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会斗殴,不只是一场热闹

2017-07-26

环球时报 2017-07-26
关键词:女议员议会议员

本报驻乌克兰、土耳其、韩国、德国记者 谭武军 莫闻初 李军 青木 本报记者 白云怡 ●王会聪

丢水球、砸椅子、鸡蛋面粉满天飞,“立委”们推推搡搡,有人被撞倒在地,有人遭到殴打……这些激烈的打斗场面都来自近日的台湾“立法院”。虽然其斗殴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声名在外,甚至在1995年得到“国际认可”,获“搞笑诺贝尔和平奖”,不过,7月13日至19日短短一周内打了四架,这种高频率令人大跌眼镜。英国广播公司(BBC)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相关视频罕见地创下超过100万的点阅,甚至远在非洲的尼日利亚电视台都做了报道。对于这种政治乱象,有分析说是“西方民主的体现”,然而纵观其他频繁发生“议会(国会)暴力”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发现,这恰恰是民主制度不成熟的标志。

乌前总理发言时强行被抱走土女议员打斗中义肢被损坏

“台湾‘立委打架是一种政治生活方式”,BBC近日报道称,尽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议会(国会)也会发生打架事件,但台湾“立法院”更因此“声名狼藉”,每年通常发生多次打架事件,有时甚至每几天就打上一次。“虽然拳打脚踢、拽头发、向对方脸上泼水等都已是家常便饭,但本月的打斗变得更加‘丑陋……一些记者和台湾人表示,这种事情令人蒙羞,而且不会促进民主”,BBC如是评论。BBC另一篇文章用“家丑外扬”来形容许多台湾网民对于“立委”因打架而火遍外国媒体的反应,他们纷纷表示“丢脸”。

包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在内的多家德国主流媒体也广泛传播台湾“立法院”上演全武行的视频。曾去过台湾的慕尼黑汽车工程师克里斯蒂安看过相关报道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种事严重损害了台湾的形象”。

对于“立法院”的乱象,有台媒辩解称,这并非只在台湾发生,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有台湾网民也自我解嘲式地表示,跟东欧有些国家冲进去直接摔跤相比,台湾这几年的“立法院”冲突已“相对温和”。

台湾网民说的“东欧国家”肯定可以算上乌克兰。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马戏院”。一是因为乌议会大厦和马戏院建筑风格相似,都有巨大的圆穹顶;二是议会经常上演斗殴戏码,成为该国政治生活的闹剧。有乌克兰媒体说,该国独立26年来,使用拳头是历届议员表达政治立场的常用方式之一。

近年来最广为人知的场面是,2015年乌克兰时任总理亚采纽克在议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一名亲总统的议员走上发言席,递给亚采纽克一束玫瑰后突然从身后抱住他。尽管努力抓住面前的桌子,但亚采纽克还是被抱离发言席。随后,其他议员蜂拥而上,亲总统和亲总理两个阵营开始互殴,场面极为混乱。

另一个因议员爱斗殴而出名的国家是土耳其。今年4月中旬,土耳其举行了备受世界关注的修宪公投,决定是否由议会制改为总统制。而在公投之前,土耳其议会为修宪草案至少打了两次。1月11日,当就修宪草案中的“议会不再有权审查部长和内阁”进行辩论时,反对党数名议员手挽手围在议会主席台附近,与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简称正发党)发生冲突,一名正发党议员在打斗中鼻子受伤(如上图)。一个星期后,修宪草案辩论进入最后一轮,独立女议员娜兹丽阿卡将自己铐在主席台的麦克风上抗议扩大总统权力。在之后的休会期间,一群正发党女议员上台说服娜兹丽阿卡结束抗议,而亲库尔德的反对党人民民主党的女议员则站在她身边以示支持。当一名正发党女议员试图上台将话筒旋开拆下时,两党女议员爆发肢体冲突,一名人民民主党的女议员甚至被踢中胸口。美国《纽约邮报》称,在这场打斗后,3名议员被送进医院治疗,其中一名女议员的义肢被损坏。

亚洲国家中,韩国国会也曾是出名的打斗场,最令国际社会惊诧的当属2011年“催泪弹”事件。当时执政党试图强行表决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在野党议员金某为阻止法案通过携催泪弹冲进会场,在议长席前引爆,导致现场烟雾弥漫,议员痛苦不堪。

在美国《赫芬邮报》列出的“议会打架国家一览表”中,还有印度、南非、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等国。

“他们争论的许多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议会(国会)作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机关,本应是西装革履、素质较高的议员们议事的严肃场所,为何会有这种啼笑皆非的“粗鲁”场面?韩国建国大学国政系苏教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民主化进程中,只有代表不同阶层的政党进行争论与协商,才能使国家和地区更趋向民主。但如果政党一味强调对立,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固守立场,而非进行相应妥协,那么“议会暴力”现象就会频发。

