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风家教为依托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

2017-07-26黄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道德

翻开中国历史,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可现在,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效率”“时尚”之上;曾几何时,良好的家风家教已不再传承;曾几何时,华夏子孙已忘记了什么是信仰......缺少良好的家风家教的中国新生代,他们的成长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非主流的他们,没有了家教的约束,没有了家风的熏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成长为没有信仰的一代。流逝的时间和生活实践证明:我们在抛弃、遗忘家风家教的同时,也毁掉了中国传统文化延传的根基,丢掉了安身立命的财富。

好在习近平總书记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前途又一次与良好的家风家教的塑造连在了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疑与良好的家风家教有着诸多相契合的地方。

百善孝为先,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主张“孝”不仅仅是指子女从物质上瞻养父母,更重要的是尊敬、善待父母。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是以孝道作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就成了百姓行孝、尽孝的好榜样。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们一致认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对我君王尽忠呢?高中课文《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之所以受到君王的赏识,就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抗旨不遵——以侍奉祖母刘氏。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与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分不开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家教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地成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是孟子的“四端论”,是指道德实践的四个基本方向,也是道德价值的根源所在。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理智的萌芽,人的本性虽然是善良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善性,都能使自己道德的发展顺乎人性的本能。因此时刻需要记住古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古人是想告诉我们:不要认为这件事的“善”不能惊天地泣鬼神就放弃不做,所有的大善都是从小善累积而成,“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也不要认为这件事的“恶”无伤道德就去做,所有的大恶都是由小恶的思想放纵导致的,“夫祸患常积于细微”。

也许是你的一个温暖的微笑,使一个准备轻生的人停下了走向死亡的步伐,重新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情;也许是你的习惯性的动作,捡起来地上的一张纸屑,让我们的外国友人了解到中国人的素质,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许是你的一个友善的举动,把下水道盖盖好使路人避免了受伤的危险……很多时候,小善使人受益匪浅,但相反生活中的许多被人认为的“小恶”却使人失去了太多,也许有些人最终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只是因为儿时的一丝贪念。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认为孩子的坏习惯小而去纵容,一旦放任自流甚至怂恿最终必将酿成大祸。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的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家教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家教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切勿占人便宜,凡事不要依赖别人。

曾国潘说:“成事不说,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是在告诫曾家子弟在为人处世时,不要想着贪小便宜,做事不能依赖他人。郑板桥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都不算好汉。”凡事都要靠自己,过度依赖别人会造成自己丧失自主生活的能力。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就用芦苇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长了些,就到读书人家借书阅读,正是因为欧阳修先生靠自己来学习,不依赖别人才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也印证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俗语。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用稚嫩的肩膀撑起残破的家,带着妹妹上学,为父亲看病,奉养祖母的事情自媒体传播,来自四面八方的捐款却被他拒绝了,他说:“靠我自己能够过去的,我觉得我能行。”

黄鹤,北京交通大学学生。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勤劳节俭传家风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