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道文本,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2017-07-26徐妮妮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论据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是学生在中考作文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文体,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议论文看似有着容易掌握的“写作套路”,是一条应对中考作文的“捷径”,而从很多中考阅卷老师反馈看,学生中考议论文写作依然存在着很多制约作文分数的问题:第一,论点提出形式单一且不鲜明;第二,论据不典型不新颖;第三,论证语言不精炼不深刻。

怎样在紧张的中考备考中高效提升议论文写作技巧呢?在探索中,我们发现了课文文本的力量,从学生已经熟悉的课文着手,整合素材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一、整合文本经典,引出论点

如何提出中心论点,是议论文写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童话、寓言、神话类的记叙文,通过整合,用在议论文开头部分引出中心论点,既能增加表现力,又能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例如作文《坚持的力量》,有学生在指导后这样引出中心论点:“一条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坚持唱着向前的歌,最终汇入了大海;一朵百合花,矢志不渝地坚持‘我要开花的信念,最终开满了百合谷地;一位愚公,锲而不舍地坚持移山壮举,最终感动了天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坚持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学生将学过课文中能体现坚持的力量的几个经典故事用在了文章的开头,直观地引出了中心论点,起到了很好地提升效果。

二、巧用文本素材,丰富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事实和根据,在一篇议论文中占据主体地位。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之分,事实论据,在中考作文中,学生常常列举的要么是司马迁、贝多芬这些陈旧的事实论据,要么是“感动中国”中的获奖人物事迹,虽然与时俱进,但人人都用,看多了也难免失去了新鲜感。而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写人物的记叙文,本身就是很好的事实论据。例如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迈克尔·乔丹的《最出色的球员》等,这类记叙文带有自传性质,用在相应的议论文写作中时,适当变换人称即可。再例如余秋雨的《信客》、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本身是以第三人称记叙,可以直接作为事实论据用在相应的议论文写作中。除了课文本身,对于语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名家,教师在授课时都会拓展其生平事迹,使学生能“知人论世”,而这其中也有很多可积累的事实论据,例如苏轼、柳宗元等,他们虽然仕途不顺,但在文学上取得了骄人成就,这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这些素材能体现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本身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也有很高的积累价值。

再来谈道理论据,课文中值得挖掘的道理论据主要集中在一些古诗文名篇名句中,例如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高远,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高洁……此外,在一些现代作品中也有不少佳句,例如鲁迅《故乡》中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道理论据不仅有着增强说服力的作用,而且能增加文章的典雅之美,尤其用在结尾部分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积累只是第一步,要想作为典型论据灵活用在作文中,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思考其可以用来证明哪些论点,以求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效果。

三、积累文本名句,深刻议论

很多中考生写作议论文时,将平日积累的事实论据分段堆砌在作文中,看似结构清晰,因为缺少围绕中心的深刻议论,因而并不能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中学生受人生阅历的限制,即便能侃侃而谈,也往往比较浅薄。因此不少大家作品中精炼深刻的句子就成为了最值得学习借鉴的议论语言。如冰心的《谈生命》中有这样的句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中有这样的句子:“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这些句子都富含人生哲理,积累多了,学生思维会更深入,作文中借鉴或仿用,既为作文增色,又支撑了中心论点,久而久之,议论语言精炼深刻就不难做到了。

宋人陈善云:“读书始知出入之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这里的“入”就是阅读、学习,“出”就是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有新的创作。取道文本,正是我们对提升中考议论文写作水平的“出入之法”的探究。当然,除了议论文这一文体,课文对其他文体的写作也有指导作用,我们将继续探究,期望能在中考备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妮妮,山東威海市第七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论据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