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该如何有备而教
2017-07-26张秀珍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版块,它有别于阅读教学,应该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因而,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备课可以独立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和作文辅助手段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
这里的课堂教学设计,指课标上规定的“一学年十四次写作练习”的指导课的教学设计。这种作文指导课备课依据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本单元的安排。课标给备课提供了方向性,課本给备课提供了写作话题和写作资料。根据课标精神,作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备技巧指导
我国的课程标准指向性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十分突出。关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标中有这样的表述:“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其实在这个目标中,涉及到表达方式、详略安排、联想和想象等多种写作技巧。而这些写作技巧,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的部署,通过具体的策略和手段让学生去练习,从而得到落实。因而,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中,依托单元话题,按部就班落实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初中三年中的一个重要的作文教学目标。
如今,许多优秀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文章立意、结构安排、选材指导、语言锤炼、细节描写都有了周到的创想,可借鉴的东西已有很多。但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只有符合自己的学生需要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做写作技巧指导时,要根据学生需要做设计。而且,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做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习作话题、习作文体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做设计。
(二)备文体指导
新课改后,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淡化文体教学,不仅教材的课文淡化了文体,例如八上的科技类作品中,以散文式的小品文居多,九上的论说类作品单元,选入的文章文艺性很强,总体上体现了中国写作重文学轻实用的特点。在学生的作文考试中,更有“文体不限”的字样。在这样的趋势下,教师不敢再对文体稍有说法了。三年下来,学生不明白何谓文体,学生的作文“四不像”也就在所难免。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因此初中三年,学生至少要学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但“四不像”作文只能说明,我们的学生三年学习之后,这一项作文能力的目标是没有达成的。追其根源,不难发现这是淡化文体作的怪,或者说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新课程理念惹的祸。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对三年的文体教学做规划,而不是蒙着头教作文。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教材的编排情况,初一学生以训练记叙文为主,初二学生以训练说明文为主,初三学生以训练议论文为主。在教师的作文指导课中,教师应该明确,这堂课的作文文体以什么为主,也应该明确,某些题目或话题的写作,某种文体会有优势,或更利于学生发挥。更要根据学生作文的表达的能力,有效的加强某种文体写作的训练。
(三)备作文评改
语文教师的最大苦恼是,面对如山的作文,呕心沥血地修改了好几个小时之后,学生连看都不看一眼,装在书包里去了。而在讲评作文之时,只有几个学生感兴趣,其他便不做反应。作文批改,这个浩大的工程如何减负值得语文教师深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既然全批全改没有效果,那就推倒不用?但语文教师不曾想,因为,教师几乎不对批改做思考和设计,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批改做设计,也许已经积累了很多种作文批改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只是临时采用了某种批改方法,没有打算,只为完成任务,这种做法,既不为自己的教学发展着想,也怠慢了学生。
而作文批改后的评作,其实是写作指导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若没有事先做好讲评设计和准备,不仅因为总是采用某种方法,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也可能因为不良的评价方式,误导学生写作,而最终造成贻害。因而,对作文教学的评改做设计,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常规中要养成的一种习惯,或是要达标的一种行为。设计作文讲评课,教师始终要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对作文做自我修改。美国新罕布什大学写作主任唐纳德曾说:“学生不会写作的症结,是这些课文和教师忽视了写作过程——即写作中的思考方法和修改,是任何成功的写作经验的必要部分。”
二、辅助手段设计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绝不是简单的技巧训练的过程或结果,它是人类表达内心世界和思维燃烧的需要。因而,仅仅只有课堂上的各种训练是不够的,教师和学生还要为内心和思想的燃烧准备很多的柴火。
(一)备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俗话说“肚中有墨文章自会来”,学生对作文感到害怕,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可写的东西。在两点一线的单调的生活线上,由于熟悉便觉得没有风景,这是当今学生生活的苦恼。语文教师有必要为学生三年的初中学习做厚积而薄发的准备。
1.探源生活
语文大师叶圣陶曾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以生活为半径,学生应该可以画出一个美丽的作文之球来。然而,生活的半径有长短之分,圈的面积也就有大小之分。语文教师可作拉长半径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七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八上的《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说不尽的桥》,八下的《到民间采风去》都把学生引向火热的生活,古朴的民风,时髦的话题,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材,在学生写作之前充分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为学生走进生活创造途径,也为学生理解生活做精心设计。
2.探源书本
“腹有诗书气自华。”矛盾曾说:“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认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历史巨人的肩膀。所以,阅读成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推崇。阅读不仅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展我们的视野,是积累知识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阅读更是开启心智,促进成长的好帮手。然而,阅读仅仅是停留在教材上的几百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借伟大历史人物的智慧。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本,只有有计划的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评论“阅读兴趣一旦激发,习惯一旦养成,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提升,则很有可能陷入一种阅读黑洞——虽然总在不知疲倦的读,但总是不知道是为什么而读。知识视野得不到拓展,人生境界得不到升华,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样的阅读不仅徒费光阴,而且戕害心灵”。因而语文教师对读写结合推崇备至的首要条件是,对学生的阅读做有计划的指导。
(二)备辅助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语文教师布置学生的其他练笔形式很多,如随笔、日记、周记、摘抄评析等。可惜,这些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意性太强,教师其实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另一方面仅是为控制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而做。因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曾认真对待这件事。然而学生的许多有灵性的表达往往都出现在这些练笔中,由于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在自由状态下,生命意识强烈,写作往往是心灵表达的真正需要,很大程度能起到启迪心智,放飞心灵的作用。若教师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课前做到精心设计,辅助练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作文教学的“贤内助”。如余映潮先生曾列举七年级上十几篇课文可供学生仿写的语段,教师若能结合课文设计仿写、缩写、续写等练笔作业,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也排除了学生没方向练笔的盲目性,杜绝学生为应付写作而瞎编乱造的做法,同时,也为学生选取了习作的依据。当然,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各个节日。校园或社区、村庄的各种新闻而设计练笔作业。总而言之,辅助练笔也应该列入作文教学设计之列,而且学期初,教师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这样作文教学才会跟上课文教学的步伐。
在新课程改革中,为探寻教学的新天地,教师的努力和辛苦应该受到表彰。但是,在改革的路上狂奔的时刻,回头整理所有的创新策略,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也许,我们教学常规的目的就是如此,相信作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但是教师坚持备好作文指导课也是一种改革。
张秀珍,浙江浦江岩头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