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细雨 丹心沃新花

2017-07-26高红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刘老师母亲老师

高红娟

有的孩子说:“她不是春风,但是她比春风还温暖。”

有的孩子说:“她不是妈妈,但是她像妈妈一样。”

有的孩子说:“她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有的孩子说:“她是园丁,辛勤浇灌着我们这些小花朵。”

24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像泥土一样朴实,像大山一样厚重,像老黄牛一样无私”地关爱着孩子们,用自己的耐心、热心和爱心哺育孩子们成长,谱写出了一曲曲爱的乐章。

她就是刘会玲,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女教师。

刘会玲老师,1972年出生,小学数学高级教师。199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4个春秋。因为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因为爱,她把自己的美好年华完完全全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孩子们。她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心爱的教育事业。

一.探索创新,让课堂活起来

自1993年从教以来,刘会玲老师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先进的教育理论,勇于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磨练,逐步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简洁、严谨、生动;板书——工整,详略得当;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

刘老师的数学课堂扎实高效、睿智深邃,学生们喜欢,家长们满意,同行们也爱听爱学。她一直担任高段的数学教学,日常教学中,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她总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她还立足教材、钻研教材、创新地运用教材,在“实”与“活”上下功夫,较强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她执教三年级《周长》一课时,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并问同学们:这两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此句表述不清,没看懂,不知道怎么修改)这种题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此题时,刘老师选择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充分讨论、辨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生1说:“长方形长、宽一样,中间一条也一样长,周长肯定一样。”生2不得其解,皱着眉头说:“我不同意他的意见,但也不知道哪个周长更长,总觉得怪怪的。”刘老师心理暗笑,他一定是受了面积大小的暗示。生1已经迫不及待地冲上讲台,指着黑板上的那道题给他再讲了一遍周长。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们表现活跃,并且充分掌握了周长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刘老师在处理课堂生成这方面颇有经验和方法。她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法》时,课一开始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估计正确与错误会同时出现,然后可以抓住认知冲突,组织讨论。没想到同学们都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应该说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但是刘老师并不满足: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本质真的理解吗?这时,刘老师决定改变原定授课思路,设问:为什么不是等于十四分之五呢?你们有什么理由说服老师?面对老师的新问题,学生通过折纸、画图、实物举例等多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只有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珍惜课堂生成性资源,用好生成性资源,努力營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开发潜能、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地方。

多年来,她坚持“功夫在课前、收益在课上、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思想,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刘老师所带的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让平行班的老师羡慕又佩服(平均分差多为10分以上)。2013年秋,在江夏区四年级期末调研考试中,成绩位于全区第四名,与区第三名成绩相差0.1分。2013年江夏区学生全能比赛,刘老师班级14人参加,其中,10人获奖,1等奖1个,2等奖5个,3等奖4个。

二.循循善诱,让掉队的雏雁跟上来

教育家徐特立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据了解,有个学生,别的学校都不肯接收。刚转入刘老师的班级时,各学科成绩都非常差,尤其是数学,平均只有30分左右。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也不好:丢三落四、性格古怪、不合群、不做作业,上课情绪低沉,下课狂奔乱跑,经常与同学间闹矛盾……天天都有科任老师和同学反映他的问题。刘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让他有所转变呢?

首先,刘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多次找他谈话,跟他说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规范,,劝诫他要以学习为重,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结果并不理想,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改变。看到他不思进取,万事漠然的态度,刘老师更加焦急心痛了。

“不能这样下去,要不然,这个孩子就全毁了!”接着,刘老师安排他与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同桌,让先进带动后进,可是他根本不接受同桌的帮助。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开了头就好办了。刘老师将要求一再降低,只让他抄同桌的作业,不要他动脑筋,只要做就行。开始仍然一字不动,刘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沟通,陪他抄一遍、两遍,一天又一天,有时连午餐都忘记吃。渐渐地,他开始动笔了,这就说明他在进步。只要是在进步,哪怕仅仅只是微小的一步,也要及时的、紧紧地抓住。刘老师马上在班上郑重表扬说:“**同学今天真棒!他开始做作业了,同学们一起表扬他!”

