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课程,适性发展
2017-07-27吴洪文
吴洪文
2016年12月,“省百千万工程”高中理科名教师培养对象在台湾进行了为期15天的教育之旅,一路观察,实践参与,感悟体验,讨论比较,且行且思。台湾教育强调适性教学,即以学生为中心,配合学生个别差异与需求,考虑学生背景知识、学习准备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风格、语言、性别和文化等因素,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结果评量与课堂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整,或提供替代的选择方案,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台湾高中以多元选修课程使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特质进行学习,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适性发展”的目标。
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涯规划教育
高中是学生面临的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也是社会人才分流的第一道闸门。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最大的“成长的烦恼”莫过于自己是谁,想干什么,可以做什么。在学生性向尚未确定之前,台湾高中往往通过各种试探来了解学生性向。正因为如此,学生进入高中后便与学校辅导紧密相连。生涯辅导是辅导机制极为重要的一环,它由职业试探活动、生涯规划活动、就业辅导活动及升学辅导活动组成。高一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兴趣测验、人格拼图测验、自我了解问卷、多因素测验、生涯与兴趣量表等各种测验评量,来了解学生潜在志向。通过测验解释,协助学生整合信息、探索自我性向,经由选课辅导让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并加强学生职业性向的探索。台湾高中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如何依据自我特性拟定生涯计划等。同时还设有“职业试探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学程的课程规划、未来升学或就业进路。这两种试探课程的开始,都是为帮助学生明确性向。
高雄中正中学成立家长志工团队,组织校友“回娘家”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中兴大学附中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旅行,在各种交流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在教学实施注意学科的精熟学习及升学辅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在学生辅导上,让大量的毕业校友回来向学弟学妹介绍大学情况,并请相关家长介绍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特点。像这样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跨领域、跨学科课程
台湾普通高中十分重视跨领域 / 学科课程。课纲中明确提出:各类型必修和选修课程,可采用“跨领域 / 学科专题”的形式开展,以强化学生统整、探究、应用与表达能力,每位学生跨领域 / 学科课程的学分不少于4个学分。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适性扬才”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从参访学校开设的情况分析,我将台湾高中开设的多元选修课程分为四类。
1. 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融合介入
以福诚高中为例,《精彩一堂课》选修课程由数学科统筹规划,融入游戏,进行跨科整合。从不同角度看几何学,结合“缠绕画”艺术、阅读与摄影,还有化学蓝图、显微镜下的世界、硅藻排列规则、星象与图像等,还带入碎形与递归数列,Scratch上机实作,将几何学应用在不同领域中,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高雄市福诚高中课程《校园亲善大使》透过绘本提升学生的美感与了解多元文化,提升学生学习英语之兴趣与阅读力,培训学生能对外国学生来宾进行校园導览。与之相关的学生素养有:科技信息与媒体素养、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还有多元选修《跟着小英去旅行》,以社会科为主,融入历史、地理、公民等科目;多元选修《科普阅读》以自然为主,融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科。
2. 以某一生活背景为主题,多学科整合
福诚高中的《食品安全与生活》选修课程,以国中(即大陆的初中)自然科课程为基础,统整并衔接生活经验与高中课程,配合相关实验、实作设计,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强化“做中学”,让学生认识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借社会科课程认识立法原则、议事行为等,进一步评析食品安全相关社会议题,并提出观察、探究与看法,最后形成《食品安全与消费》报告。卫道中学课程《福“蝶”卫道》结合环境教育,启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关怀和维护,以校园生态环境及美丽蝴蝶生态观察,引出系列课程,包含:蝴蝶生理生态、栖息地环境(以台湾中部地区为例),与蝴蝶相关的物理及化学基础知识,还有东西方蝴蝶意象与经典文学,从感知到抒发,从观察到研究,配合写作表达训练的多元课程。
3. 围绕某一目标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
福诚高中开设的“从种子到餐桌”多元选修课,围绕推广节能减碳及手作课程,达到自己种、自己做、自己食的目的。课程进行中,学生利用在校园内的枯木、修剪后的树枝及木工坊所产生的废料,建造一座柴烧窑,并结合家政及工艺课程,教师教导学生制作手工窑烤面包、匹萨及木食器。课程整合了自然、社会、家政、国文等6个学科,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学科统整。课程目标针对的学生素养是“身心素质与自我精进”“道德实践与公民意识”“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
4. 主题式多元选修课程
中兴大学附中特色课程《社会科学研究》,教师带领高二社会组同学,将科学方法运用于各种社会科学相关主题,进行问题导向学习、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授课方式有别于追求标准答案的传统教学,而是以“翻转课堂”的概念,培养学生针对特定社会科学概念或议题,系统性收集、分析及批判文献的能力,并带领学生主动寻找研究问题、形成研究题目与展现研究成果。
鉴于国中与高中英文教材落差甚大,学生常因调适不佳而学习意愿低落,故福诚高中的教师活化教学,整合跨领域知识,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用英文。《故事英文》选修课程包括了三年的课程,第一年是英文,第二年是英文+美术+信息,第三年是表演艺术。同时借英语电子书创作及戏剧展演,融合肢体与声音表情,培养具有文艺素养、创意活力及娴熟应用英语的新世代人才。
台中卫道中学的选修ESL主题式课程《学生全英语报告“细胞分裂”》有机整合了英文、生命科学、资讯等科目;《走在文明与战争的丝路》跨域整合区域地理、世界史、经济与法律等科目,以培养学生梳理史学脉络的能力、养成地理视野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启示
从台湾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设计理念可以看出,“跨域整合”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的主要关注因素有:(1)基于问题解决;(2)基于学校特点与本地文化特色;(3)各学科的综合载体;(4)相关概念间的关联;(5)主题单元的组织;(6)学习资源整合;(7)活动项目设计;(8)灵活的课程安排;(9)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多元选修课程巧妙地联系真实世界,融教与学为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注重从学生的生活背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对教材加以拓展和补充,或使之延伸,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另一方面整合人力资源,教师不再是独立的工作者,而是在与学生、其他教师、高校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合作中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并参与完成课程计划。同时在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开放性的分析和论证、批判性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断强化。
台湾中学的校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团体活动时间和弹性学习时间四类课程,各有特点、功能互补,构成统一的整体:加深加广课程侧重于“拔尖”,“补强性课程”侧重于“扶弱”;多元选修侧重于个性的张扬、知识的整合运用;团体活动时间侧重于社会责任、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的培养。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