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农耕
2017-07-27于水英
于水英
关于教育的类比很多,我最为欣赏的当属农耕说,教育与农业实在拥有太多相似之处。
首先,生长是生命的必然姿态。那一年,我从同事那里要来几段绿萝,回家后埋在花盆里。此前,同事为我描绘了一幅关于绿萝的生机盎然如瀑布般的景象,我便怦然心动。“剪成几段后埋到土里,再时常浇点水,很容易成活的。”她说。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几株枝条上的叶子就枯黄了,拔出后发现埋入土里的部分已经腐烂。就这样,一段日子过后,花盆里面只剩下了一两株。让我不解和失望的是,都毫无发芽的迹象。于是,将它们连同花盆里面的土倒进一旁的花盆里,又将空盆放在上面,索性不再理睬。这样做,或许会缓解我的伤感,算作自己先前苦心经营最好的结局。大概过了一年,抑或两年,印象里时间确实很长。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在那只空盆的边缘钻出一抹新绿来,显然是绿萝的幼芽,惊叹那色彩光亮的同时,更感叹那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肯定,它们当时全部被埋在了土里。于是,赶紧移开那只闲置已久的空花盆,又是松土,又是浇水,精心侍弄起来。如今,那盆绿萝早已氤氲成一片青翠的风景了。
是种子总会发芽的,生长是植物也是人共有的特点。对于一般人来说,幼时的记忆多是模糊不清的。然而,幼时的生活早已悄悄在每个人身上播下了种子,慢慢发芽、生长,并成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品性。儿童是成人之父,生长从来没有停止。对处于休眠期的儿童来说,尽管难以觉察到他们的成长,但是促进生长的能量在他们身体里悄悄积聚,有朝一日,他们定会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們都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和热情。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来说,生长从来没有停止。
其次,生长总是以特有的方式进行。家里另一株让我心生感慨的花木,应算作是被人唤为豆瓣绿的了。据同事讲,这也是一种极易成活的植物。而在我看来,这种花草管理起来不需要费心劳神,它那赏心悦目的价值更容易实现,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更容易相处。于是,剪下一段枝杈,找来花盆种下。此后,所谓的管理也就仅仅是浇浇水而已。按照同事的说法,豆瓣绿栽种到花盆之后,不需要经过适应期就能成活。然而,我栽下的那株大概有两三年光景,既不枯黄萎缩,也不萌发新芽,一如既往地顶着那几片我再熟悉不过的叶片,静静地站在那里,丝毫不顾及我的热情、期待、疑惑和嘲笑,就好像是没有生命的仿制品。始终没有中断的是,隔三差五为它浇水。它那默默无闻的表现似乎只配供给它水分了,也只有浇水,才让我确信它是有生命的。可是,去年入冬前后,这株豆瓣绿就好像是睡醒的雄狮一样疯狂生长起来,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就好像可以听到它生长的声音,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它就由原来三四片叶子而为三四十片,由一段矮小的枝杈很快扩展为四五株,蓬蓬勃勃的植株充满了偌大一只花盆。原来,豆瓣绿的生长也是有高峰期的啊!
花草的生长速度和方式各有其特点,儿童的身心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个体,会因为生活经历、性情爱好、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在行为方式、认知特点、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上各不相同。作为老师,应当理解、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诚然,生长旺盛的庄稼要保持良好势头,孱弱的禾苗更需要加倍呵护。但旺盛也好,孱弱也罢,它们同样牵动着农人的心弦。
再次,说教育是农业,是因为二者之间还有更多的相像之处。作物播种之前,需要耕耘土地、施足底肥、保持土地湿润。我们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展开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及积极的家庭氛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同样极为重要。
作物的田间管理来不得半点马虎,要随时关注它们的生长情况,需及时除草、灭虫、浇水、施肥等。同样,身心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少年儿童,也无时无刻不需要教育者的关心、爱护、培养和指导。
更重要的是,农业和教育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的,他们自有生命成长的规律,农业生产遵从规律,能够收获累累硕果;教育工作遵从规律,能够成全学生的优秀,使之“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 ,进而增加他们的幸福,使他们拥有美好的“精神上的享受”。
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播种庄稼和教育学生同样是在播种希望,经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