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瓜之甜

2017-07-27钟芳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2期
关键词:圣水圣殿石涛

钟芳

花是开后香,果是涩后甜。

一群弟子要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弟子们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把苦瓜当晚餐,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弟子听了,开悟了。

苦瓜最本质的味道是苦,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真正懂得它的人,都知道那一丝丝苦味,其实也是人生一味。

画坛大师石涛自稱“苦瓜和尚”,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对后世影响极大。据说他餐餐不离苦瓜,甚至把苦瓜供奉案头。很难想象一个人对于某种食物的喜好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其实石涛内心苦甚,世人哪得知!石涛原名朱若极,是明皇室后裔。明亡时他才3岁,被一个太监抱出,为了躲避搜捕,保全性命,削发成为以青灯黄卷为伴的苦行头陀。“五十年来大梦春,野心一片白云烟。今生老秃原非我,前世衰阳却是身。”这首诗是石涛一生坎坷经历的写照。顺治四年,石涛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游历生涯,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他把整个身心融于山水之间,达到物我两忘之境。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艺术创造提供了足够的养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与苦瓜同命相怜,故寄情苦瓜,把苦瓜作为自己的精神殿堂。他的笔墨中包含着淡淡的苦涩,耐人寻味。他在《苦瓜图》中自题:“这个苦瓜老涛就吃了一生,风雨十日,香焚苦茗。内府纸计四片,自市不易得也,且看何人消受。”也许,对于他来说吃苦瓜是一种修行,除了禅意外,还寄托着一种亡国之苦。

苦瓜的苦与众不同,是洁身自好的苦,苦得纯粹,苦得清灵,不会把自身的苦味传染给别的菜,这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特点,使其得了“君子菜”的雅号。清代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评价苦瓜为:“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其性属火,以寒为体,以热为用,其皮其籽皆益人,又有君子之功。”良药苦口啊!

张小娴说:“苦瓜跟年龄无关,也许跟岁月有关。当你尝过了人生百味,苦瓜的苦,已经算不上苦了。”是啊,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人生况味之一,唯有坦然面对沉浮,才能从苦中品出甘甜。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圣水圣殿石涛
七月,诗歌的圣殿
速度圣殿这是属于勒克莱尔的成名战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都柳江——穿行在神山圣水之间
《苍松秋色》
《奥拉星:进击圣殿》
对圣水大桥结构病害诊断的探讨
古典音乐的圣殿 现代音乐的天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