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阅读 助推写作
2017-07-26张在平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两者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来促进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文豪苏轼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此理。勤于阅读,方能轻松为文。
毋庸置疑,学生仅靠阅读语文课本无法获取更多的营养,进行广泛的阅读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阅读就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广泛涉猎,可厚积薄发。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可在当下,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学校,对语文不够重视,被挤压后有限的语文课都被老师拿来紧赶教学任务,课堂开展大量阅读成了留在心底的愿望;某些语文老师,因学校未能采用跟班上的机制,急功近利,多传授答题技巧,没了长远眼光,不能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多数学生整天被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很难有时间读课外书籍,图书室、报廊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学生被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力推行课外阅读,在某些地方,徒有其名。
面对此现状,不妨让随时随地取材,弥补无法大力推行课外阅读的不足。学生所做的试卷文本,便是极富营养的值得细细品读的阅读文本。考卷所选论述性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阅读基本都是经典之作。在考试、评讲环节,我们可以把好的文本当作提升解答阅读题目的典型文本;消化環节,我们应当跳出如何从文本提炼答案的圈子,把该文本当作写作的模版,借鉴它的谋篇布局方面的技巧以指导写作;汲取其中的精髓内涵,视为鸡汤,营养自己的思想;及时整理经典句段,积累作文素材;模仿化用隽永精彩之句,润色语言。
借试卷文本阅读,可以学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技能。好的文学类文本能让你学到记叙文立意选定、段落布局、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如江文胜的《借给你的温柔》,我们可以学到作者拟定标题之诗意,可以学到对偷窃者不留名地施以善举尽展人性之美立意之巧妙,可以学习作者在生动刻画吴亚龙时运用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可以学习到那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收尾艺术,可以学习明暗两条线索并行的行文艺术。
借试卷文本阅读,可以营养你的思想。会写作的无疑皆是思想有营养的人,因写作是表达人的思想,思想的贫乏注定文章的干瘪。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活的经验,另一个就是阅读。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毕竟有限,思想的提升多数靠阅读。借阅读可养人脾肺,可滋润心灵。学生阅读大量富有人文精神的经典美文,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涤荡,思想精神就会得到营养。通过蒋骁飞《君子的争与不争 》,我们可以彻悟“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君子那 “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精髓之争与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风范。通过苏北《文明与世界相拥》这个议论性文本,我们深悟到中国力量的崛起理应是中国文明的崛起。我们通过《儒雅之风》明白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考卷所选的文本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读中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进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学生的情操在这些作者的思想中得以陶冶,其语文思想也自然得到提升。
借试卷文本阅读,可以积累素材。考卷上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甚至是文言文,我们都可以从中撷取素材,积累语言。边家珍《“和而不同”歧义辩证》、东方小四《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鲍鹏山《黑暗王国里残烛》、张家鸿《我读梵高》《林徽因:美与智慧的绝唱》、冯之俊《善待自我——中国人的智慧》、《杨绛:淡然走过百岁人生》《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在遇到类似的文本,我都在考后消化阶段,指导学生做分类有效积累,这些积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题材。天长日久,待到自己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文海浩瀚,作为考生精力有限。考卷的文本基本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而选取的,老师有选择地用好考卷文本,精心引导,精读精研并用,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更有效。他们在读中学习技巧,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写作能力定然得以提升。
张在平,湖北郧西县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