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下实验室建设管理对策

2017-07-25刘佳琦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驱动

刘佳琦, 王 旭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天津 30038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下实验室建设管理对策

刘佳琦, 王 旭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天津 300387)

通过采用顶层设计制度优化方案,重点以师生创新、创业为动力和载体,采用协同创新驱动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方法,在深入认识本校存在的不足的同时,充分研究和借鉴其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经验,逐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及加强精细化和柔性化管理。实践证明,这一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校内校外联动,同时通过构建完善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协同驱动; 管理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驱动,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重要的办学实践和发展理念。这一协同驱动发展模式,有助于全面发挥高校现代化人才培养以及学科体系建立、研究和社会多元化服务等综合办学管理职能[1]。“双创”驱动下高校协同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其要求通过机制创新以及各创新主体之间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促进不同要素实现有机融合与流动,提高创新速率,改善办学现状,推进办学现代化与产业化。

1 实验室建设管理现状

从“双创”驱动背景来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仅是协同创新主体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通过协同创新主体共享优质资源,从而为基础创新和学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良好平台。由此可见,“双创”活动持续深入实施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驱动力。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受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和传统办学理念等因素影响[2],实验室建设速度缓慢以及管理运行机制滞后,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协同创新驱动要求不符,具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1) 管理体制与“双创”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不论是现行的二级管理体制,还是三级管理体制,都普遍存着院系以及学校分工不明确和关系不顺等问题。学校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因此实验室建设与统筹管理和资源调配不到位,使许多优质资源缺乏汇聚。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方面,缺少一套严密的协调运作机制,未能做到不同实验室优质资源实现共享[3],与“双创”形势不相适应。

(2) 总体统筹规划与“双创”驱动模式不相适应。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人才以及师资队伍是主导力量。但是,学校忽视了创新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引进,对实验室建设管理进行统筹规划不够,对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科研项目缺少合理规划。因此,具有示范性以及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大型科研实验项目较少。另外,学校未能结合地方特色以及校发展实际构建高水平的综合实验示范基地,无法满足“双创”背景下复合型以及交叉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 实验室文化体系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不仅实验室环境平面设计较为呆板,而且实验室文化氛围和学术科研氛围不浓,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人文环境与学科建设不匹配,实验室用房布置不科学,现有资源较为分散[4]。从学校实验室整体环境质量和人才学科体系构建层面来看,实验过程中缺乏一支高水平以及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学科引领与示范效应不强,学术氛围不浓厚,未能充分发挥地区或国家的特色学科优势,因此,行业领军人物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过程中的带动和示范效应较为滞后。

通过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下实验室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双创”驱动背景下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具体对策。

2 实验室建设管理对策

2.1 设立愿景发展目标

在“双创”驱动之下,对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针对现存的不足,学校应该整合优质资源,通过与其他创新主体进行协同创新,从而树立远大的愿景与发展目标,立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通过对学科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和实验室管理运作体系进行统筹协调,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只有积极抓住“双创”这一协同创新驱动机遇,利用“倒逼机制”[5]拓展学科分支与研究深度,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在国家复合型与科研型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联合各高校,在跨学科以及跨领域研究方面提高建树,从而获取“双创”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契机。但是,要想实现实验室建设管理创新协调,就必须利用现有优势实现机制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实践过程中,要改变原有思维模式,在校内和校外实现上下整体联动,尤其是在学校高层管理者之间,要具有战略发展思维,形成远大的发展愿景,突破传统制度和利益的藩篱,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促进改革实践工作顺利进行。

2.2 注重顶层制度设计

顶层制度设计关系到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双创”背景下的驱动优势,从学科专业以及实验环境和实验技术条件及实验整体教学和人才等不同方面综合展开改革,全方位以及多层次和分步骤实施资源优化整合[6]。

(1) 从制度上明确不同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分工。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要逐步构建以学校、院系、实验室的多层次建设管理体系,侧重整体规划,形成统一的管理运行模式。在学校管理层面,应该立足于国家经济社会宏观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绩效考评系统,为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要实现校内上下联动,还要实现校外、校内协同联动[7]。

(2) 做好发展定位和总体规划可行性论证。从学校特色学科或专业优势入手,形成长期性、前瞻性和先进性的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体系。通过学校、院系实验室主任负责相关建设方案的编制,通过专家组进行联合论证,对学校实验室总体发展建设与管理规划进行完善,形成特色优势的同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充分构建特色优势学科研究的创新高地。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费情况全程进行监督,确保建设资金真正用于实验室建设。

