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夜猫子
2017-07-27袁越
袁越
飞马哲水蚤(Calanus finmarchicus)是一种非常辛苦的桡足类海洋浮游生物,它们主要靠单细胞藻类为食,后者只能生活在海洋的表层,因为再往下光线就太暗了,没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飞马哲水蚤必须浮到海面觅食。海洋鱼类自然也知道这个秘密,所以这些捕食者们也会聚集到海洋表面,靠捕杀飞马哲水蚤为生。
如何才能既吃到海藻,又逃过猎杀呢?一部分飞马哲水蚤“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它们白天躲在几百米深的海底,那里漆黑一片,鱼类抓不住它们。到了晚上它们才会浮上水面,在夜幕的掩护下放心大胆地进食。
人类直到100多年前才发现了这个很可能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动物迁徙事件,只不过这种迁徙是垂直方向的,而且是以小时记的,每24小时为一个周期。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飞马哲水蚤是依靠太阳光来定时的,这在低纬度地区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飞马哲水蚤开始往地球的两极迁徙。高纬度地区的光照条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大幅度波动,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飞马哲水蚤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呢?
来自德国和苏格兰的一群科学家决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们在实验室里饲养了一群飞马哲水蚤,让它们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活很多天。实验结果让人惊讶,这些飞马哲水蚤完全不必依靠阳光信号的刺激就能精确地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每天晚上都会在同一时刻浮上去吃饭,清晨也会在同一时间沉下去睡觉。
科学家们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7年7月24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这项研究表明,生物钟完全可以依靠DNA来控制,不受任何环境因素的影响,人类要是学会了这个本事,那就不用担心睡不着觉了。
不过,飞马哲水蚤毕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浮游生物,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吃,什么時候睡就行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要比它们复杂得多,人类的生物钟相应地也会比它们更复杂。比如有的人天生就喜欢晚睡晚起,生物钟总比别人慢半拍,这个差别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大卫·桑姆森(David Samson)博士猜测,这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我们的老祖宗是一群打猎采集者,居无定所,时刻需要有人负责放哨,所以大家的生物钟必须要错开一点,才能保证集体的安全。
为了证明这个假说,桑姆森博士专门去了趟坦桑尼亚,跟踪研究了一个至今仍然过着打猎采集生活的哈德扎(Hadza)部落。这个部落有20多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桑姆森和助手们连续跟踪观察了他们20多天,发现其中只有18分钟是全部落所有人都睡着了的。平均算下来,在这20多天里的任何时段都有8名成年人处于清醒状态,这就保证了整个部落不会被猛兽袭击。
这项发现还解决了另一个世纪难题,那就是为什么人类会活那么长。世界上绝大部分动物一过生育期就会迅速死亡,不再占用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是很少见的一种过了更年期还会活很久的哺乳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此前有个“祖母假说”,认为老年人可以帮助儿女哺育下一代,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还活着的主要原因。桑姆森博士认为,睡眠的错峰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年轻人大都是夜猫子,到了后半夜往往会睡得很沉。老年人则正相反,夜里睡不安稳,早上也起得很早,但这种睡眠习惯正好和年轻人错开了,这就保证了人类部落始终都有几个醒着的人。
桑姆森博士把这个“睡不好的老年人”假说写成论文,发表在2017年6月27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会报B卷》(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上。这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实地考察的结果,而其他大多数关于人类睡眠习惯的研究都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缺乏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