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及对策

2017-07-27李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

李霞

摘要:以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为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等应用系统的日志数据进行分析建模,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并利用非监督学习的相关算法对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归纳,得出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图书馆新技术环境下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信息行为

1信息行为概述

1.1信息行为定义

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国外对信息行为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学者波尔扎(Abdelmajid Bouazza)将信息行为定义为信息利用,即为了满足某种信息需求所作出的行为。英国学者莱恩(Maurice Line)认为信息行为是由于用户感觉自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量不能够满足目前所需进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美国学者克利克拉斯(James Krikelas)认为用户为获取某种信息以满足其所需时所从事的相关活动就是信息行为。根据Wilson的界定,信息行为是指与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有关的人类行为,还包括面对面与他人的交流。信息查询、信息检索及信息利用行为都是信息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学者冈部庆三则从生活信息化的角度将信息行为定义为是利用各种越来越多样化的媒介,传送或接受各种各样信息的行为,它包括信息的处理、加工和存储行为。

国内学者关于信息行为的定义主要有3种:(1)信息行为主要是指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以信息为劳动对象而展开的各种信息活动,即人类的信息查询、采集、处理、生产、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过程。(2)信息行为是在动机支配下,用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过程。(3)信息行为是在认知思维支配下对外部条件作出的反映,是建立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基础上,历经信息查寻、选择、搜集各过程,并为用户吸收、纳入用户思想库的连续、动态、逐步深入的过程。综合上述各位专家的观点,笔者认为信息行为是指信息需求主体在特定的动机支配下,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能动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查询、处理、加工和存储的行为。

1.2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信息行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Eliot撰文研究图书馆馆藏的利用情况,然后是1916年Ayres和Mckhmie两位学者对图书馆的一系列调查工作。但是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信息行为理论和模型的相继提出才标志着信息行为研究的真正开始。近20年,随着联机检索和互联网检索技术的成熟应用,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才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群体研究、检索行为研究、信息需求、模型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互联网信息行为研究、人机交互的前沿和特色研究等。国外有关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也是近10年才开始,其研究主题主要是与大数据产生相关联的网络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数据监护职责、大数据环境下馆员所需的专业技能等3个方面。

国内信息行为研究起步较晚,胡昌平教授1988年详细论述了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性,1996年林平忠教授对信息行为作了比较正式的论述开启了国内信息行为研究大门。目前,国内对于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受从事信息行为研究的学者规模及工作领域的局限,研究视角、内容等仍存在一定的盲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通过知网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统计,基于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资源建设研究不多,且基本都是针对本科院校的研究,涉及高职院校的寥寥无几。此外,开展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方法,多数学者采用传统的问卷调查,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的研究较少。

2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特点分析

本文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为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等应用系统的日志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并利用非监督学习的相关算法对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2.1获取资源方式电子化、移动化、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传播、数字化出版、移动化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眾多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逐步推广与应用,使得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获取渠道也更加便捷。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读者更加偏向于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限制,方便获取、存取便利的电子资源。随着响应式网站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图书馆网站也都逐渐改版为响应式网站,由于响应式网站不光是在PC端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在iPad、手机等移动端同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所以改版后网站的访问量也较之前的网站有大幅度提升。这也更能说明图书馆用户更愿意在移动端访问所需资源。

2.2对图书馆物理环境要求提高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情况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用户去图书馆不再单纯的以获取资源为目的,除了借还书和查询文献资料外,更多的读者是选择来图书馆进行自习、备考,他们认为图书馆更有学习的氛围。但是图书馆的物理环境又是他们不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一大重要原因。从走访的几所高校图书馆来看,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图书馆的上座率更高,环境设施陈旧、条件一般的图书馆上座率要低很多,但是在期末备考或者迎接大型考试的前期图书馆的上座率又普遍上升,这说明在用户看来图书馆是整个学校最能提供足够学习氛围的场所,但是他们更愿意在安静惬意的图书馆环境里来读书,融休闲与学习为一体的咖啡厅式图书馆更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2.3对移动信息平台依赖度提高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目前人手一部手机的情况在95%以上的大学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各种移动信息平台相继推出,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其中应用的移动信息平台,访问量最多的是微信公众号。调查问卷中显示60%以上的同学都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来了解图书馆动态以及图书馆资源情况的。图书馆公众号的推新、馆藏查询、读者证挂失、在线续借以及到期提醒等功能更是深受大家好评。另外根据行为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操作日志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移动端信息平台的利用率要远远高出PC端信息平台的利用率,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更偏重于在移动设备设备上对所需资源的查询和利用,图书馆要加大移动端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并做好宣传工作。

3大数据环境下应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对策

从以上分析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都不能充分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需求,这就要我们能够利用大数据环境下的新技术来为图书馆的转型做好服务。

3.1资源建设侧重数字资源建设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资源已成为用户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资源,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必须从以前的以“规模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数字化建设为中心”。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对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深度挖掘,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将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提到最高。资源配置方面要侧重数字资源的引进和试用,并适时的展开系列讲座让广大图书馆用户更多地了解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情况,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3.2服务方式侧重个性化服务

对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而言,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简单,要想在保障文献资源丰富和优质的同时,在服务上不断创新,为每个读者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才能真正吸引读者。在大数据环境下,那些之前看似毫无用处的用户数据成了我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有利参考。用户平时浏览检索时产生的日志文件、还有借阅图书、报刊、期刊等文献资源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都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建模、深度挖掘进而得出图书馆用户的阅读习惯以及需求趋势,并及时组织有效的信息资源主动推送给用户,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让读者爱上图书馆,爱上我们的服务方式。

3.3合理改善图书馆物理环境

当大部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都可以不在图书馆就可以得到满足的时候,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便成为图书馆用户是否愿意来图书馆读书或者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图书馆必须要有安静、舒适的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融休闲与学习为一体的咖啡厅式图书馆、电子阅览设备高大上的配置以及無处不在的免费WiFi都将是提升图书馆上座率的重要保障。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馆员素质

大数据环境下,能利用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对图书馆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成为图书馆馆员的必备素质之一。馆员的知识结构越丰富,专业覆盖面越广越能提供更专业和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图书馆要注重人才培养,提供新技术的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馆员知识储备的更新,提升馆员自身素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方式,在大数据环境下继续为读者提供满意到位的服务。

4小结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先进技术,将图书馆用户在图书馆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中留下的信息行为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并进行数据发掘,主动向用户推送有效信息进而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图书馆用户的满意度,促进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大数据图书馆
图书馆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