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许多老师们都尝试过。也许有些老师试过一次没有什么效果就会放弃,但刘老师却一直这样坚持着,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一直坚信没有谁生来就是后进生,他们可能只是慢一点而已,只要我们等一等、拉一把,他还是会跟上大部队的。也许是明白了刘老师的用心良苦,他开始学习了。在后来的测试中,第一次考了40分,刘老师当全班同学的面奖励他一颗星,并鼓励他,相信他以后会做得更棒。此时刘老师看见他开心的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满足。刘老师也开心地笑了,因为刘老师看到了希望。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对于程申这样的后进生,刘老师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用关爱的阳光来拨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后来,这位学生的作业每次都能按时完成,在几次数学测试中先后考了50分、60分,有一次居然考85分。渐渐地,同学们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都很乐意与他交朋友,课间也能看到和大家一起玩耍,习惯和性格都在慢慢改变,刘老师的关爱如春风化作了细雨,滋润着这个孩子的心田,让他感受到了成长进步的快乐。

三.细心呵护,让孤单的红领巾飘起来

在庙山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多。刘老师的班上父母双双在外的有13人,父母中有一方出门的有6人。

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因感情不合离异了,女孩由父亲抚养。不久,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虽然,她的父亲对女孩宠爱有加,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但女孩却一直郁郁寡欢,非常孤僻,很少与班中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学习成绩也一直处在下游。刘老师一直为这事苦恼不已,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她。

一次,女孩的母亲来看她,但女孩拒绝见她的母亲。对此,刘老师难以理解。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为何会拒绝见自己的亲生母亲?从她母亲的哭诉中,大致了解了一点关于他们家的事情。或许父亲往往会粗枝大叶一些,而且由于对女孩的母亲积怨较深,在平时对女孩的教育中,就时常流露出不许女孩见母亲的怨言。单纯的女孩受了父亲的影响,在她小小的心灵中,竟也埋下了痛恨母亲的种子。认为母亲弃她而去,是不爱她了,不要她了。以致当她的母亲来看她的时候,她倔强地不肯与自己的母亲相见。当她的母亲向刘老师哭诉的时候,刘老师细心地留意到女孩眼中晶莹的泪花,刘老师意识到了这个孩子内心的柔软和无奈。

事后,刘老师单独抽了一个时间找女孩谈心。起先,女孩不肯敞开心扉。后来,当刘老师说到:“世上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时,女孩流泪了。她抽泣着向老师哭诉,自父母离异之后,母亲从未看过她,也从未给过她任何温暖,她恨她的母亲,恨她为什么不来看她。刘老师温柔耐心地为她分析父母离异的原因,并为她解释母亲从未来看过她的原因。经过这次谈话,女孩对刘老师有了更多的信任。此后,刘老师时常找女孩谈心,谈她的父亲,也谈她的母亲,但谈的更多的还是她的学习。日子久了,刘老师欣喜地发现,女孩会主动找老师谈心,她慢慢地变得开朗了,下课的时候,也愿意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有一天女孩的父亲来接她,刘老师婉转地向他表达了个人的想法,希望不要让家庭的变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那天,女孩的父亲亲口答应刘老师,以后不會在孩子面前流露任何怨言,让孩子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经过那次与女孩父亲的长谈,女孩似乎换了一个人,变得开朗乐观,学习成绩进步非常快,从原来的倒数第几上升到班级前二十几名。刘老师知道,她已经唤醒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胸前的红领巾已经快乐地飘起来了。

四.忘我奉献,不惧伤病的折磨

常年辛勤忘我的工作,刘老师牺牲了太多的休息和娱乐,甚至健康。

2012年4月6日,刘老师正在黑板上演算一道题,突然肚子疼痛万分,刘老师忍着剧痛一直坚持把那堂课上完才被紧急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肾结石,建议在家休息一周。但刘老师生怕耽误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休息了两天就走进了教室。

2013年6月5日,由于长期站立工作,刘老师左脚半月板囊肿。医生建议卧床或在家休息,不能上班。刘老师却说:“我现在不能休息,现在学生们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得多教一些知识给学生,暑假不占用上班时间,不影响学生学习,那时再动手术吧!”医生瞬间被刘老师的话打动了。

不幸的是,今年刘老师的病又一次发作了。上课铃响了,刘老师强忍着疼痛,拖着病怏怏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教室。她费力地捏住小小的粉笔,硬撑着在黑板上写板书、演算。她的手微微地抖起来,每写一个字,她就难受地皱皱眉。那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里都包含着刘老师对孩子们无穷的爱。刘老师用粉笔写下的是数字、符号,在我们看来都是浇花的甘露、哺儿的乳汁、育树的养料……她就像水,滋润着幼苗;就像火,点燃了孩子们的心灵;就像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刘老师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用自己的爱播撒知识的种子,诠释了对学生的深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彰显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伟大师魂。如今,刘会玲老师继续在自己那方土地——黑板上默默奉献着。她伫立成一座灯塔,她如缕缕春风,播种着希望,收获着快乐……在这里,我们要向她说一声:“刘老师,您辛苦了!”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小学)

猜你喜欢

刘老师母亲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幽默的刘老师
六·一放假么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