美国《华盛顿邮报》通过搜集数据分析称,两种情况会导致人们倾向于用打架解决问题,而非达成一项协议:当有关方正在就未来权力讨价还价时或者当权力正在因某些外部因素而发生变化时。另外,打架更有可能发生在成立时间较短的议会内,其机制规范尚未发展成熟。《华盛顿邮报》画出一张图表显示,不足20岁“议会年龄”的国家,每年发生打架事件的概率约3.5%,85年以上的议会,该概率低于0.5%。

中国社科院政治所信息室主任冯钺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类似现象很少,“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背景,它们的议会(国会)已经发展了上百年,英国议会甚至从1215年的《大宪章》签署开始就慢慢有了雏形。后来经过600年左右时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议事规则”。

诸如美国这样当下拥有比较健全的议事体制的国家,在其发展初期也曾经是“议会暴力”的重灾区。香港《明报》称,现代议会暴力史的起点应以1789年美国国会众议院中罗杰·格里斯沃尔德和马修·利昂互殴作为起点,当时他们的分歧在于应该增加联邦政府的权力还是扩大州自治权(如下图)。还有个著名的例子是,1856年参议员萨姆纳被众议员布鲁克斯打得3年没能重回参议院,当时两者在废奴问题上分歧严重。

“如今时常出现议会斗殴的国家和地区的议会制度,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直接移植过来的,但由于它们没有搞议会政治的历史传统,再加上议会选举范围扩大、经济和民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等因素,所以更难形成心平气和讨论不同政见的习惯。”冯钺表示,此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议会斗争往往是决定国家民族发展前途的斗争,其分歧也就激烈得更多。如今的美国国会讨论的并非是当初决定政府权力、废除奴隶制等根本性问题,而乌克兰议会则需要讨论到底是亲俄还是亲西方等生死攸关的大事、土耳其讨论修宪等重要问题。“搞好议会政治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国家权力的独立。倘若国家利益操控在外国手中,议会政治也很难搞好,乌克兰和拉美国家这个现象比较严重。”

冯钺补充说,若仅从台湾来说,“立法院”如今的乱象和当年李登辉搞“台独”有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他要让民进党从街头走进立法院去搞政治斗争,想让国民党威信扫地,而这需要破坏立法会的庄严,斗殴就是一种合适的方式。现在的状况就是当年民进党这个‘策略的延续。”

告诉选民,“我们尽力了”

乌克兰一些议员认为,在议会动手正是该国政治自由的象征。前地区党议员纳多沙曾说过,为什么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议会没人打架,而乌克兰有?因为乌克兰是民主国家。

议会斗殴是西方民主的体现吗?中国社科院政治所副研究员樊鹏对《环球时报》说,这恰是民主不成熟,甚至失效的表现。他表示,一个运行成熟的西方议会应当拥有两套机制,一是类似英德美那样,通过选举机制由多数党派控制议会主要席位,争执意义不大;第二个则是能够很好控制辩论的机制,比如英联邦国家所采用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出现斗殴的国家与地区显然没有这两套机制”,樊鹏说,“按照西方民主政治下的议会理论,一切政治问题都可以谈判与辩论,出现斗殴则意味这个基本底线被突破。这说明这种西方民主议会制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解决很多社会议题,甚至导致社会进一步撕裂,也显示了党团在政治参与上的无效、无序与不规范”。

对于“议会(国会)斗殴”,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推出强硬规定加以遏制;而韩国2012年推出《国会法》修正案,又名《国会肢体冲突防止法》,以从根本上防止强行通过法案、引进阻挠议事制度、对利用非法手段妨碍议事的议员加强惩罚力度等措施规范议会秩序。从相关新闻报道中能看出,2012年以后,韩国几乎没再发生引发国际关注的“国会暴力”事件。

不过,对于一些议员来说,上演斗殴戏码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在议会斗殴是在用肢体冲突表达立场。”柏林国际问题学者托比亚斯·森格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许多议员在进行一种“政治表演秀”,通过打架、争吵等“演出”,霸占媒体版面。美国《新闻周刊》援引一名报道台湾的记者的话说,这些打斗往往只能让人们看到表面而非真正的事务,民众甚至通常都不了解这些引发争议的法案是什么。

冯钺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述说,“有次我去台中调研,那时候国民党和民进党时常在台中市议会发生肢体冲突。但我们看到双方议员进去之前还握握手,而且打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很猛,但其实不会造成什么实质伤害”。他认为,有时候这种斗殴给民众传递出“你们看,为了这个议案我们真的出力了”这层意思,以此来吸引更多选民。▲

猜你喜欢

女议员议会议员
英国议会休会改变历史进程
英议会就是否“硬脱欧”投票表决
内华达州女议员要过半
英议员离职后照领餐补
“娘子军”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
驴?议员?
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