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经济“十三五”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7-07-26陆丹婷
陆丹婷
[摘要]在简要介绍苏州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重点研究了苏州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生产要素资源约束凸显、工业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十三五”期间苏州工业经济转型的路径,包括推动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增强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工业产业高端化发展。
[关键词]工业经济;创新;转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苏州凭借其区位优势,抢占了改革开放先机,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跻身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苏州的综合竞争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十位,竞争优势正不断提升。
2015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4.0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6702元,均位列全省首位,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在苏州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苏州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等一系列新的挑战。当前,如何加快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夯实“十三五”苏州经济行稳致远的强支撑,是苏州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苏州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的工业发展道路,工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249.25亿元,工业增加值6409.44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4.19%。位于全省第三位。但是近年来,苏州工业运行开始呈现出低速增长的趋势。苏州工业总产值增速2012年为6.4%,2013年为3.4%,2014为0.25%,2015年甚至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下降了0.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速也正逐渐放缓,2014年增长率为0.15%,2015年出现负增长,下降了0.24%。
目前苏州正在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整个工业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工业链节较完整,门类较齐全,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协调共进。同时,部分产业的技术进步基础好,产业水平已趋于领先,竞争优势明显。例如,纳米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十二五”以来,苏州形成了自身产业特色,呈现出新兴和传统产业并进的产业结构,加工和配套组合的生产方式。
三、苏州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竞争格局和工业技术体系将发生重大变革。“十三五”以来,苏州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工业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在形成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开始面临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生产要素资源约束逐渐凸显
苏州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政策优惠、区位优势、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主要为投资驱动。所以苏州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目前很多行业的投入和产能仍在持续增长,这对苏州的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目前,苏州的土地资源已异常稀缺,至2014年,苏州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28.8%,在江苏省内仅次于无锡,超过20%的国际公认宜居标准,且逼近江苏省规定的30%的警戒线。苏州的能源紧缺情况也逐渐加重。苏州的一次能源全部是外购的,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也较低,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此外,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中西部地区的工人选择就地就业,苏州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本地居民的工资水平也正逐步提高,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人力资本成为又一制约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虽然苏州的部分产业已经趋于领先,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泛而不尖”的特点,大部分产业的层次依旧偏低。苏州工业企业的形态主要为低端加工和外向代工并存,发展模式为以较低的价格支撑数量扩张占领国际市场。如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美欧制造业回流、投资战略调整,出口对苏州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衰减,苏州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直接严重的影响。而且,苏州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低端的部分仍较大,贴牌加工、来料装配的生产方式导致苏州的工业增加值率较低,增值空间有限。2015年,苏州的工业增加值率为18.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为21.46%,与发达国家40%左右,全球35%左右的水平相距甚远。另外,苏州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仍处于产业链的制造环节,产业链带动力和科技原创力不足,远比不上华为等优秀企业。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一方面,苏州很多传统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主要依靠大量的设备引进、技术引进。很多跨国企业虽然落户苏州,但其研发、技术、品牌、营销等环节依旧由本国控制,并借此获取丰厚的利润,而苏州只负责加工装配,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较小。
目前,虽然一些大型企业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开始重视自主研发能力,但是由于基礎薄弱、研发投入少等原因,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2015年,苏州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1.8亿元,仅为上海市的10.14%,苏州的专利质量、科技成果转化量与上海仍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苏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015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4030.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38%,但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仍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缺乏具有自主品牌的地标性企业。
四、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目前,苏州工业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阶段,应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面对工业经济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积极谋划“十三五”转型发展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苏州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
(一)推动工业企业集聚集约发展
首先,苏州应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产能,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于化工、造纸、印染等高能耗行业,应加强监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节能降耗激励机制。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大力度自主研发循环技术,提高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可以进一步扩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发展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推进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最后,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生产要素配置。有侧重地发展苏州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互补的科学合理产业布局,避免生产要素的过度竞争。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布局,转变和创新用地机制和方式,缓解用地压力。
(二)增强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培养创新性人才,形成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针对科研活动投入大、时间长的特点,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企业科研补助奖励,制定合适的减税机制。在“十三五”期间,瞄准成长潜力大、引领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技术目标,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树立创新示范标杆企业,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此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带动全市整体创新能力。另外,应加快建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实施人才计划,大力引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研发和携带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的创新团队。通过人才集聚,使苏州进一步建设成为创意领先、开放包容、环境优越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城市。
(三)加快工业产业高端化发展
一方面,传统工业企业可以紧盯国内国际最新的研发成果、核心生产技术,通过控股参股、引进、合作等方式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在技术引进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快搭建技术成果中试和转化平台,尽快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可以深入发展集孵化培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园区,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此外,通过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抢占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形成苏州工业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另一方面,将工业经济转型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推进产城融合,把城区建设与创新人才集聚、高端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城市发展良性循环。同时,促进工业经济转型与信息化融合,鼓励工业工业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提高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