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迁都”中国十年可期?
2017-07-26孙卫赤纪双城
本报驻美、英特约记者 孙卫赤 纪双城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本报记者 邢晓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91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0年后这个办事处有可能成为IMF的总部。IMF总裁拉加德24日称,如果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的分量继续扩大,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制度相应改革,10年后不排除把该组织总部搬迁到北京。专家表示,中国要建成金融中心需释放国际影响力。
拉加德言论并非笑话
路透社称,拉加德在全球发展中心于华盛顿主办的活动中表示,IMF总部搬迁是“可能的事”,因为随着各大新兴市场进一步成长和更具影响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势必要将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性扩大。
IMF的组织法规定,该组织总部设立在经济最强大的成员国,IMF自1945年创立以来,总部一直设立在美国。美国目前拥有16.52%的投票权,中国投票权为6.09%,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名第三。按照IMF的规则,一般事务需要70%投票权支持才能通过,而重大改革事项则需要85%以上的支持率才能通过,美国相当于有一票否决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2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常常给IMF气受,拉加德的言论是在警告美国,让美国在一些政策上有所收敛。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拉加德的说法并非笑话,按照IMF投票权规则来看,60%汇率加上40%购买力评价,加权之后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10年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可能成为IMF的新总部。拉加德的言论是对于未来10年国际经济格局大变化做出的预测。
“脱欧”恐拉低伦敦地位
国际金融中心发源于欧洲,第一个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于17至18世纪出现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了19世纪至20世纪,英国伦敦跃升为金融强权。后来是纽约的出现,成为世界上第一非欧洲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
据国际金融中心指数GFCI最新一期数据显示,伦敦和纽约排在前两位,在商业和金融方面发挥巨大的全球影响力。然而“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或使伦敦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一些伦敦金融城资深人士担心,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也有可能被法兰克福和巴黎赶超。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行政主管罗莱特称,流失的业务更有可能被转移到纽约而不是欧洲国家。许多总部设在英国的金融业公司在欧洲大陆各国视察,在法兰克福、巴黎、都柏林、阿姆斯特丹、华沙等欧盟城市寻找落脚点。
亚洲还看京沪
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约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回归后,金融业持续蓬勃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离开美国,香港有没有机会?曹和平表示,“绝对不可能。香港的时代在2012年以后已经过去了,要想东山再起恐怕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情了。”《香港01周报》称,金融业看似高端,但香港的金融创新程度落后其他国家和地区。
曹和平认为,北京和上海的潜力非常大,首先二者都是大国的金融中心。北京汇聚百所高校,具有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最强的城市环境,这是北京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天然优势。上海作为全球性港口城市,位于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长三角地区,发展程度当仁不让。因此,北京和上海的优势无疑具有竞争潜力,而香港跟二者不在一个量级,无法与之竞争,除非向大陆靠近寻求发展机会。
北京或上海距离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宋国友表示,国际金融中心有两大决定性因素:第一,该国经济总量如何;第二,该城市能否在市场作用和政策支持之下成为中心。
宋国友认为,北京或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的距离不大,就目前情况看来,两座城市所在的中国经济总量是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支撑因素。但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比建设罗马更需要时间,未来还需要10年左右时间释放累积性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