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激励视角对公立高校开展慕课课程的探讨
2017-07-25常耀中
常耀中
摘要:公立高校難以为开展慕课课程的教师提供商业性的激励;慕课课程与现有课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会减少教师的收益;慕课课程互动不足使得教师努力与学习绩效关系不紧密,难以为教师激励提供依据。慕课课程只有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互补关系,相互促进,才能克服开发慕课课程存在的不足,有效激励教师开展慕课课程。
关键词:慕课课程;公立高校;教师;激励
一、概述
慕课(MOOC)课程是近年出现和兴起的一类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开放的,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的课程学习方式。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由于慕课集合了网络学习和开放教育的理念和手段,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应用。2013至2014年,慕课在各国获得了快速发展。2014年,世界范围内的慕课数量达到2400门,比2013年的门数翻番,美国排名前25位的大学有88%提供了免费慕课。2014年,中国的慕课也经历了发展的快速期,比如,北京大学的慕课数量从2013年9月的7门课程增加到了2014年9月的377门课程。然而,进入2015年以来,慕课的发展进入了平台期,而且各方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质疑声越来越多。仍以北京大学为例,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慕课数量仅仅增加了24门。
慕课发展速度的减慢与其本身存在的阻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将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从教师激励的视角来分析高校开展慕课课程所面临的教师激励不足的问题。首先,分析慕课特征以及高校教师在慕课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其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在慕课课程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激励情况,探讨高校教师激励不足的原因;再次,小结慕课课程开展中的教师激励不足问题,并给出管理建议。
二、慕课特征与教师作用分析
慕课(MOOC)一词首先由Downs和Siemens在2008年提出,借鉴了同伴学习模式中的连通性。其中,M表示大规模(Massive),第一个O表示开放的(Open),第二个O表示在线(Online),C表示课程(Course)。慕课分为两类,分别是C慕课和X慕课。前者强调一群想法相近的个体之间联系的、合作的学习平台;后者则是作为教育机构延伸的、以视频展示和测验测试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往往由商业机构与大学合作开展。
X慕课是高校开展慕课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商业机构所建设和推广的慕课平台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简单、高效的课程学习手段,因而慕课发展得非常迅速。商业机构与高校合作,取得高校免费或者收费的课程授权,对课程进行组合形成系列课程,并发布在平台上供学习者免费或付费学习,通过测试的学习者在支付相关费用后可获得课程学习证书。学习者通过慕课平台能在线观看高校各类课程视频并在阶段学习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通过测试的学生具备取得课程证书的资格,未通过的学生将有机会再次学习和测试。
慕课课程与高校课程不同的是:首先,慕课课程中教师发挥的主要是知识产品生产者的角色,知识传递者则由商业机构和学生共同完成,而普通高校课程中教师同时发挥着知识产品生产者和传递者的角色。其次,慕课课程提供的直接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是商业机构,而高校课程的直接提供者是高等院校,后者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和激励的来源。再次,在慕课课程中,尽管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权,比如,课程的选择,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单向的信息流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过程。高校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存在互动过程,教师不仅了解学生的先修课程和知识基础,而且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
三、慕课教师激励不足问题分析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方为使代理方按委托方利益目标来行动,防止代理方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方利益,需要对代理方实施合理的激励,并权衡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在公立高校里,教师作为雇员承担了代理人的职责,受雇于作为委托人的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者来提供教育科研服务,课程教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首先,公立高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其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收益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事业收费,其服务活动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学校管理者并不以商业收益为主要标准,向慕课平台提供的多是免费课程。因此,从委托方利益导向角度看,委托方并不追求商业利益及其最大化,也不会在考核教师时使用商业性绩效指标。商业性的慕课平台虽以营利为目的,却并非高校教师的委托人,不能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来直接考核和激励高校教师。
其次,慕课课程是高校课程的替代品。无论是慕课课程的内容还是生产者,大多来自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明星教师。因次,慕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高校课程的替代作用,会形成与高校教师的竞争关系。比如,在美国一些教授认为慕课会损害大学的经济状况而拒绝提供慕课课程,教授们还认为慕课的竞争导致高等教育集中化,令大学本科学位贬值。一旦慕课课程证书可以兑换高校课程学分时,这种竞争关系就会更加激烈。高校是依据教师授课课时来计薪的,一旦推广慕课,相应课时将会减少,从而损害教师利益。从代理人角度看,在代理人从事多任务活动时,如果一项活动会损害其利益则会严重削弱代理人对这项活动的激励。因此,高校教师缺乏对于慕课课程的认同。
再次,慕课课程与现有高校课程相比互动缺乏。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帮助学习者成为独立的、具有批判思维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思考者”。在高校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果受到教师学生之间互动过程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前期课程、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条件来设计相关课程内容,而且要依据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来对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加以调整完善,课程考试内容和难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安排,对课堂学习中的违纪和惰怠行为还要加以监督和处置,对学习态度端正和学习效果较好的要加以激励。在慕课课程学习当中,计算机自动播放视频流、组织小测验、批改小作业并给出评价,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缺乏,面对成百上千的留言根本难以一一回应,学习者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违背了意识的能动性与主动性,与学习者实际情况不符。由于教师无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施加应有的指导和监督,当前慕课学习中两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自律性差和退学率高。因此,教师行动与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被割断。依据委托代理理论的信息原则,如果行动与激励缺乏紧密联系,激励机制就会失效。由于教师努力程度与学习绩效没有必然联系,因而也就难以依据学习绩效来对教师实施激励。
四、小结和建议
如前所述,慕课特别是X慕课课程由具有营利性的商业平台主导和提供,但其课程由高校教师所开发因而授课内容与高校现有课程相似,其技术模式和授课方式主要是单向信息流动而非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由于慕课特别是X慕课课程的上述特点,非营利的公立高校委托人并不会像商业化平台那样对代理人予以利益最大化的激励和导向。慕课课程与高校现有课程间的替代关系将损害教师利益,使得教师对实施慕课课程缺乏激励。慕课授课过程中互动关系的缺失将使得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实施应有的指导和监督,因而教师努力程度与学生绩效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使得激励缺乏依据。
针对慕课课程的上述不足,高校应处理好慕课与现有课程之间的关系,对教师开展慕课课程提供更有效的激励。首先,公立高校应把慕课课件制作列为评价和计算教师课时的一个依据;其次,慕课课程应定位在教师现有课堂教学的补充,慕课内容可作为课堂讲授的预习材料和课后自习的复习材料,使学生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并通过课堂来弥补慕课所缺的互动过程,由此,不仅建立起两种课程的互补关系,而且建立起教师绩效与慕课开发的紧密关系,从而能对高校教师开发慕课课程进行有效激励。
参考文献:
[1]杨满福.“慕课”潮退去了吗:问题与审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 (9).
[2]王应解.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学习资源与技术,2015, (6).
[3]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高校教育管理,2014, (5).
[5]王海波.国外当前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