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对竞技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7-07-26赵纪龙杨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运动员

赵纪龙++杨源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一直都是竞技运动动机的一个热门领域。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运动心理训练的体系,为运动员技术、战术的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提供帮助,提高训练的效益,最终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运动员 竞技能力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先是由班杜拉提出,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1]。

一、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翟华楠、王宾等人报告影响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包括:替代性经验、成败经历、自尊心、劝导、情绪和生理状态[2-3]。

替代性经验是通过观察获得的。传统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通过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实现的,以惩罚、奖励为基础。其实,形成条件反射只是知识与技能获得的一个方面,在许多领域学习是通过观察来实现的。首先要树立学习的榜样,然后模仿学习榜样的成功操作。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运动员的成功操作,暗示自己同样能够完成相似的运动;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运动员的失败经验,则会降低自我的效能感。

成败经验是学习者的亲身经历,成功的或失败的经历都会对自我效能感造成影响。有些运动员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差,造成对比赛失去信心,失败的经历必然会影响运动表现。重复相同或相似的任务,过去的失败经历会影响运动员在新任务中的表现。

自尊心作为一个人格因素,对运动员的认知、情感、动机及各种社会性功能都会造成影响。运动员只有在比赛中维持一定标准的水平,才能保持自尊心。

劝说是另一个影响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劝说包括:亲朋好友的劝说,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社会舆论的影响等。朋友的劝说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感知,积极的劝说有利于形成较好的自我效能感。运动员在赛场上呼喊“我一定能成功”同样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

情绪和生理状态在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度的焦虑会引起肌肉震颤、肢体麻木、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会导致难以完成技术动作,降低自我效能感。

二、自我效能感对竞技能力的影响

丛晨等人报告竞技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适度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是最佳的,过高或者过低的自我效能感都有可能阻碍竞技能力的发展[4]。

运动员自我效能感与竞技能力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线性关系,即不是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竞技能力越高。两者之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通过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竞技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中等强度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竞技能力最高。也就是说竞技能力随着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而升高,到达最高值之后,则会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下降。所以在运动训练中,不能盲目地提升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不同竞技水平的运动员存在着不同水平的自我效能感。所以要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需要了解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结果显示低运动水平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大多数处于较低水平,高水平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

对于竞技能力低自我效能感高的运动员,应该进行认知指导,提升自知力。教练员要给予重视,应该提高运动员自身的实力,不能盲目地自信,保持适度的自我效能感。

对于竞技能力高自我效能感低的运动员,应该提升自我效能感。这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虽然很强,但是自信心不足。应该在训练中多观看成功的视频,树立榜样,提升自信心。也可以观看自己成功经验的比赛视频。最终达到适度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发挥出真正的运动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适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受替代性经验、成败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二)建议

1.对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进行自我效能感培养,保持在适度的水平。

2.教练员要重视代替经验的作用,将其融入在训练过程中,为运动员提供体育明星的视频及录像。教练员可以向運动员展示自身成功的运动操作,让运动员多对其进行表象训练。

3.教练员应该引导运动员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失败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教练员在训练中应该指导运动员进行合理归因,纠正不合理的认知,一次偶然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在训练中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应该放在动作完成上,注意力不能指向结果,技术有进步就是成功。

4.教练员在训练中应该关注运动员的情绪反应,维护运动员的自尊心,重视心理训练,消除阻碍运动员技术发挥的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 肖红.高水平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群体凝聚力与组织效能关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9).

[2] 王宾.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培养途径[J].搏击(武术科学).2009(12).

[3] 翟华楠.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

[4] 丛晨.大超篮球联赛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运动员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少了几号运动员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