(3) 借鉴和学习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经验。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形成体系。通过积极的校企合作,构建社会与企业对接的实践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创新。

2.3 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在“双创”背景下,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不同实验团队之间对优质资源进行获取和调配,从而促进支撑创新与协同创新,最终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体系之间实现协同创新[8]。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流程如图1所示。

(1) 在合作创新机制方面,应树立优势互补以及资源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互相信任及优惠互利。通过制定科学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团队,结合不同的特色科研项目,构建完善的合作共享模式。

(2) 在契约设计机制方面,应结合当前实验室资源配置与发展情况,按照实验室风险责任承担情况及资源共享情况,进一步明确各类人员和利益主体的职权归属和资源分配及产权划分等,从而减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环节存在的利益纠纷,为“双创”背景下实验室建设管理奠定基础。

(3) 在激励驱动机制方面,应通过发展需求促进以及政策推动和风险防范、利益共享等,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更多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高水平人才,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而在利益分配过程中,要通过了解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形成长期、稳定、合理及创新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实践过程中,对于实验研究成果的分配,要按照互惠互利及共同发展原则,严格按照投入和收益一致的利益分配要求,确定风险补偿标准。同时,通过科学的定量计算以及定性综合考评方式,形成一套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

(4) 在考评评价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方面,应通过搜集相关信息资料,构建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进一步强化责任风险意识和协同创新意识,保证发展目标一致,促进相关主体协同创新。同时,也可通过精神以及物质奖励,实现优胜劣汰,积极、灵活地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进行动态化调整。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采用专家经验值法以及AHP(层次分析法),对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指标的一级权重以及二级权重进行科学确定,以此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考评。现以学校科研实验室为例,其具体指标、权重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双创”背景下科研实验室综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表1(续)

2.4 实施柔性化与精细化管理运作体系

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对物化实验室基础资源、设备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现有资源做好全面统计与管理。在实验过程中,结合不同设备使用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施定额管理制度与有偿使用制度。尤其是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而言,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与使用制度、条例,充分利用“双创”背景下的协同创新驱动效应,促进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共享。

在高校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及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方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柔性化管理。首先,构建实验室教师+学术带头人+管理员的跨学科服务管理团队[9];其次,通过制定科学的职称晋升评审政策,同时设置不同的管理等级和职位,提高学术研究人员的归属感及认同感;再者,通过设计统一、规范的实验室特色形象标志,构建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打造学科示范品牌基地。在此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实验室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塑造良好的内部与外部形象,充分凸显高校实验室的学术文化底蕴和学科特色优势[10-12]。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高校应充分发挥“双创”驱动优势,从以上4个方面齐头并进,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的实验室体系,形成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References)

[1] 刘广,阮锦强,马小惠.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9-32.

[2] 邓文婷.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功效再造[J].高教探索,2016,13(1):95-98.

[3] 雷海栋.高校“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7):300-303.

[4] 刘栩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6,63(5):207-208,230.

[5] 瞿晓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41-47.

[6] 朱贵水,吴晓琴.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创业型高校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3):87-91.

[7] 孙珍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3):336.

[8] Anonymous. Elinkeinoelaman valtuuskunta EVA,2003. Vaatelias vaalikansa. A report of he Finnish Business Policy Forum Eva[EB/OL]. http://www.eva.fi/files/88_vaalikansa.pdf Referred 2004-5-24/2012-04-29

[9] Anonymous. Innovation Month[EB/OL]. http://www.jamk.fi/english/research/jamk_generat or,2012-08-02/2012-09-24.

[10] 宁谷略.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6):52.

[11] 丁喆.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作用,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新西部(理论版),2013(12):123.

[12] 侯永平,朱永法,余树全,等.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32.

Countermeasures for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driven by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Liu Jiaqi, Wang Xu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Through the top-level design system to optimize the program,and by focusing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the driving force and carrier,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driven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re adopted. In the exact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by fully study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other universities,th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refined and flexible management is strengthened.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effectively realizes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and promot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At the same time,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is greatly improve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ollaborative drive; management innovation

10.16791/j.cnki.sjg.2017.07.008

2016-12-20

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2015035)

刘佳琦(1987—),女,山东邹平,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管理.

G482

A

1002-4956(2017)07-0024-04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贵州省下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
双新双创