几组具体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它们的规律:“①2,3,4,5,6,7,8……②4,6,8,10,12,14,16……③-3,-6,-9,-12,-15,-18,……④4,8,12,16,20,24,28……”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可以轻易探出以上几组数字中相邻数字之差的规律,进而教师便能顺势进入“等差数列”知识的讲解。此外,涉及到概率与统计知识的讲解时,相关教师同样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创设数学情景,例如让学生对小组成员的身高进行统计和分析,或者根据以往几次班级篮球联赛的战况,推算出本班下次比赛获胜的概率等等。此类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在教学的开始便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相关工具,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多建立在理论化的教材之上,以教师的课堂板书形式为主。如此“干瘪”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把握,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疲劳和对数学学科的抵触,另一方面,则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这便要求教师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辅助工具,丰富课堂的教学的呈现形式,从视觉层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展示课外习题,以节省黑板板书的精力和时间,同时可以利用相关的插件绘制动图,例如运用几何画板呈现函数图像“y=sinx”向“y=Asin(ωx+φ)”图像转换的动态过程,使得学生对此类函数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有着直观清晰地认识。此外,相应的教学道具,例如粉笔盒、椎体、球体等实物的利用,也可以使得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有着更加形象的理解。
四、引进故事元素,传递数学之美
一直以来,高中数学都以它强大的逻辑体系和刻板的内容模式彰显着它作为理工类学科的特质,这也是不少学生认为数学缺乏趣味性的一大关键之处。其实,“数学”也有着它深厚的历史脉络和人文精神。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对数学知识背后向来被人忽略的人文情感进行传递,培养起学生探究创新的数学精神,从根本上促成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进相应的故事化元素,展现数学先贤的探究精神。比如,自幼体弱多病的笛卡尔,探索出了“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他将代数学和几何学结合起来,开创了数学领域的全新板块;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完成了数学著作《数书九章》;此外,“数学之王高斯”“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皆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悟到先贤们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
另一方面,数学本身还是一门有“美感”的学科,其“0.618黄金比例分割点”的计算,在建筑和设计美学中被广泛应用;其相关抛物线、截面图以及部分算式的规律和形态,皆能带给学生奇妙之感。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关注刻板知识的呈现,还要传递出数学的人文情感和趣味之处。
五、提升自身素养,改进表达方式
想要实现高中数学的兴趣化教学,相关教师还要在自身素养方面下工夫。笔者此处所指的教师素养,更加倾向于指教师的“综合素养”,即除了数学学科的专业素养,教师还应该当对自身的其他“辅助性素养”进行提升,包括对学生心理的把控能力,能够使得课堂讲授具有感染力的表达能力等等。
因此,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获得教学反馈、实现教学改进;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放大,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在自己的表达能力上下工夫,通过清晰、幽默而又富有条理的表达,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轻松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
总之,高中数学兴趣教学策略的实施,其根本之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得以调动。这便要求教师从学生心理层面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不论是为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设置,还是为方便学生理解所搭建的教学情景,亦或是带给学生视觉吸引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还有从学生情感层面出发的数学精神的传递等,都是为了在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中实现对学生的口味转换,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